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灼見報道

特朗普將重塑全球政治新格局  算計看重實際利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7
郭一鳴形容,拜登現時可能是心情沮喪的總統,不論是拜登本人或民主黨,都不會對特朗普善罷甘休,在離任前埋下不少地雷也不足為奇。
尹錫悅遭逮捕  郭一鳴:南韓亂局持續  軍方未必全力支持新政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5
南韓總統尹錫悅周三(15日)上午於首爾漢南洞官邸遭到逮捕,資深傳媒人郭一鳴預料南韓政局會繼續混亂。
人行潘功勝: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港資產配置比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3
莊太量認為人行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港的資產配置比例,意味港債、港股或港樓都有可能成為人行購買的對象,有助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2024年度風雲人物│許冠文:喃嘸師傅文哥其實是個喜劇人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31
2024最後一天,回顧風雲人物,美國特朗普皇朝2.0歸來,再登《時代》封面。韓國總統尹錫悅無預警戒嚴5個半鐘,連破三項紀錄:戒嚴時間最短、任期最短、首位總統在任被捕。另一邊廂,任期最長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治下,以哈戰爭已經持續1年2個月3周又2天,加沙人民將在地獄中度過第二個新年。 香港,我們有票房破億的現象級電影《破‧地獄》,還有個本來想做總統的喜劇之王許冠文。
習近平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   新年茶話提澳門回歸25周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31
習近平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
收回巴拿馬運河、收購格陵蘭、退出世衛   特朗普狂言惹聖誕怒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4
美國時間周六(21 日),特朗普公開威脅要收回「美國資產」巴拿馬運河,巴拿馬總統穆里諾發表獨立主權說後,22日特朗普反擊「我們走着瞧」,又重提欲收購格陵蘭一事。特朗普的自大事蹟還有不少,早前有傳特朗普交接團隊擬進駐白宮日退出世衛(WHO),曾獲特朗普提名司法部長的蓋茲捲入性交易訴訟等。1月宣誓就職前,不曉得還有多少糗事會發生?
習近平訪澳 稱澳門是祖國掌上明珠 有三點期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0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2月18日起,一連三天訪問澳門,並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
澳門回歸25周年 岑浩輝就職特首 習近平提四點希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0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2月18日起,一連三天訪問澳門,並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
憲法法庭27日就彈劾案首開庭 將決定尹錫悅政治命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7
許楨教授認為,原則上南韓政局愈混亂,可能對尹更有利,但若然韓悳洙能與反對派李在明進行良好協作,他相信局勢可以暫時穩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 李稻葵指當務之急為刺激消費 穩定樓市股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3
李稻葵表示,近期政治局會議已明確表示當務之急是促進國內消費,更具體地說,就是要穩定樓市股市,為了達致以上目標,中央會採取非常規的宏觀經濟政策手段。
流行文化符號瓊瑤、劉家昌離去 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5
12月台灣走了兩個演藝經典人物,周二(3日)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證實於2日因癌症辭世,享年81歲。周三(4日)下午,被視為對推廣文學貢獻重大的瓊瑤在新北市淡水區的家中輕生離世,享年86歲。
南韓戒嚴令鬧劇 為尹錫悅政治生涯劃上句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4
據韓媒報道,南韓6大反對黨今日已提交彈劾尹錫悅的法案,該法案可能6或7日舉行投票,隨着事件持續發酵,極可能為尹的政治生涯劃上句號。
大學校長高峰論壇2024 鄭雁雄:支持港府堅守大學安全底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2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期望,本港大學能「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堅持大學國際化」、以及「堅持造福社會」。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泰斗葉嘉瑩逝世 享年100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5
葉嘉瑩教授的學術生涯,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史詩。她原本有機會成為一名醫生,但抗戰的爆發讓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輔仁大學國文系,立志成為一名中華詩詞文化的傳承者。
張勇:「港人治港」不完全指只能由港人治理 中央亦要治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5
張勇表示,「港人治港」並不是說只能由香港人自己來治理,不完全是這個意思。當然中央也要治港,不治港這個《基本法》哪裏來?
