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Jul 09 2025 20:57:1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人工智能如何引發企業家精神

不少人對人工智能的出現深惡痛絕,但從好的一面看,AI的出現會令懂得利用的人獲得莫大的裨益。

美股在經歷4月的關稅危機震盪後,又向歷史新高叩關。2022年11月30日ChatGPT面世當日,標普500指數報4080點;執筆之時,標指報5980點,意味期間美股上升了接近50%,可是上市公司裁員消息不絕。微軟計劃裁員6000人、Salesforce 1000人、HP 2000人、戴爾電腦 12000人、META 總員工人數的5%,但上述企業,裁員的原因不是盈利倒退,生意難撈,而是進入人工智能時代,許多員工已經用不着。

公司賺蝕是一回事,僱用了的員工開始用不着是另一回事,因此不要以舊思維分析問題,以為總是經濟差生意不好企業才會裁員。早前,香港的恒生銀行裁員,有傳媒歸咎是銀行的壞帳率飆升所致,王弼認為完全捉錯用神,倒不如說,壞帳飆升為盡早裁員提供了一個良好契機。

中年文職人員遭AI淘汰後如何轉型,將會成為令人頭痛的社會問題。(Shutterstock)
 

AI為文職帶來巨大失業衝擊

因此,不少人對人工智能的出現深惡痛絕,特別是王弼的年齡層,AI的出現可以說是為取代我們而設的,是最跟我們這些年約四五十歲的人士過不去。確實,除非我們是做生意的,若只是打工,特別是專業人士文職人員,AI的出現,不會即時提高我們的收入,最多是帶來一些便利,但若因為被裁員失業或遭僱主大幅削減薪金,那些便利絕對彌補不了收入大減的損失。

更甚者是我們這一類中佬,上有高堂下有妻兒,經常性開支高、能削減開支的空間小,AI所帶來失業的衝擊可以是毀滅性的。情況有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傳統紡織工人衝入機器化的廠房搗毀紡織機械來洩憤一樣。

AI對中年文職人員,尤其是那些每天把沒有靈魂的軀體拖到辦公室的一類,覺得只要show up僱主便一定要準時出糧的人士,擁有這種心態的人在當今社會多如繁星,他們在遭AI淘汰後如何轉型,將會成為令人頭痛的社會問題。

科技進步助產生新工作崗位

但從好的一面看,AI的出現會令懂得利用的人獲得莫大的裨益。王弼的母校有一所以清末民初外交家命名的圖書館,小息時小孩子大部分都跑到球場踢球,我當然也愛踢球,但因為圖書館裝有空調,也不時會到那裏看書,當時的圖書館就是我的ChatGPT,是我吸收知識、尋找答案的地方。

許多年後,互聯網的出現,大部分人利用互聯網來尋找娛樂、打機,我也會透過互聯網娛己,但更多的時候是利用互聯網來尋找答案,可以說如果沒有互聯網,我未必能半途出家寫報紙專欄,因為如果寫每篇文章都要到圖書館核實資料,這樣的成本實在太高。

之後我到了對沖基金工作,個股研究分析需要極多的人力資源,但AI的出現,相同質素的報告,以前要初級分析員花一兩天才寫成的報告,現在只要幾分鐘,AI便能寫成。這對於一些懂得問問題的投資者而言是天大的喜訊,投資總監(CIO)的工作時間大大地縮短,多出來的時間可以用來娛樂、陪伴家人等,愈來愈多人上班不須再要做8小時才能完成手頭上的工作,可能只須4小時甚至更少的時間完成一天的工作,多餘的時間不知用來幹什麼,新的娛樂事業會應運而生。

新產業自然產生新的工作崗位,正如有人成功利用YouTube成為大紅大紫的KOL。(Shutterstock)
 

在農業社會,農民早出晚歸,根本沒什麼時間娛樂。工業化後,工時變短了,人開始有時間做運動,例如踢足球,如今市場每年銷售額以億萬計的歐洲各大職業足球聯賽就是如此誕生。其他如藝術、流行曲、電影、時裝、首飾,都是因為科技的出現令人類的工作時間減少從而產生的新產業,新產業自然產生新的工作崗位,這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軌跡。

學懂利用AI 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因此,AI的出現,我們若不想被淘汰,就只能想盡辦法看如何加以利用。可惜,對於許多人來說,腦子痼疾太深,唯有等待被淘汰,這未嘗不是一種個人的選擇,正如有人成功利用YouTube成為大紅大紫的KOL,更多的人卻天天只當觀眾,作這些KOL的信徒隨波逐流。

不過,王弼相對樂觀的是我們的下一代,AI的出現可能令他們喪失傳統工作的初階職位(如初級分析員等),但他們的出路是利用AI,配合接觸並觀察現實世界,靠自學盡早創業,為必然出現的新產業作準備。如果AI的出現令做小生意的成本大降,年輕人能夠避免到大企業當機械人,反而愈來愈多人勇於創業(奧國學派相信企業家精神的巨大能量),也許目前許多因官僚主義帶來的社會問題會因此迎刃而解呢!

王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