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Jul 12 2025 19:22:4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北京突設中央決策機構條例 為黨內元老參政提供空間

會議強調,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要準確把握職責定位,堅持「謀大事、議大事、抓大事」,對重大工作實施更為有效的統領和協調,做到「統籌不代替、到位不越位」。
整理:羅耀強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召開會議,審議《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但沒發表重要講話。

會議指出,設立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是健全黨中央對重大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推動重大任務落實的重要制度安排。制定出台《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進一步規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設立、職責和運行,對於發揮好對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職能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統籌不代替 到位不越位

會議強調,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要準確把握職責定位,堅持「謀大事、議大事、抓大事」,對重大工作實施更為有效的統領和協調,做到「統籌不代替、到位不越位」。要深入調查研究,提升決策議事質效,提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務求實效。

此外,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按以往做法,這部分通常涉及重要的人事變動。

綜合媒體報道,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擁有決策權,為黨內元老直接參政提供空間,這個組織與1982年由已故的改革開放政策「總設計師」鄧小平成立的中共顧問委員(簡稱中顧委)類似,但法理賦與權力更大。當年中顧委的設立是解決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領導機構的新老交替,最初構思並非直接參政(唯中顧委其後卻有參政),鄧也明言該組織屬過渡性質,1992年後廢除。

習近平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共設立超過10個中央委員會或領導小組。(共產黨員網)
 

習領導十多個中央委員會

2012年11月,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翌年3月,他當選為國家主席和國家中央軍委主席,正式集黨、政、軍的權力於一身,此後他共設立超過10個的中央委員會或領導小組,而且習近平幾乎領導所有委員會,重要委員會的副手更是國務院副總理或以上級別擔任。由於這些組織與國務院的工作大部分重疊,某程度上架空了國務院行使其決策權。

2013年,三個與經濟發展有關的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率先成立。

隨後由2014至2020年間,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和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央統戰工作領導小組、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中央軍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委員會、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替代原來的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相繼成立、重組或升格。

委員會與官僚部門職責重叠

分析稱,中央將制定規章制度,以規範近年成立的中央各類工作委員會和領導小組的職責界限,由於這些委員會(或小組.下同)與原來的官僚部門職責架床叠屋,規章制度旨在確保兩者能相互協調工作,並避免超越權力,所以有「統籌不代替、到位不越位」的說法

?»?????Ƭ????????2024??7??18??
    ?й????????ڶ?ʮ??????ίԱ???????ȫ????飬??2024??7??15????18???ڱ??????С?????ϰ??ƽ????ǿ?????ּʡ????????????桢??Ѧ?顢??ϣ?Ȳ???᳡??
    ?»?????? ????ΰ ??
政治局會議是中共中央決策的重要機制,按慣例,中共政治局每月召開一次會議。(中國政府新聞網)
 

今年6月政治局會議成為各界焦點,原因與5月新華社未有報道政治局會議的消息有關,沒有報道通常是政治局會議沒有召開,或者有召開但會議內容過於敏感不宜報道,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反映事態不尋常。

政治局會議是中共中央決策的重要機制,按慣例,中共政治局每月召開一次會議,有時還會安排集體學習,雖然沒有全面性的資料參考,但自新中國建立以來,連續兩個月沒召開政治局會議的記綠是非常罕見,所以外界擔心這個中央最高權力的決策機構的運作情況。

《求是》文章彰顯團結奮鬥

在6月30日政治局會議召開的同一日,新華社預告,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雜誌將發表總書記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預告報道不足千字,節錄了他於2016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間的重要論述,其中「團結」和「奮鬥」分別出現19次和21次,習強調大家要「團結奮鬥」和元老回歸參政相呼應。

正如前述,中央財經委員會是習近平於2013年上台後成立,過去十二年召開了5次會議,7月1日習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6次會議,研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問題。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要認真落實黨中央部署,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推進合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

儘管會議內容未觸及近期市場期許的刺激經濟措施,但反映習仍然積極參與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工作,避免外界有權力更迭的印象。

陳小江接替馬興瑞成封彊大吏

另外,新華社於7月1日發報重要人事變動,中共中央決定,政治局委員馬興瑞不再兼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另有任用。中央統戰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陳小江,接替馬興瑞的職務。

正如前文所述,剛舉行的6月政治局會議曾提及「還研究了其他事項」,其中應包括通過陳小江接替馬興瑞的任命。

陳小江是中央委員,自2020年底開始擔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其後分管日常工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馬興瑞與彭麗媛同屬山東鄆城人

現年65歲的馬興瑞祖籍山東鄆城,與中國第一夫人彭麗媛份屬山東老鄉,早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其後出任該校航天工程與力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等職務。2013年起,馬興瑞調往廣東任職,歷任深圳市委書記、廣東省省長等職位,2021年起出任新疆黨委書記,二十大後升任政治局委員。

至於63歲的陳小江是浙江人,為中央委員。他曾任中紀委副書記、國家監察委員會副主任,2020年底開始擔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其後分管日常工作。

新疆自治區的經濟、人口和政治重要性雖不及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和湖北等省份,以往其黨委書記不一定是政治局委員,但因屬封彊大吏,加上馬興瑞受習近平重視,外界早預期他的仕途會繼政治局委員後更上一層樓,新任命是晉升還是其他變數,以及陳小江會否晉升為政治局委員,則有待觀察。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