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偉

陳家偉

陳家偉博士為新界婦孺會梁省德學校校長,學校位於大埔大元邨。陳校長深信卓越的教育可以成就每一個孩子,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天空和人生的舞台。 陳家偉為資深的教育行政人員,曾任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德萃教育機搆幼、小、中教育總監專責全人發展。陳校長對資優教育、品德教育、中國文化及照顧學習差異有豐富的經驗。陳校長不單樂於學習,不斷進修,更筆耕不輟,先後出版各類書籍共12種,也在不同媒體發表專欄文章及主持文教節目。
最近在主日彌撒聽了神父講一個有關小豬的有趣故事。(Shutterstock)

小豬的智慧

小豬雖然像笨像蠢,很是聰明的動物。大笨豬和大笨象都是誤導的,牠們都不笨,另外,老鼠和老虎也不一定是老呢!

自西周以來,麒麟已有所記載,並受人讚頌。(Shutterstock)

談麒麟 說孔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魯國雖不及齊國強,但出了一位大聖人,「巍巍乎」、「盪盪乎」的,大哉孔子!他就是人中的麒麟, 孔夫子體現了仁獸的能力, 以天下為己任!

石塘咀是個很特別的地方。(Shutterstock)

港島四環知多少

19世紀中葉,香港正式開埠,開展了貨品的進出口、貨倉物流、商業賣買。香港島初期曾被劃分為四環,即上環、中環、下環(現在的灣仔)和西環。

王維在文壇地位飈升,與蘇東坡的評價有很大的關係。(灼見名家製圖)

再說王維

筆者相信有不少成人和學生,都學習過或懂得背誦一首王維的詩,王維才華洋溢,甚至和同期的孟浩然合稱「王孟」,孟浩然的《春曉》,可謂人皆盡曉!大家又覺得哪首詩是王維的代表作呢?

何紫1941年隨母從澳門來港,直到22歲都住在灣仔,所以對灣仔有深厚的感情。(香港作家聯會圖片)

何紫的灣仔情懷

何紫生於憂患的歲月,生活匱乏,戰時要吃麵包碎和稀奶水來維持生活。戰後的香港百廢待興,很多人三餐不繼,溫飽不易。但何紫沒怨天尤人,樂天知命,更樂在其中,成了「野孩子」。

1951年,真光中學初中部遷至大坑道。(真光中學官網)

時光倒流七十載 教育話當年

新中國成立後,在內地各處都有人南遷到香港發展,也有有心辦學的學人或團體南下辦學。畢竟,當時的香港十分自由,容許私人辦教育。內地,特別是廣東省都有學校南下香港辦學,當中有不少是有基督教背景的。

為什麼燕子要超速疾飛?原因是燕爸和燕媽都要「為口奔馳」。(Shutterstock)

疾飛的愛

白居易的《燕詩》膾炙人口,讓我們知道父親和母親愛子愛女是無私奉獻的,作者也批判那些有毛長翼忘本的子女。

琴以養性,棋則可以養智。(Shutterstock)

玩能生智

玩能生智,玩能增加生活的情趣。琴以養性、棋以養智、書畫以言志抒情,偷得浮生,來一首音樂、下一盤棋、寫一手書法、賦一首詩,不亦樂乎?

作者與紫薇(左)合照。(作者供圖)

山邊的紫花,潤物細無聲

怎樣去總結何紫的一生成就呢?「兒童文學家」已太窄了,「青少年讀物出版家」也許較接近一點,但我相信香港上世紀最傑出的文化人、出版人應當之無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確可以是一個總結。

阿濃文字的魅力

阿濃是香港文壇的傳奇,由1970年代《華僑日報》時期的專欄「點心集」開始至今已60多年了,但他的創作仍然源源不絕!

書展期間,愛書人、文青、小孩、家長、青少年、銀髪等都可以各有所得。(Shutterstock)

不能錯過的第一課

久違了的「香港書展」終於可以在今年的暑假舉行;為了隆重其事,各大小書店和出版社都把握最佳檔期,日以繼夜努力,推出琳瑯滿目的新書,所以最近的新書已令人目不暇給及。

老師、校長如何善用中華思想來管理學校、教育學生?(Shutterstock)

治校如烹海鮮

教育孩子和經營學校就要「如烹海鮮」,要按不同的食材,如大魚小魚、海蝦河蝦、蜆蠔青口,都有不同的烹調方法,蒸、炒、煮、炸,生吃、熟食均可以令人食出鮮味來。

崇禎先刺斃昭仁,正準備向長女長平公主下毒手。(周金毅攝)

談帝女 說崇禎

崇禎皇帝實值得詳談──他是《帝女花》的主要角色,當年由大老倌靚次伯演,不作他人選。我們愛中國文化的人也要感謝劇作家唐滌生把這段歷史搬上粵劇舞台,將之藝術化,才能流傳於世。

Dad, although your love is quiet, you are great, I love you.(Unsplash)

隱藏的父愛

父母也許本質上是不同的,乾道尚勤,坤道尚德,但都是孩子一生的守護天使,一對翅膀,讓孩子成長高飛。

雅典的布景、精緻的戲服。

《帝女花》2023──曲高和眾之作

今次《帝女花》是紀念公演65周年,把上世紀50年代的《帝女花》現代化、專業化、藝術化⋯⋯我覺得新的《帝女花》恰到好處,適合更多年齡層的人士欣賞,做到雅俗共賞、「曲高和眾」的境界。

據報今年有91%的家長獲派首三志願。(Shutterstock)

花落誰家

每年小一派位之後,不代表塵埃落定,有些家長還是力求最好,被派首選、次選、三選的91%的家長仍會抱「人望高處」的心態,「不妨一扣」。

小三及小六的學生更要在7/6及8/6 兩天參加全港性系統評估,部份學生要參與中、英、數三科不同範疇的評估,可謂百上加斤。(Shutterstock)

孩子,加油啊!

