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奇、開放及冒險,是創意的三頭馬車,然而缺乏了最後一里的切實執行,便大有可能功虧一簣。

臧姑娘的奮鬥值得欽佩,但仔細一想,從事餐飲服務業的誰不是如此?那麼,臧姑娘究竟有何超越這些能熬的人之處,能脫穎而出?

本書《自媒體行銷》要談的不只是社群媒體,而是如何在價值被低估的注意力管道中,精通說故事的藝術和科學,它還涉及像是活動行銷、收藏品的開發、在串流服務投放廣告、品牌聯名、網紅合作等策略。

不少人對人工智能的出現深惡痛絕,但從好的一面看,AI的出現會令懂得利用的人獲得莫大的裨益。

香港科技大學舉辦第三屆獨角獸日,葉玉如校長表示,科大已成功孵化1800間初創公司,包括10間估值逾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

特區政府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有預留資源,支持文化和知識產權創造者和生產者,推動超過30個文化IP項目。作為大學老師,我希望年輕人能好好把握這個黃金機會創業,為香港的經濟,創造更多可能性。

近十多年來,中國維持了相對穩定的環境,這讓最優秀的中國創業者能夠專注於創新和企業發展。在全球貿易爭端、脫鈎、制裁、地區戰爭,乃至全球疫情的背景下,這一穩定性顯得尤為可貴。

本文深入剖析小紅書營銷五個關鍵數據,包括小眼睛數量、互動量與瀏覽量比例、筆記漲粉、讚藏量與粉絲量比例以及粉絲畫像。通過這些數據,品牌可以精確掌握內容表現,並根據市場趨勢調整策略,從而實現品牌成長與商業轉化。

香港經典漫畫《龍虎門》角色將融入中東文化,打造結合社交、遊戲、NFT 的元宇宙平台。目標瞄準快速增長的中東數位娛樂市場,並獲得沙特數據中心支持,期望在Web3 和NFT 領域取得成功。

大網紅依靠規模效應獲益,但過多廣告帶來粉絲信任度下降的風險。微型網紅憑藉真實性和高參與度,在市場中逐漸崛起。

中國低空經濟的發展正站在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的雙輪驅動之上,蘊藏比較可觀的潛力;未來幾年,低空經濟有望成為技術創新、資本流動和市場競爭的核心領域之一,其快速增長將不可避免地引發比較激烈的市場競爭。

中聯辦副主任祁斌的發言強調了香港在國際市場中的重要角色,並為大灣區的上市公司提供了寶貴的發展建議。未來,企業需要更加積極地探索國際市場,利用香港的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在大灣區企業國際化進程中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和機遇,主要體現在提供國際化、高品質和綠色的籌融資服務,香港是全國企業出海首選基地,以及積極深化與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關係三方面。

或許,邁向永續的旅程,就像跨越百尺之遙,其實並非遙不可及。我們過去在追求無盡增長的同時,是否忽略了近在咫尺、更為珍貴和持久的東西?漫步生命之旅,何不放緩腳步,細品沿路的小店,米芝蓮美食可能就在眼前。

為什麼雷文洛克能被稱為麥當勞「創始人」?儘管他並不是系統的發明者,但他是將麥當勞模式帶向全球的那個關鍵人物。他擁有敏銳嗅覺,看到了潛力,並用他獨特的企業家冒險和「賭一鋪」的精神,將其推廣。

黃家和是廠商會副會長及金百加集團主席,他善於發掘新元素和新趨勢,多年來不但引領集團開疆拓土,也憑着對餐飲業的濃厚熱誠,肩負起推動業界向前進步的重擔。

在今天,我看到普華的情況,腦海中浮現了兩道彩虹的交錯。如果是有「如果」的,如果博斯不出售自己。今天我們的業務,特別在中國的業務會做成怎樣呢?

由於門檻高、風險高,分析人士指目前還不足以說服大批內地遊戲業者嘗試跑3A賽道,但《黑神話:悟空》像塊敲門磚,證明3A的商業模式在內地也是可行的,預料未來將會有大型遊戲公司進場。

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了一些正在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關鍵變革力量,這些創新展現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創新和科技進步如何快速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發展。

在經濟起飛的那些年,便利店同時代表着一種生活方式。然而,隨着電商的興起,衝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消費者更享受足不出戶的便利。便利店不再如印象中便利,難道只能走上無奈的結局?

初創企業的出現及發展需要年輕一代無限的創意。為培養年輕人創意思維,城大出版社邀請了香港一些具代表性的初創企業創辦人及初創生態系統中的專家,期望通過他們分享的故事,鼓勵年輕人勇敢追夢。

這是一個不同的時代。新的要求並未阻止人們或組織的創新嘗試。大量年輕的民營企業家再次湧現,他們正試圖在新的創新大潮中分得一杯羹。這一次,他們會專注於硬科技創新,通常與數字技術密切相關。

現屆政府積極有為,若能主動居中推動,發揮「超級聯繫人」的優勢,應能更好更快玉成其事,攻堅這「最後一里」(the last mile)的服務難關,方便本地顧客及到港旅客。

兩會聯合成立正是為了解決年輕港漂和商家的需求。青年港漂總會將為來港的內地青年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務,包括生活指導、職業發展和社交活動等,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香港。

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連續第六次上榜《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The Midas List),此次排名第40位。梁頴宇認為未來10年,全球醫療健康行業充滿增長機會。

上周五便有多家獨角獸企業及入選「產學研1+計劃」的技術項目,在科大逸夫演藝中心展出,這些部分仍在研發階段;部分已供應市面,本文列舉一些科大校友企業的成功例子。

即使可能犯錯仍要爭取吸收經驗,不斷摸索,不斷嘗試,常討論策略性議題,不怕犯錯勇於嘗試。

我公司曾經被委託替一家醫療科技公司融資,它生產一種遙距監控器,可以在10米距離內量度人的心跳。這儀器原本純粹是作醫學用途,但意料不到,它另一個客戶是監獄。

在小米初創階段,儘管外界普遍對其在激烈競爭的智慧手機市場的生存能力持保留態度,但在雷軍的帶領下,小米不僅穩住了陣腳,還實現了穩步發展,並仍然在不斷拓展其業務邊界。

香港創製造有什麼優勢?如何做好產品開拓大灣區及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