Sat Jul 12 2025 06:58:1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香港

粵車南下做法改變 融合思路未變
作者:阮紀宏2025-07-11
「粵車南下」終開始實施,政策起始先開放每日100個來港名額,此政策雖有大突破,但要留意徵收離境稅及資格申請問題,免本末倒置,妨礙粵港澳大灣區融合。
李成、張馳:打造全球公共產品樞紐 香港新的成功之道
作者:編輯精選2025-07-11
北京積極推動國際發展,國際調解院在香港設立總部,昭示香港有望成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樞紐。香港應善用其特殊性、多樣性及人才優勢,提升國際影響力。
山東艦訪港顯國威 增強民族自信心
作者:何志平2025-07-09
1997年香港回歸前,英國軍艦是維多利亞港的常客,如今解放軍航母的到來,則是「國力更迭的最好詮釋」,彰顯保家衛國的國威軍威,也體現香港在國家戰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全球政經新格局 香港如何找到定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7-09
港大經管學院「全球經濟與決策選擇」論壇探討香港於AI時代及全球變局下的新定位,並從貿易、科技、金融三方面,剖析香港在國際市場的優勢。
重構北都布局 建創科大學城
作者:張量童2025-07-09
產業園和大學城的合理布局對整個北都的健康高效發展,至關重要。北都的發展計劃必須在一條正確的軌道上提速,不可輕舉妄動。
可再生柴油香港新篇章:審視機遇與挑戰
作者:商界環保協會2025-07-08
可再生柴油目前是企業綠色轉型的關鍵減碳工具。儘管市場需求殷切,但香港可再生柴油發展仍處於「政策等待期」,在實際應用層面上,前路依然充滿挑戰。
我們負擔不起漠視成本效益的衛生政策
作者:徐家健2025-07-08
政府增加煙稅,又全面禁止電子煙及另類吸煙產品的進口轉口,帶來數千萬至數億港元的收入損失。無奈再無奈,香港每年還有幾多個十億去蝕?
現代性、治理科技與監察民主
作者:編輯精選2025-07-08
對香港而言,監察民主制度是破解管治困境的現實和現代性選擇。它既繼承「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法治傳統與廉政優勢,又通過民主化監察與科技賦能,構建更高效、透明、負責的管治體系。
張無忌到了香港⋯⋯
作者:劉銳紹2025-07-07
如今兩地合作無間,整頓治安,一大好事。可是,如果愈來愈多水上電單車、快艇或其他交通工具,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又是否有益兩地的自由行?
澳門和香港的兩級問責制:主要官員和高級公務員
作者:盧兆興2025-07-07
雖然澳門和香港已設立了一批政治任命的高級官員,但兩地都強調良政善治的重要性,這要求相應加強高級公務員的內部和外部問責制。換言之,澳門和香港都巧合地見證了加強高級公務員內部和外部問責制的趨勢。
當才子不是好投資
作者:徐家健2025-07-05
半個世紀過後,香港再培養不出新四大才子,可以怪誰?從市場角度看,我們要問這是供應、還是需求問題?