逾百位港學者膺「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張翔沈祖堯袁國勇等榜上有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2
本港獲選入名單的不乏知名學者,包括港大校長張翔、中大前校長沈祖堯、中大醫學院前院長陳家亮;在新冠抗疫時出任專家顧問團的許樹昌、袁國勇、孔繁毅及梁卓偉等人均榜上有名。
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AI帶動數據中心投資 成商業地產市場奇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0
疫情期間,全球商業地產市道低迷,但人工智能(AI)卻成為投資市場的新寵,令投資數據中心儼如商業地產市場的奇葩。
2024中美論壇|白茜芙:中美須尋求和平共存之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8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白茜芙表示,美中關係緊張,雙方都視對方為問題的始作俑者,造成非常消極的互動。美中必須承認對方的永久存在,尋求和平共存之道。
習近平利馬晤拜登 強調中美關係至關重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8
國家主席習近稱,北京已準備好與美國新政府合作,努力實現中美關係平穩過渡,但他沒有提及候任總統特朗普的名字,似乎擔心美國新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讓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2024中美論壇|謝鋒指中美合作非零和遊戲 伯恩斯稱美不尋求與中脫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5
謝鋒說,中國沒有超越或取代美國的規劃,但美國亦不要有遏制打壓中國的打算,應聚焦共同利益,不能只關注分歧,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呂志和辭世享年95歲 重視教育美名傳世 20世紀港產傳奇大亨又少一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2
嘉華集團11日晚公布,創辦人兼主席呂志和於7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享年95歲。訃告指呂氏一生秉持誠信與開拓精神,為後進典範,其深厚愛國情懷與無私奉獻,受各界敬仰。特首李家超亦表示哀悼。
夏寶龍晤本港工商界 呼籲支持政府長遠發展規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09
夏寶龍在座談會上表示,要堅持以港為家、倚港興業;香港工商界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當前香港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以實際行動詮釋愛國愛港。
特朗普事隔4年再入主白宮 揚言要讓美國再次偉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06
特朗普宣布勝選,揚言會協助國家復原,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而選舉日是民眾重奪國家的日子。他又豪言,在他的總統任期內不會再有戰爭,會阻止戰爭。
「老總」鄭明仁辭世 新聞活字典買少見少 舊書藏萬卷北角留餘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05
資深傳媒人、藏書家、專欄作家兼「老總書房」創辦人鄭明仁周日(3日)晚上辭世,享年70歲。「老總」生前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對香港早年通俗文學經典作品的鑽研及收藏,對於本地報業及文壇歷史如數家珍。
科技論壇聚焦AI探索與創新 科大郭毅可:大學未來布局全渠道+AI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31
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首日活動科技論壇,10月30日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以「趨勢見未來──AI前沿探索與實踐創新」為主題,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說:「AI將會是科大未來布局,融合到所有學科。」
自民黨失國會控制 石破茂稱不辭職 野田佳彥擬角逐首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8
趙雨樂表示,當經濟未完全復甦,石破茂卻急於大刀闊斧,希望在政府預算案提高軍費,亦試圖在消費稅大造文章,提高稅費令社會怨氣增加,所以日本國民是以選票向石破茂說「不」。
學者宋立功因病離世 馮檢基:失去了一位諍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6
民協顧問、香港邁臻研究所總監宋立功於24日晚因病逝世,終年71歲。熟悉宋立功的人士透露,宋早前發現患血癌,過去半年都不時在醫院接受治療,仍不忘做研究。
傳孫明揚逝世 終年80歲 任內曾推「孫九招」穩樓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3
孫曾於2002年11月推出人稱「孫九招」的一系列穩定樓市的政策,包括即時結束居者有其屋計劃、即時終止出售居屋計劃、取消拍賣土地等,措施成功令樓市成交回升,但造就其後多年樓市急升的主因。
施政報告「撐樓市」點到即止 專家稱政府不希望以樓市為主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16
莊太量表示,市民較關注的樓市措施只是放在最後「惠民生 添幸福」的其中一小段,明顯政府不想以樓市為主軸,與去年《施政報告》公布樓市「撤半辣」的情況有很大不同。
施政報告2024|主題為「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15
行政長官李家超明天(16日)將發表2024年《施政報告》,主題是「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封面沿用去年的綠色。月來不同團體間已就此提出不少意見及熱烈討論,到底今次要變什麼,怎麼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