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可以抄襲,但軟件不可以。我們的優勢就是香港人靈活處事、高效率、應變能力高。另外法規是一國兩制特色,保護持份者公平公正,具競爭力。
發揮好「內聯外通」的獨特角色和功能,助力新興市場企業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更快更高水平的發展,香港一定也能受惠,取得持續的、更好的發展。
世界在旋轉,世事在輪迴,世人在尋找,世態在重複,不斷向前進,也會向後退,一切事在人為;有為者世人銘記,無為者很快就在記憶中消失。
香港經濟近年的增長主要由政府開支支撐,結果是政府財政赤字纍纍,情况根本不能持續。 其間本港整體經濟有所增長,是因為政府開支及出口的增幅,超過私營部門開支的跌幅,整體開支仍有少許增長。
舊區更新要提速提效,必須革新市區更新的模式和運作,充分釋放舊區土地的發展潛力,創造更大發展容量,提高項目的可行性和效益;利用新開發的土地提供額外支援,加快市區更新進程。
夏寶龍主任於港澳研究會研討會,闡述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強調北部都會區、河套、橫琴、前海、南沙為合作平台,籲「戰略留白」,並提升治理效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央冀港澳在對外開放中發揮引領作用,展現「烈火金剛」精神,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香港出現嚴重財赤,到底是周期性,還是因中美出現爭拗拖累,以及因人口老化等因素令政府支出不斷增加,稅收及賣地等收入停滯不前屬結構性問題?要改善財赤,除了從上述英美和阿根廷的改革例仔作參考,我們的鄰埠澳門也有值得研究之處。
安永建議可考慮向海外平台開徵電子消費稅,政府亦要審視現有稅法能否有效捕捉到非香港居民在香港提供的部分電子服務和內容中取得的收入,為香港零售業和香港網上平台創造更公平的營商環境。
在不能看淡國家和香港長遠前景的前提下,即使特區政府連年出現巨額赤字,也只能夠在一個失效的模式之上繼續加碼。
牛潭尾擬建大學城及醫學院,佔地約46公頃,另預留9公頃土地興建醫院,新增人口3.6萬。本文認為此規劃未與新田科技城協調,建議大學城選址新田南約260公頃土地,打造官產學研投生態圈,而非分散於牛潭尾等多處零散地塊。
今天香港經濟低迷是內外交困的結果。美國帶頭的打壓影響巨大,加上同被制裁的內地也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內部則是本港低迷的樓市,卻是跟錯誤的房屋政策有關。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港澳特區可參考新加坡的經驗。一起聽聽他回顧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的政績和遠見。
改善公共財政的關鍵在於開源節流。我們的策略是以節流為主,首要是在維持以至改善公共服務的前提下,管控經常開支增幅。
香港政府應該藉着開辦賭場的機會,推動港澳兩個特區政府成立一個高層恆常合作發展機制。香港可以在教育產業、醫療產業、高科技產業等參與橫琴的發展。從北京的角度,這是多贏的方案,一定樂見其成。
2025年處於新時代的起始階段,許多人和事都會有突破性發展。2025年進入火運,命格利火的人,由今年開始至2027年,運勢會變得比較好。
習近平最近在演說中把澳門形容為中央的「掌上明珠」,在香港頗引起羡慕及對香港自身的恨鐵不成鋼。記憶所及,其實中央也曾把香港形容為「掌上明珠」,港人毋須失落。
如果唔擔心美國制裁或資產被凍結,去紐約上市是極之正常;但擔心的話,不如來港上市。港交所要把握這個機會,不能夠將上市條件訂得太苛刻,審批太嚴會將打算來港上市的公司送去紐約,但又不能夠太寬鬆。
縮短簡約公屋落成時間,有賴建築技術的進步之餘,更彰顯香港和大灣區的緊密合作之成效。
美國致力通過日本的協力,在地區建立一條可以不受制於中國的關鍵港口、國際航道和物流數據平台,而「脫香港」更是大棋局裏的一環。因此隨着中美博弈推展,我們在看待和規劃自身未來發展時,或許要增多一重地緣政治角度。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布網誌講述香港來年組辦的金融盛事,局長許正宇今日與將派員出席下月亞洲金融論壇的吉爾吉斯代表團會面鋪墊。同日,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也公布旅遊藍圖2.0,是為上任後訂立旅遊發展重點和定位。
繼美斯風波之後,香港大型活動又出現一宗皇馬簽名會風波。為何說美斯缺陣,情節較皇馬名宿費高拍枱走人嚴重?表演賽觀眾寥落,是黃牛黨炒貴飛?一起聽聽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教授的分析。
公務員薪優糧準,消滅財赤應由政府做起?發展商對投資新界北都取態審慎,是缺乏商機還是怕政策搖擺不定?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的分析。
香港與阿根廷同樣受着財赤的困擾,但香港有背靠祖國的優勢,經濟所面對的困難不似阿根廷般嚴重,但卻不能讓財赤進一步惡化,以免出現結構性財赤,繼而要借貸渡日,長遠既影響信貸評級,嚴重破壞香港營商環境。
特朗普上台之後,估計在金融戰線上山雨欲來,或會利用各種藉口實施對香港金融業界的制裁。因此,香港特區政府需要領導全港市民聚焦亟待解決的範疇,公開數據的立法就是其中一項。
台灣不可能學新加坡。台灣所謂民主,只是三個爛鳳梨挑一個,換一個菠蘿又怎樣?美國布林肯要下台了,說台灣是它的事,還有一個月吧!也是騙。
港府財赤連年破千億,恐陷結構性入不敷出。中央加強控制的同時,港府管治水平下降,經濟疲弱,財政惡化,步入「國家政權內捲化」。政府宜重管理效益而非控制權威,善用香港傳統優勢,方能解困。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羅祥國表示,樂見政府推動發展航運服務業,但其實這是航運業的一小部分,需要同步盡快發展最基礎和重要的貨櫃碼頭業。
說到底,香港的魅力何在──國人會以怎樣的香港為傲?我相信不是一個造作、生硬、複製內地城市的香港。曾在寧波看到其口號:「在寧波,看見文明中國。」香港呢?應勇當自由之都。
正如筆者於兩年前在本欄中提及,吸引人才的前提,是創造宜居宜業的環境。否則,即使人才來港,他們亦不會久留。
香港必須兩條腿走路,重振我們的貨櫃碼頭業。香港政府現在對航運中心的發展策略本末倒置,在立法會內似乎完全沒有任何異議,這是非常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