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葉兆言分享嶺南大學駐校經驗,暢談寫作心得。他讚揚嶺大匯聚兩岸三地文壇精英,駐校期間讓他印象深刻。他以獨特視角觀察香港的變遷,並以自身經歷鼓勵年輕作家勇於創作,持續寫作才能發現天賦。
香港近年有不少作家加入創作推理小說行列,這是值得高興的事,那種投入感及親切感之高,就不能和其他地方的創作比擬了,我喜歡本地的作品甚於東野圭吾。
我們所看到的,所理解的,都不是真正的顧城,只是我們自己相信的顧城。他的內心最深之處,誰也猜度不到,包括了和他如此親近的謝燁。
古人賦予文字深刻的意義,而我們則可以在此基礎上,試圖用它們來觀照當代生活,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體會古人的情緒與智慧。
加拿大作家Margaret Atwood撰文為貓說話:「作家與貓,是一個可以書寫的話題。」
古希臘有三大柱式,科林斯柱是其中的一個柱式,柱頭在漩渦形之下再加上裝滿卷曲的茛苕草的花籃,雅典神廟的柱式就是這一種。
有論者說瓊瑤的小說是「三廳小說」,故事大多發生有飯廳、客廳、咖啡廳,這說得很傳神。人說武俠小說是成人的童話,在筆者看來,瓊瑤的愛情小說,更是童話。
張愛玲文學遺產無人認領,香港可善用此機遇。張與上海、香港淵源最深,卻因政治等因素,兩地官方態度曖昧。香港可藉此發展相關文旅產業,創造經濟價值,同時提升文化形象。
那時女子生活在簾幕之中,又有几帳、屏風等遮蔽物,要窺視到是很困難的。要是看到了,是僥倖,或許也是緣分!
以魚為題的歌曲,西方有舒伯特的歌曲《鱒魚》,現在仍然廣為人知。我們也有由梁醒波先生主唱的粵曲《釣魚郎》,兩者表面上是說魚,其實都是講人的故事。
瓊瑤那與生俱來的文采,那令人神往的古典詩詞,那美麗的男女邂逅,我看完了一本小說,一個星期走不出來,仍困在愛恨交織的情節裏,瓊瑤的文字的確具有地表超強的魔力。
潘銘基教授孜孜不倦分享在學府的所思所想,中文系學者願意走出曲高和寡的象牙塔,面向群眾,令人敬佩。
少年時代讀課外書,不能不提及金庸和梁羽生,當時已是武俠小說迷,和家人讀得如癡如醉。
《英氣:阿咩正傳》一書描繪了一段另類的香港現代史。當中的主角阿咩,即筆名石中英的楊向杰在最近的視頻節目《流金歲月》中邀請不同嘉賓對談,藉此還原當年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情況,當中包括著名報人羅孚之子羅海雷
我通過《皇冠雜誌》寫信給瓊瑤,瓊瑤也回信給我,淡紫色的信紙,有朵紫色的玫瑰花,印着瓊瑤用箋,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伴隨着我走過天涯海角,台北、倫敦、香港。
孔子說的「不如己者」是什麼意思?錢、楊兩位先生沒有譯解,只是依原文照錄;劉教授的翻譯就譯得明白: anyone who is not as good as you,就是「比不上你好的人」。
母親黃慶雲畢生從事的兒童文學,其實就是在許地山的指導下邁出了第一步。她一直視許地山為恩師,說自己是許地山播撒在香港的一粒兒童文學的種子。
羅孚是當年唯一曾牽涉六七暴動而願意公開向香港巿民道歉的左派領導人。
香港沙田文化博物館內的金庸館,有展出金庸為電影《鸞鳳和鳴》插曲《猜一猜》填詞的歌譜。庚戌子相信讀者若能到場細心觀看這件展品,也會感受到金庸很喜歡猜謎遊戲,他會在各種作品中加入猜謎的元素。
「萬里長城也是一塊一塊磚疊起來的」,從文學到慈善,從「兩塊磚」到無數塊磚,莫言是如何搭建公益長城的? 篇篇十萬加閱讀量的書法公眾號背後,莫言和王振如何將書法與時代共鳴?一起聽聽莫言的分享。
詩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只是短短幾十字已可代表一個人對身處的時代的想法、感受甚至慨嘆。
莫言認為彰顯「善」肯定是文學命題的應有之義,「我想是有了文學以來的一個基本原理」。儘管有作品毫不留情的揭露人性黑暗的一面,但目的還是要彰顯善的力量,「善終究要戰勝惡」。
從金庸夫子自道中,可以見到金庸寫小說,最注重是刻劃人物和人性,着重感情的描述,正合文學追求之旨。
認識的朋友,因為彼此的步伐不同,人生態度、取向、隨着年歲增長,大家漸行漸遠,正常不過的。看也斯的「游蹤50年」,看一眾文友的導賞,是知道這些年也斯是怎樣把人生旅途點滴書寫下來,即使是疲累,還是快樂的。
長江三峽是無數詩人墨客筆下的題材,我認為唐朝詩仙李白的詩句最令人津津樂道。
葉嘉瑩教授的學術生涯,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史詩。她原本有機會成為一名醫生,但抗戰的爆發讓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輔仁大學國文系,立志成為一名中華詩詞文化的傳承者。
金庸筆下一眾主人翁的悲劇、遺憾與失望,會不會令讀者消沉呢?金庸小說雖然有這樣消極的訊息,但讀者在默認金庸之餘,卻沒有因而志氣消磨,對人生並沒有因此而失望。
19日,香港新聞聯采風交流團一行來到浙江嘉興海寧,參觀當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的故居與金庸書院,觀鹽官錢塘潮水,感受「俠之大者」的家國情懷。
魯迅也有鐵漢柔情的一面,具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情懷。許多人都知道他是中國小說的研究者,卻不知道他也是中國兒童文學的啟蒙者。
本書的趣味基本由學術經歷、邏輯、思辨來推動;可是如果讀者和我一樣,進入到蒲氏敘事風格裏,你會感受到,自有一種詩意,是與學術、與邏輯並行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