施政報告建言──配合國家發展 務實規劃未來
作者:張量童2025-07-04
香港過去充分發揮了上一輪全球化的獨特制度和地緣結合優勢,以通道型國際貿易和中介型國際金融的樞紐定位,奠定了目前的發展基礎和競爭優勢。然而,面對當前大國博弈下的全球政經格局,香港已受到逆全球化的嚴峻挑戰而面臨轉型的需求。
禁加味劑附表荒謬處處 恐會殺錯變全禁
作者:阮穎嫻2025-07-04
醫務衞生局在控煙法例中新加入「附表10 - 指明添加劑」,這附表的實際覆蓋範圍甚廣,其立法內容之嚴苛卻可能讓所有煙草產品從市面上消失,引發質疑。
香港為國際仲裁中心的優勢與挑戰
作者:鄧建文2025-07-04
香港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健全、透明且高效的法律制度。雖然香港在國際仲裁的領域已奠定核心地位,然而,隨着區域競爭加劇及地緣政治變化,香港必須不斷自我革新,才能維持和鞏固其國際仲裁樞紐的領導地位。
搞好經濟和軟實力 才能充實國家安全
作者:張炳良2025-07-03
當下香港處於求穩和求變心切的社會心理狀態,香港需走出患得患失氛圍,在複雜的地緣政治下,把握機遇,發展經濟,提升軟實力,以配合國家發展大方向。
回歸28周年 李家超:今屆政府建立安全和穩定的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7-01
香港回歸28周年,特首李家超表示,香港正值經濟轉型期,展望未來工作會聚集在三方面,包括統籌好安全和發展,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以及着力改善民生。
李家超:香港要破繭成蝶  做好內聯外通 同時維護國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30
行政長官李家超6月28日一連兩日在社交平台上載影片,展望香港的發展,30日則在多家傳媒發表文章,強調安全是發展的前提。
盧兆興教授:夏寶龍訪港 為國際教育樞紐背書? 北都大學城應引進哪些內地先進產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30
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6月訪港,是否為國際教育樞紐背書?香港大學城應引進內地先進產業?聽聽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的分析。
郭蔭庶:這是香港發展一個重要時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30
公務員學院院長郭蔭庶表示,隨着「留學香港」品牌效應提升,以及各項人才計劃的推行,香港需要一個高效可靠的學歷驗證機制。
楊何蓓茵:7月起應聘公務員 須以電子方式申請
作者:編輯精選2025-06-30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表示,社會對於公務員的期望不斷提高,希望公務員團隊繼續追求卓越高效、精益求精,更擁抱及善用科技,致力提升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能,為市民帶來更好的生活。
灼見名家作者黃賢評論 再度入圍亞洲出版業協會卓越評論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30
灼見名家專欄作者黃賢博士,繼2022年獲中文組卓越評論獎後 、2024年獲同一項目的優異獎後,今年再度獲得SOPA嘉許,入圍同一項目。
進退有度之道
作者:劉銳紹2025-06-30
看見美國如此霸道,也感到它該罵;但由此看到一點,就是我經常思考的「進退有度」。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
新時代高層官員責任制的破與立
作者:何志平2025-06-27
行政長官提倡革新,認為儘管公務員聘任制度與政治任命的司局長存在差異,但責任制不可或缺。新制度與現行公務員評核制度結合,相信有助加強特區政府管理效能,有利於上下團結、思想一致。
夏寶龍訪港調研 盧兆興指中央要求香港優先發展經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26
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稱,夏寶龍先見香港多間大學校長,反映中央希望本港大學多錄取受影響的中國留學生,其次是打造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第三是本港科研能進軍大灣區,預計未來十年、二十年本港大學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專訪盧寵茂:公私營醫療兩極化 改革基層服務保信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24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續談醫療資助改革的理念,直指本港公私營醫療服務收費兩極化Public Private Polarization,有待改進。盧表示對私營界別改革以往一些做開的潛規矩有信心。
國安法護港繁榮穩定促發展
作者:何志平2025-06-20
沒有香港國安法,就沒有香港的今天,更不會有香港的明天。國安有保障,香港社會就有安全穩定發展的大環境,就能增進民生福祉。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調研 稱港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19
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來港考察,將出席由特區政府舉辦的《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五周年論壇,同時調研考察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新情況。
盧寵茂局長親自解話 公營醫療收費改革不是為了加價 還多了哪三重保障 ?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18
加入李家超問責局長班底、成為醫務衛生局局長3年的盧寵茂教授,6月13日接受本社專訪,暢談以提升香港三醫(醫療、醫藥、醫保)為工作理念、醫療收費改革、整合基層醫療服務路向、公私營醫療服務失衡兩極化(Public Private Polarization)等問題。
如何監管私家車作收費網約車的經營
作者:羅祥國2025-06-18
現在有些人輕率地抹黑的士車主和專業司機這個社群,這是非常不利香港的團結和發展。的士業界的絕大多數人都勤奮地養家活兒,是貢獻香港發展重要一環。政府在制訂監管私家車用作收費網約車政策時,必須嚴肅處理,並兼顧、平衡傳統的士的利益,以及市民交通需要。
專訪盧寵茂局長:地緣政治波及醫衛業 港更需藥械第一層審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17
加入李家超問責局長班底、成為醫務衛生局局長3年的盧寵茂教授,6月13日接受本社專訪,暢談以提升香港三醫(醫療、醫藥、醫保)為工作理念、醫療收費改革、整合基層醫療服務路向、公私營醫療服務失衡兩極化(Public Private Polarization)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