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ody許嫣,這位病理學專科醫生,上個月傳來幾張與女兒一起,在海洋公園玩得不亦樂乎的照片。一個月後,Melody說:「她們要面對考試了,大女兒中一還未能適應,考試需要我的幫助。小女兒已經考完了,唸小五的小女兒自己可以應付得來,自己可以搞掂。」
六月期間,Melody一方面要應付日常醫務工作,又要準備新書出版。晚上還得「陪女兒溫習考試」,她說:「累得要命。」
分享育兒心得
說是「疲累」,卻沒有半點抱怨的意思。正如Melody所說,她撰寫的《升學心法》,是想用過來人的身份,分享她的心得:幫助家長去面對孩子入讀理想小學。
Melody說:「當年為兩個女兒準備小學面試,是一個既甜蜜又痛苦的回憶。趁着這些日子,整理她們幼年時候的文件,我把幼稚園的教養歷程和準備小一面試的過程整理出來,做一個完整的紀錄,讓我日後能好好回味這段珍貴的親子時刻。」

因此,當Melody向家長解答她/他們心中疑難時,她是現身說法、經驗之談,而不是理論先行、「得個講字」。
「我重新思考自己從前正確和錯誤的做法,希望對於正為孩子升學而煩惱的家長,提供點鼓勵和建議。」
父母的影響力
問Melody:「天下父母心,都是愛護自己孩子的。不過,愛,要愛得其法。你認為做父母的要不要學習?怎樣幫助孩子成長?」
「絕對需要!」Melody指出「做父母比天下所有職業有更強大的影響力。父母的一言一行、與子女的互動溝通,都有可能影響子女將來數十年的思維模式、判斷、人生抉擇、情緒和幸福感。」

Melody不是空口講白話,她是有以身作則的:「父母應該每天閱讀、思考、反省、質疑既有的觀念和知識。並且自強不息,做一個好榜樣。」
幫助孩子的成長
想問Melody,做父母的要這樣做,「會不會很辛苦的呢?」
不過,知道Melody是樂此不疲,不會覺得吃不消的。倒想知道Melody怎樣「幫助大女兒」成長。
「說『幫助』她成長,我覺得更重要是『不要阻礙她成長』。我的大女兒從小就很特別,她的好奇心重,閱讀範圍比大部分成年人更廣泛,思維很清晰透徹,可能是個天生哲學家,創造力也很強。」
作為母親,Melody「盡量去滿足她的好奇心,給她大量空間機會去探索、想像和創造⋯⋯不以先入為主的想法去限制了她的思維和發展。」
Melody有此識見,她欣賞大女兒,是一個獨立個體。而不是她「自己生命的延續。」

來到第二個女兒,Melody說大女兒讓她學習了「接納一個人的全部」。「對小女兒就更加寛容了。」
「小女兒情緒豐富,表面上社交能力和溝通能力極強,事實上也繼承了我自己一部分的感性性格。外E內I(E:Extrovert 外向,I :Introvert 內向)。」
「兩姊妹的感情很好,大女兒比較擅長科技,家裏的電器、網絡操作,通常都是她來處理。小女兒社交能力強,專門對外應付親戚朋友。」

追求幸福與真理
問Melody:「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
「到40歲之後,了解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把自己照顧好,才有可能幫助到身邊的人。」
「現在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幸福和快樂。這包括:要了解自己的情緒、與自己和解、解決原生家庭的問題、實現自己的夢想等。」
「另外,尋找真理、了解人生意義,需要從哲學入手。」
「這幾年來我在閱讀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哲學,我覺得哲學,是我這輩子會永遠追求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