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語言

覺醒資本主義
作者:張宗永2025-01-15
覺醒資本主義(Woke Capitalism)源自美國,提醒社會議題意識。從關注種族平權,擴展至性別議題,近年被用作諷刺左派。企業為吸引年輕顧客及人才,擁抱覺醒價值,政府也提倡ESG標準。
粵語解密:泊
作者:黃氏2025-01-11
粵語「泊車」的「泊」讀pak3,與英語park諧音,但「泊」字本讀bɔk2,且古已有之,可指車輛停駐。本文考證「泊車」並非英語park的音譯,其讀音變化及受英語影響的程度有待進一步研究。
菩提子、作反、微
作者:黃氏2025-01-04
真要感謝一眾粵語詞典的編者和粵語研究者,他們各自努力,都為我們的粵語文化貢獻良多;特別可喜的是,他們努力的成果,顯然能日漸將粵語與古漢語文化之間的關係理清脈絡,讓大眾知悉粵語的可貴處。
去、濁、驚
作者:黃氏2024-12-29
普通話中的「濁」字只能是語素,不是可以自由運用的詞。其實,「濁」字單用是古漢語的習慣。
粵語解密:頸
作者:黃氏2024-12-22
似乎很多人都知道,古文中的「頸」與「項」有別,前者是「頸項」的前部,後者是「頸項」的後部。不過籠統地說,「頸」還是可以兼前後而言的。
粵語古趣談:更
作者:黃氏2024-12-15
從「更」(粵音gɐŋ33或gɐŋ55或gaŋ55)的「硬」之讀ŋaŋ22,可證「更」之聲母在上古本是一「鼻冠音聲母」(ŋk-)。
粵語古趣談:劄
作者:黃氏2024-12-07
《香港粵語大詞典》「紮馬」條「紮」字所標讀音:「站好馬步;紮馬步。『馬』指馬步,即雙腳叉開,微曲而立穩。」香港人已有不少人忘記了「劄馬」這個說法。
粵語解密:劄
作者:黃氏2024-11-30
唐人的「劄子」之所以名為「劄子」,顯然是因為「劄」有「書寫」、「紀錄」的意思;而從劄子「亦謂之『錄子』」此一事實,也可推知「劄」確有「紀錄」義。
坐食山崩、肯、出入
作者:黃氏2024-11-23
在現代漢語共同語裏,「出入」雖然跟粵語一樣,作動詞使用,但是卻是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不過,粵語卻是可以帶賓語的。
粵語解密:大力、惜身、細楷
作者:黃氏2024-11-09
「大力」在粵語中能用作形容詞。如《世說新語‧任誕》:「王曰:『向有大力者負之而趨。』」合乎古代漢語的習慣。
國際都市?從阿拉伯語說起……
作者:程介明2024-11-01
香港的文字使用,獨一無二。文字是溝通的工具,只能表達本地方言的文字,就是拒其他華人於千里之外。公共場所只用中文,就是不顧非華人的感覺──遊客、居民。
粵語解密:噬、嗑
作者:黃氏2024-10-27
在現代漢語共同語中,「噬」不能獨立運用,但是在粵語和上古漢語裏,「噬」卻都是可以獨立運用的詞。
粵語解密:轆
作者:黃氏2024-10-20
粵語有一些「動詞」是由「象聲詞」變出的。如「礊」,本是「鞭聲」,卻可變成「鞭打」的意思。由於聲音的聯想,我們就以相關的聲音聯想相關的行動。
粵語解密:角
作者:黃氏2024-10-13
元時北方話的入聲已消失,有部分學者不贊成這個看法,認為其時北方話仍有入聲;不過,這部分學者的觀點筆者就不敢苟同了,仍有入聲的北方話當時只可能是少數。
粵語解密:捼(挼)、挪
作者:黃氏2024-10-05
明末張自烈編著(清 廖文英補)之《正字通》,其「挪」條云︰「俗『挼』字。」由此可見,粵語的「nɔ11」無論以「挪」還是「捼(挼)」為本字都沒問題。
粵語解密:放水、彈、苦情
作者:黃氏2024-09-29
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放水」條︰「上廁所  我好鬼急,趕住去放水。」原來「放水」才是「雅詞」、「委婉語」,並且至少可以溯源至元朝。
淺談普通話和粵語聲調的對應關係
作者:陳章華2024-09-27
我們學習普通話與外國人學習普通話有沒有分別呢?或者說,我們會不會有多些優勢?
從歎、嘆到詞義引伸
作者:黃氏2024-09-21
何以我們粵人會把「歎美」的意思變成「享受」的意思呢?那是詞義的引伸。我們必先覺得享受然後始會歎美。
粵語解密:擂
作者:黃氏2024-09-14
粵語有一個義為「倒下」(甚至是「身體似有滾動地倒下」)或「身體在地上滾動」而音為「lœy55」(即「雷」的陰平[第一聲])的詞。
可有主次?如何參照?──論方言與文字的關係
作者:施林海2024-09-13
如果缺乏相應的中文基礎,粵語的兩大優勢就難以發揮。與此同時,這種方言很容易傾向鐘擺的另一頭──低階化及粗俗化,從而成為主流語言,直接影響人們的溝通能力和思考素質。
方言與民風──成都之行有感
作者:施林海2024-09-13
語言乃思想的載體,心智之本質。本文分析了四川話如何影響成都人的性格及民風,也探討了當今港式粵語的某類特徵及趨向。
民主是「民之主」還是「民作主」?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10
民主解為「民作主」,那是西風東漸影響的結果,此一概念源於英文democracy一詞,此詞由demo(人民)和cracy(治理)組成。
粵語解密:謫(適)
作者:黃氏2024-09-08
為什麼「謫」和「適」可以相通呢,除了字音上相同之外,大概是因為人之所以被「流放」,必然是緣於其犯罪,而朝廷流放罪人必先「宣告其罪狀」。
粵語解密:抌、墨筆
作者:黃氏2024-09-01
有這樣的事嗎?如「抌」字一般,一字兼有「擊」、「拋」、「棄」三義?有。原來「打」字同樣兼有此三義。
粵語解密:生定、掉
作者:黃氏2024-08-24
若要考究本字,我們不但要留意在語文工具書的字頭,還要留意註釋中的用詞。
擔高頭是擔、儋還是檐?
作者:黃氏2024-08-17
古人造字以及用字時,往往有因為思路不同,而創造或使用不同偏旁的字的。「字」乃「詞」這個音義組合的紀錄而已,實不必太過計較其形體。
粵語解密:罷
作者:黃氏2024-08-09
其實,「罷」通「疲」固然是古書常有的用法,不過,其實「疲」與「pɛ13」有時亦可謂「二而一」之事。
粵語解密:吠、乞兒
作者:黃氏2024-08-04
「吠」在粵語是常用詞,粵人都習慣說「狗吠」,絕不說「狗叫」。上古的中國人跟我們粵人一樣,說「狗吠」,不說「狗叫」。
粵語解密:者波、省
作者:黃氏2024-07-28
武漢臣《散家財天賜老兒雜劇》楔子的「他只要新水兒灑者波」明顯是表示「他所需要的是非常簡單的東西而已」。可見「者波」這個元人所用的語氣助詞其作用與粵語的「dza33 bɔ33」是一樣的。
粵語語音特色與傳統文化的學習與承傳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07
粵語語音系統緊密承傳着中古語音,尤其聲調上對四聲與清濁的保存,在各種現存方言當中是較完整及理想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