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Jul 10 2025 08:28:0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進退有度之道

看見美國如此霸道,也感到它該罵;但由此看到一點,就是我經常思考的「進退有度」。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

最近,美國用軍事行動直接介入伊朗和以色列的戰爭,並轟炸伊朗的核設施。效果如何?言人人殊。有人說,特朗普自我炫耀,其實伊朗的核設施沒有受到嚴重破壞,而且伊朗已提早把鈾運走;美國的轟炸行動頂多把伊朗的核計劃推遲幾個月。美國官方則說,行動達到預期目的,才逼使伊朗願意與以色列暫時「停火」。

到底真正效果如何?外界一無所知。不過,高人點醒我,美國的確達到它的預期目的,因為它另有其他主要目的。

美國打伊朗 另有目的

首先,從美國角度看,能夠完全摧毀伊朗的核設施和發展核武的能力,當然最好不過;但眼前不可能,長遠也不可能,所以,最好的效果就是阻截伊朗的核能力,能破壞多少就多少;最低限度,要令伊朗花一段長時間才能恢復現有水平。

有人問:以美國之力,要完全毀滅伊朗的核力量不是難事,但為什麼美國不幹?答案很簡單,既然暫時無法鏟除伊朗的核武能力,那麼美國就要計算對自身的傷益;如果美國強行狂轟濫炸,只會激起伊朗和其他反美國家的情緒,甚至聯手在全球範圍內攻擊美國設施和美國人。這樣豈不更糟?

此外,如果以色列無法利用美國的幫助,盡快逼使伊朗停戰,美國就可能被扯入戰圈,甚至介入愈深,對美國不是好事。現在美國內部問題也愈來愈多,而且美國的最終目的是針對中國,怎會無端被以伊戰爭拖住?如果伊朗很快恢復核武威脅,美國可找別的理由再炸,這樣就不會泥足深陷了。

中國人經常去到盡

我不懂那麼多軍事問題,看見美國如此霸道,也感到它該罵;但由此看到一點,就是我經常思考的「進退有度」。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進多少?退多少?進不了退不了,怎麼辦?簡單來說,就是要不要去到盡?

中國人辦事有時很靈巧,有時看風駛舵,但經常又會去到盡;尤其是在強弱懸殊,由上而下的情況下,去到盡才感到安心;別人五體投地還不夠,更要「五體入地」,但往往忽略了去到盡的後果。於是乎,很多現象都可能視為「軟硬對抗」,結果是自己跟自己打仗。旁人自求多福,避靜清心去也!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按此)

劉銳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