「為什麼要讀書?」一道不容易回答的問題。新中國的周恩來總理答案是「為中國崛起而讀書」,他心繫國家,奮鬥不息,他是偉大的總理,是我們的榜樣!

文字是知識傳遞的載體,也可以通過閱讀汲取前人的教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Shutterstock)

除四害

猛虎、巨蛟、惡人、毒草都要根除,人心才會安穩,社會才會安寜。但人的惡習甚多,但萬惡「懶」為首。嗚呼哀哉!「懶根不盡除,難有好人生」。

這些年來,「融合教育」Integrated Education 進級至「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而SEN 的類別增加至9類之多,佔總學生人口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多,只視乎如何界定。(Shutterstock)

SEN:教育界最核心的挑戰

愛恩斯坦、梵高、貝多芬、李白、李小龍都是公認的天才,但其實也可視他們是瘋子。他們或是自閉或是情緒過度澎湃(Over excitability)或過動(hyper activity)等。

偶爾有機會和母親喝早茶是愉快的。(作者供圖)

早茶

早茶,是我和媽媽共處的美好時光。雖然只是短短的十多分鐘,總是匆匆忙忙的。

好逸惡勞雖然是大部分人類的表現,但不要得。(Shutterstock)

萬惡懶為首

中國人以農立國,以「勤」為生存、繁衍後代最必須要有的素質。懶惰則是萬惡之首,也是人類的主要劣根性之一。

位於大埔棟樑路的環保園是非一般的大型學校建設,很值得推廣。(靈風中學圖片)

綠色空間,花樣年華

我看到這個3000平方米的耕種地,大樹茁壯,花兒挺立、果實纍纍,不禁覺得香港的教育是滿懷希望的,無論是小學、中學和特殊學校,香港的學校的資源總不缺,只缺了一些有心有力的園丁!

孔子愛弟子,有時候更情同父子。(Shutterstock)

孔子教子

許多人對於孔子如何教導自己的親兒深感興趣。《論語》的〈季氏篇〉第13章就有一次十分有趣的記錄。

世界70多億的人口中,其中有15億人會使用英語。(Shutterstock)

為什麼要學英文?

學習母語是自然的、重要的、容易的,但學習外語也同樣很重要。香港700多萬市民對使用英語並不會感到陌生,運用英文或操流利的英語能擴闊個人的學習領域。

《岳飛之少年時代》值得中學生閱讀,讀書不一定只求功名呢!人生可追求更高的價值。(Shutterstock)

少年十五二十時

最近教育局拍了一輯《少年頌國慶》的短片,由香港多間中小學合作,以中華文化展現梁啟超在1900年寫的《少年中國説》。「英雄出少年」,但英雄和人才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誕生的。香港的下一代,要把握時間。

孔子的學問非常深厚。(Shutterstock)

孔誕說孔子之偉大

孔子長壽,享年七十有三,一生努力不懈,15歲便有志於學,至70歲更達至「從心所欲不踰矩」、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孔子是至聖,也是萬世師表,值得我們學習。

皎皎玉蘭花,不受緇塵垢。(Shutterstock)

蘭花

中國人愛蘭花,我也愛蘭。君子務本,寵辱不驚;生於深谷,自開自放,是一種自信的優雅,是一種為仁由己的自信,令人倍加珍惜!

羅漢松價值不菲。(Shutterstock)

與佛有緣的羅漢松

我校有一株小羅漢,修剪成半圓型也很漂亮,旁邊還種有一株沉香樹,更是珍貴。劉禹錫的《陋室銘》説「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說「校不在大,有樹則馨」呢!

優質的教育是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Shutterstock)

小學唔谷幾時谷?!

理想的學校應旨在成就每一個孩子,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以實踐有教無類。學校的老師應具有信心和能力因材施教,令到每一位孩子擁有幸福感和成就感,做一間家長都滿意的學校。

《蘭亭序》獲喻為「天下第一行書」。

國之瑰寶──《蘭亭序》

大家推舉王羲之為《蘭亭詩集》作序,於是微醉而大樂的王羲之便即席揮毫,寫了362字的序文,以記錄當天的雅事,及對人生變幻無常的感覺。那篇驚世的傑作、千古不朽的書法就是如此誕生。

韓信若真的起兵謀反,江山會落在誰人手上,仍是未知之數。(灼見名家製圖)

説韓信,談感恩

韓信是個傳奇人物,值得大家去多點認識和了解他的為人和經歷,許多成語、諺語、典故都與他有關。他的少年、壯年和晚年先後經歷了秦亡、楚漢相爭、漢的建立,可謂風雲變色中的叱吒風雲人物!

香港故宮選址之佳,已非一般博物館可比擬。

故宮文化,不容錯過

北京故宮博物院固然值得前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也不容錯過。這個博物館確是中央政府給香港一份珍貴的大禮,令到中國其他省市無不羡慕。

作為學校,培養學生群育是十分重要的,否則家與國、學校與組識只是一盤散沙。(梁省德學校圖片)

一年易過,把握時間

今年,我送給畢業生每人一張小書籤,希望物輕情義重。書籤上寫了8個字──「自強不息,止於至善」,也希望讓所有梁省德的同學都追求這個目標奮鬥!

作者與梁錦棠師父合照。

一位葉問詠春傳人

梁錦棠拜葉問弟子梁相為師,到1969年便得師父認可下開始業餘私人授徒,2010年成立詠春梁錦棠國術中心。梁師傅説詠春功夫很重視武德,習武為強身健體,在必要時出手止武!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