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日前公布2024年LIVAC京港台新聞人物榜,習近平、賴清德、馬英九三人領先,清一色為政治人物。
無可否認,香港正處於困難期,而且當前處境,跟以往很不同,要走出困境必須大膽嘗試,走出一條新路!萬變不離其宗,國際化、資金自由進出、自由出入境、資訊自由,不管如何改革,這些要素缺一不可。
香港擬立法規管劏房,將符合最低標準的單位稱為「簡樸房」。然而,新例引起業主反對,租客也擔心失去住所。預計約26.2%現有劏房不合標,政府需協助受影響租戶,並加強宣傳和執法,以確保政策有效落實。此外,市區重建和收購政策也需配合,才能徹底解決劏房問題。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5-01-23
香港面對發展北部都會區、賣地收入下滑,以及社會福利、教育及醫療等必要開支難以大幅削減的情況下,財赤問題不可能迅速消失,但政府必須正視問題,盡快尋求並確定開源節流的方法,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
以前一國兩制是為了成就香港,現在卻是香港在成就一國兩制,助它踏上國際舞台與新台階。依筆者所見,隨着國際形勢與經濟環境日趨嚴峻,內地需要吸引更多外來投資,可能繞過大灣區直接與國際接軌。
兩位英國桌球名將奧蘇利雲和卓林普獲香港居民身份,特區政府積極宣傳。市場因素是兩位球王選擇香港的主要考量,尤其中國桌球運動的蓬勃發展和高額獎金,與此息息相關。
公共財政緊絀,本文續談開源節流。開源方面,建議違建可有條件合法化,並補徵差餉地租;政府應善用閒置官地。節流方面,不應停聘公務員;亦不應加利得稅,宜取消標準稅率,提高最高邊際稅率至20%。所有措施須考慮社會成本效益。
周永新表示,從平日經過主要的商業區,如銅鑼灣、中上環、油尖旺時,發現過去半年空置舖位數目略減,街上行人的數目也增多了。不過入夜之後,「往日燈火通明的情况似乎已成過去」,而旺區仍有不少倒閉的店舖。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需要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支持,這不僅是資訊流通的基石,也是香港得以蓬勃發展的重要條件。
香港經濟發展主要決定於政治經濟基本因素,不會因為官員「唱好」而真的變好,也不會因為反對派「唱衰」而真的衰落。政府官員需實事求是,切忌文過飾非、報喜不報憂。
呂大樂指如政府不斷單向唱好,市民只會覺得這個政府望天打卦,難以爭取民心。過去三至四個月,大眾議題由施政新項目轉到公共財政管理未夠妥善,民情迅速逆轉,「特區政府領導全無招架之力」。
香港憑藉一國兩制及區位優勢,持續發揮國際金融平台功能。剛結束的亞洲金融論壇,吸引眾多國際政商領袖參與,成果豐碩。香港將繼續深化與內地互聯互通,拓展國際資本市場,並積極參與全球合作,推動區域發展。
大學和政府機構一樣,在沒有市場的競爭壓力下經常有「向上管理」的傾向,亦即行政決策者更關注內部利益分配,而非長期效率提升。
硬件可以抄襲,但軟件不可以。我們的優勢就是香港人靈活處事、高效率、應變能力高。另外法規是一國兩制特色,保護持份者公平公正,具競爭力。
發揮好「內聯外通」的獨特角色和功能,助力新興市場企業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更快更高水平的發展,香港一定也能受惠,取得持續的、更好的發展。
世界在旋轉,世事在輪迴,世人在尋找,世態在重複,不斷向前進,也會向後退,一切事在人為;有為者世人銘記,無為者很快就在記憶中消失。
根據和富社會企業去年12月發表的調查,香港整體開心指數只有5.63分(以10 分為滿分),是近7年最低;經濟狀况成為最困擾市民的因素。
舊區更新要提速提效,必須革新市區更新的模式和運作,充分釋放舊區土地的發展潛力,創造更大發展容量,提高項目的可行性和效益;利用新開發的土地提供額外支援,加快市區更新進程。
夏寶龍主任於港澳研究會研討會,闡述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強調北部都會區、河套、橫琴、前海、南沙為合作平台,籲「戰略留白」,並提升治理效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央冀港澳在對外開放中發揮引領作用,展現「烈火金剛」精神,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香港出現嚴重財赤,到底是周期性,還是因中美出現爭拗拖累,以及因人口老化等因素令政府支出不斷增加,稅收及賣地等收入停滯不前屬結構性問題?要改善財赤,除了從上述英美和阿根廷的改革例仔作參考,我們的鄰埠澳門也有值得研究之處。
安永建議可考慮向海外平台開徵電子消費稅,政府亦要審視現有稅法能否有效捕捉到非香港居民在香港提供的部分電子服務和內容中取得的收入,為香港零售業和香港網上平台創造更公平的營商環境。
在不能看淡國家和香港長遠前景的前提下,即使特區政府連年出現巨額赤字,也只能夠在一個失效的模式之上繼續加碼。
牛潭尾擬建大學城及醫學院,佔地約46公頃,另預留9公頃土地興建醫院,新增人口3.6萬。本文認為此規劃未與新田科技城協調,建議大學城選址新田南約260公頃土地,打造官產學研投生態圈,而非分散於牛潭尾等多處零散地塊。
今天香港經濟低迷是內外交困的結果。美國帶頭的打壓影響巨大,加上同被制裁的內地也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內部則是本港低迷的樓市,卻是跟錯誤的房屋政策有關。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港澳特區可參考新加坡的經驗。一起聽聽他回顧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的政績和遠見。
改善公共財政的關鍵在於開源節流。我們的策略是以節流為主,首要是在維持以至改善公共服務的前提下,管控經常開支增幅。
香港政府應該藉着開辦賭場的機會,推動港澳兩個特區政府成立一個高層恆常合作發展機制。香港可以在教育產業、醫療產業、高科技產業等參與橫琴的發展。從北京的角度,這是多贏的方案,一定樂見其成。
2025年處於新時代的起始階段,許多人和事都會有突破性發展。2025年進入火運,命格利火的人,由今年開始至2027年,運勢會變得比較好。
習近平最近在演說中把澳門形容為中央的「掌上明珠」,在香港頗引起羡慕及對香港自身的恨鐵不成鋼。記憶所及,其實中央也曾把香港形容為「掌上明珠」,港人毋須失落。
如果唔擔心美國制裁或資產被凍結,去紐約上市是極之正常;但擔心的話,不如來港上市。港交所要把握這個機會,不能夠將上市條件訂得太苛刻,審批太嚴會將打算來港上市的公司送去紐約,但又不能夠太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