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台灣

島內兩黨鬥爭激烈  局勢或處突變前夜
作者:關品方2025-01-17
台海局勢如今外弛內張,民意兩極分化,統「獨」矛盾尖銳,估計幕後正醞釀大變動。今年島內可能會有戲劇性的發展,不排除出現內鬨或騷亂。
趙雨樂博士:從柯文哲貪腐案 看台灣怎樣走向黨爭亂局? 賴清德大手向美購軍備 為何最終得不償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5
從柯文哲貪腐案,看台灣如何走向黨爭亂局?台灣大手向美購軍備,為何最終得不償失?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台灣政治鬥爭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5-01-06
台灣現在深陷黨派間的政治鬥爭,但執政的民進黨似乎容忍國民黨扮演緩和兩岸關係的中間人角色,並探討台灣未來的任何建設性解決方案。
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  賴清德:明年6月銜接漢光前導演練  郭一鳴:深綠向美示好配合兼邀關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7
台灣「萬安」、「民安」演習將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加強跨部會聯繫及備援機,強化非軍事部門防護機制。資深傳媒人郭一鳴指這是賴清德向特朗普發出需要關注台灣的訊息,也表明台灣願意配合美國在處理中美關係時的行動。
年度漢字的反映和指引
作者:張建雄2024-12-25
台灣不可能學新加坡。台灣所謂民主,只是三個爛鳳梨挑一個,換一個菠蘿又怎樣?美國布林肯要下台了,說台灣是它的事,還有一個月吧!也是騙。
兩岸社會互動新進展
作者:盧兆興2024-12-02
近來兩岸社會互動的發展呈現出新的趨勢,台灣的國民黨元老一直扮演著重要的中介角色,而大陸方面則不僅僅以中華文化復興的概念作為訴求。
趙雨樂博士:特朗普要求台灣交保護費 是介入台海鬥爭還是想發戰爭財?馬斯克在兩岸與美國之間將扮演什麼角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8
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競選時揚言要求台灣交保護費,是介入台海戰爭還是想發戰爭財? 台灣希望買入F35隱形戰機,美國為何拒絕割愛?一起聽聽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唐英年:打造與紐約、倫敦比擬的文化產業 陳坤耀:不擔心特朗普上台會有壞變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1
第一個討論環節「香港新征程」中,唐英年被問到資金問題時表示,西九「既是一個產業,又不是一個產業」,會想辦法透過西九的土地增加發展資源,陳坤耀教授被問及特朗普上台是否會帶來壞影響,他表示不擔心。
灼見名家十周年論壇隆重舉行 特首李家超:開創新局 必須先洞察局勢變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1
灼見名家傳媒慶祝成立十周年,11月11日(周一)假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周年論壇暨十周年慶典,邀請了行政長官李家超擔任主禮嘉賓,以及多位極具影響力的演講嘉賓,剖析最新的國際形勢及香港發展。
許楨:特朗普重返白宮 如何重塑地緣政治格局?中美鬥爭會否進一步激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會不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08
特朗普事隔4年重返白宮,共和黨也一併取得參眾兩院的控制權。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分析,特朗普在第二任總統期間會怎樣草擬外交政策,尤其是對華方面。
陳文鴻教授:北京會否先發制人 提早消滅台獨分子? 美國在香港掀起顏色革命是轉捩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08
美國大選結束,北京會否改變對台政策? 一起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分析,為什麼中國已「完全從夢中覺醒」。
中國軍演回應賴清德演講:走向軍事還是政治解決方案?
作者:盧兆興2024-10-21
毫無疑問,台海兩岸的問題能否獲得和平解決是個挑戰,如何處理值得我們繼續密切關注,雖然中方認為國際社會的政治介入是不可接受的,但至少一些主要國際參與者能接受解決方案。
美國國會「中國周」 通過多項針對中國法案 學者:政治意味大於經濟影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2
美國國會自9月9日復會後,展開了所謂「中國周」,密集表決了多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旨在抗衡中國的影響力。Orientis首席經濟師、學者徐家健認為,美國眾議院今次通過的政治意味大於實際經濟影響。
台灣島內爆發政黨衝突 激烈程度超乎想像
作者:關品方2024-09-12
柯文哲也非善類,不會甘心羈押後被判刑,從此斷送政治前途。政治形勢的蝴蝶效應一旦到達臨界點,或會一發不可收拾。現時的關鍵節點,是藍白聯合抗爭,還是綠營壓勝,大破在野陣營。
許楨:在野黨主席柯文哲被捕 台灣公檢法獨立性堪憂? 柯選擇不抗告 民眾黨存亡會否影響政治大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0
在野黨主席柯文哲被捕,台灣公檢法獨立性堪憂? 柯選擇不抗告,民眾黨存亡會否影響政治大局?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怎說?
盧兆興:兩岸關係為何谷底反彈 民間交流日益繁忙? 金門、馬祖為什麼成為台海談判的地緣戰略平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3
盧兆興教授認為,儘管兩岸政治存在分歧,但近來兩岸關係呈現出一種新趨勢、新模式,互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和深入。如果正如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所強調的那樣,實用主義戰勝了意識形態鬥爭,那麼兩岸關係仍然
因貪污案被扣查獲法院准「無保請回」 柯文哲斥受盡「壓迫、凌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2
法院認為,柯文哲並非都委會的與會人員,無從直接知悉開會情形,自身亦無相關專業,而是主張信賴都委會決議及彭振聲意見,所以柯犯罪嫌疑不重大,以「無保請回」釋放。
兩岸互動新趨勢
作者:盧兆興2024-08-26
儘管兩岸政治存在分歧,但近來兩岸關係呈現出一種新趨勢、新模式,互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和深入。如果正如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所強調的那樣,實用主義戰勝了意識形態鬥爭,那麼兩岸關係仍然保持謹慎樂觀。
兩岸和平統一 香港特區具體可以做什麼?
作者:關品方2024-08-23
在海峽兩岸的經貿活動與及人員往來兩方面,香港民間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的工作應長期堅持,不可小覷香港特區在這方面可以發揮的作用。
盧兆興教授:兩岸在衝突中交流 務實主義仍是主調? 國民黨在維持兩岸互動發揮什麼作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15
2024年7月24日,兩岸就2月14日一艘大陸船隻遭台灣海巡署船隻追趕,導致意外沉沒,兩名漁民不幸身故的撞船事件,達成務實和解的共識。盧兆興教授認為,這表明兩岸關係中務實主義佔主導地位。
奧運、國家認同與本土認同:反思與觀察
作者:盧兆興2024-08-12
內地和香港運動員在2024年奧運會上的出色表現,鞏固了香港人的中華民族認同和香港本土的認同,也為港澳國民教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雷鼎鳴:特朗普上台 能否擺脫軍工綜合體的操縱? 美國新政府怎樣利用台灣對付中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09
美國為什麼成為世上最好戰的國家?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博士剖析,美國遊說團體眾多,足以左右華府的政策,當中包括軍工綜合體。至於美國新政府怎樣利用台灣對付中國? 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兩岸就撞船事件達成共識的觀察和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4-08-05
撞船事件的解決和達成共識,表明兩岸關係中務實主義佔主導地位。如果真是這樣,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絕對不會像傳統觀點所想像的,尤其是許多觀察家將注意力集中在軍事和意識形態的角度那樣悲觀。
影響中國國運的台積電
作者:張宗永2024-07-31
特朗普如果一旦再次入主白宮,美國的兩岸政策可能有變,也會影響台積電的前景。台灣的對策有點兩難,一方面要滿足「防中」需要,維持外國訂單,另方面又要避免掏空本土的重要性。
國家的統一步伐正在提速
作者:劉兆佳2024-07-30
今天,多數美國和兩岸的專家學者都同意大陸用所謂「灰色地帶」手段而非通過武力犯台來促成國家統一的可能性較高,而且也會相當有效,而代價也比軍事行動低得多。
許楨:美國大選辯論 特朗普私德問題被忽略? 拜登欲退選 賀錦麗為什麼不能頂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15
美國總統選舉首場辯論結束,拜登表現惹起黨內討論,有人認為他需要退選。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認為,特朗普借辯論建立敢接受挑戰形象,但科技、傳媒、司法、學界都極端傾斜民主黨。為什麼?一起聽聽!
台灣政情混亂 下一步或會罷免賴清德
作者:關品方2024-06-28
在此過程中,台灣民意是支持和平統一還是支持賴清德的戰爭路線,將會十分關鍵。以現時台灣新民意的趨勢,超過60%的民眾反對賴清德。今後要注意藍白會否合流,能否爭取到14席的缺口,推動罷免賴清德的投票。
關品方:五角大樓設秘密小組 怎樣加速對台交付武器? 提倡軍事融資售賣過期軍備 美國將掏空台灣經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0
有消息指五角大樓為台灣設立了一個秘密小組,以加速交付武器給台灣。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台灣錢已付清而欠貨不到,意義不大,而這是光天化日之下的單邊主義。
看兩岸南轅北轍
作者:崔少明2024-06-20
近年來,兩岸軍事實力對比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台灣軍隊長期被指存在紀律鬆散、戰力不足的問題,而中國的軍隊則以其嚴明的紀律、精湛的訓練著稱。
陳文鴻:美國借台獨不斷挑戰中國底線 北京堅持作戰思維將陷入被動? 抗衡西方霸權 情報戰及意識形態戰是決勝關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6
中國大陸對付台獨,包括其背後的美國,用的是底線威嚇,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若目的是拉中國陷入戰爭中,這樣的策略卻會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