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ug 14 2025 16:24:1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大而美法案激怒馬斯克 勢組第三黨挑戰特朗普

經濟學者徐家健表示,馬斯克主張政府要削減開支,已經看到部分共和黨人支持,只要馬斯克成功拉攏支持相同主張的民主黨人士,對於一些不太左的經濟政策,只要商界能接受,那麼便有成立第三黨的空間。
採訪:羅耀強

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提出的《大而美》法案在國會表決驚險過關,但卻激怒他的第一友好馬斯克,當特朗普於7月4日獨立日簽署成法後,翌日馬斯克便爆料稱,他已成立第三黨挑戰特朗普。

作為特朗普於2024年總統競選期間的最大捐款者,馬斯克捐贈金額超過2.8億美元,他初期與特朗普關係密切,為了協助削減聯邦政府的規模,目標是滅赤2萬億美元,他加入政府效率部(DOGE),卻因此得罪不少其電動車Tesla的支持者.其後因減債效果不如預期,馬斯克於今年5月離開政府團隊暫避風頭。

不過,兩人關係真正轉差,主要是特朗普向各國無差別開徵關稅,其後兩人勢成水火的導火線卻是《大而美》法案獲通過。

在《大而美》法案正式表決前,馬斯克已多次批評法案大削新能源補貼,衝擊新能源行業的前景,單是他的Tesla每年便少收12億美元的政府補貼,加上法案讓美國未來十年增加3.3萬億美元債務,白費了馬斯克當初協助政府削債的努力,新仇舊恨之下,兩人在社群媒體上互相指責。

反對法案人士擔心,目前美國債務已突破36億美元,落實法案內容將為美國增加更高風險的財赤負擔,並引發市場對美債危機的高度關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指出,法案將擴大美國財政赤字,與其建議美國中期應削減赤字的立場相悖。

4月30日,馬斯克在聽取特朗普內閣成員報告最新情況。(白宮Flickr)
 

關鍵少數能對有爭議立法一錘定音

馬斯克周五在其X平台發帖稱,他已經成立了一個新政黨「美國黨」,並聲稱該黨將讓美國人重獲自由。他說鑑於立法優勢極其微弱,這足以對有爭議的立法議程起決定性作用,確保它們符合人民的真正意願…..新政黨可能「只影響2至3個參議院和8至10個眾議院的席位」。

不過,他未透露新政黨的註冊地點。該政黨似乎沒有在聯邦選舉委員會註冊。

馬斯克曾於7月4日發布了一項民意調查,詢問受訪者是否希望成立新政黨,若支持與反對的比例為2比1,他便有機會落實這想法,最後約65.4%的人表態支持。

其他民調亦顯示,57%的共和黨男性表示他們可能會支持美國黨,其次是47%的獨立男性,民主黨人普遍不喜歡這項計劃,只有7%的民主黨男性表示會強烈支持。這項針對1000名選民的調查也發現,選民對兩大主要政黨都深感不滿,59%的獨立人士表示,共和黨和民主黨都無法很好地代表美國價值觀。

鑑於馬斯克是南非出生的美國公民,根據法例,他不能競選總統,但他可以支持第三方候選人。以前也有獨立候選人嘗試組成關鍵少數,但都以失敗告終,因為第三黨很難在聯邦選舉中突圍。

馬斯克7月4日貼文:「獨立日是詢問自己是否要脫離兩黨制的最佳時機」。(翻攝自馬斯克X)
 

美選舉制度不利多黨制發展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前副教授、Orientis首席經濟師徐家健認同,回顧美國政黨的歷史,第三黨卻難有出路,因美國選舉制度不利多黨制發展,所以形成兩黨競爭的局面,這與歐洲的情況不同,但他覺得馬斯克今次可能達到他的目標。

徐家健解釋,首先,特朗普領導下的並非傳統的共和黨,在《大而美》法案投票結顯示,共和黨已傾向分裂,所以他覺得可以嘗試在黨內建立第三勢力,以前建立第三黨是有些困難,但特朗普特立獨行,意識形態和處事手法有反精英傾向,與傳統政客貌合神離。儘管特朗普第二個任期較其首任爭取到更多支持,但這與部分議員跟紅頂白而投票通過亦有取巧相關,若集中處理有爭議性、涉及預算的立法,他認為確實有成立第三黨的空間。

《大而美》法案在參眾兩院的表決均驚險通過,參議院對該法案的贊成和反對票同為50,需要由副總統萬斯於周二投下關鍵一票才能過關,眾議院以218票贊成、214票反對的微弱優勢通過,只要有三名共和黨議員倒戈加入民主黨反對的陣營,法案便胎死腹中,反映特朗普的共和黨以微弱優勢控制參眾兩院。

反特派馬西獲馬斯克承諾捐款

由於眾議院僅有兩名共和黨人反對法案,讓法案驚險過關,其中一位是肯塔基州共和黨眾議員馬西(Thomas Massie),他已獲馬斯克承諾向他捐獻,成為共和黨未來通過重要預算案的心腹大患。

作為經濟自由派的追隨者,徐家健質疑為何美國政壇沒有一個政治右傾、民生靠左的政客出現,以往這類人也只是曇花一現,若這類政客能配合個人的政治魅力和更重要的財力,便有機會凝聚共和民主兩黨之外的第三股勢力。

他說,馬斯克主張政府要削減開支,已經看到部分共和黨人是支持,只要馬斯克成功拉攏支持相同主張的民主黨人士,對於一些不太左的經濟政策,只要商界能接受,那麼便有組第三黨的空間。目前最迫切的問題是明年的中期選舉,若集合一班志同道合人士在中期選舉勝選,不要說長期組黨,至少能影響短期預算案的表決便可,所以他對此感到相對樂觀。

徐家健指出,馬斯克當然可以不組黨,只須向他心儀的議員捐獻,當這些議員的政治理念與他相同,投票取向自然一致,但他認為組黨能讓凝聚力更好些,到相關議題投票時會更有把握。

SpaceX自2002年成立以來,已從NASA贏得了總值150億美元的合約。(Shutterstock)
 

SpaceX政府合約面臨中止風險

馬斯克與特朗普反目,在民不與官爭的政治現實下,很可能令他旗下公司SpaceX的政府合約面臨中止風險。

當白宮6月初積極游說《大而美》法案時,馬斯克於5日在一系列X帖子中猛烈抨擊特朗普,特朗普則威脅要終止與SpaceX的政府合約。面對突如其來的威脅,馬斯克揚言有意將太空總署NASA使用的SpaceX龍飛船退役,這退役宣言嚇壞NASA的發展大計,隨後他也自知失言,回復冷靜後重申不會讓龍飛船退役。

龍飛船是太空總署唯一能夠運送太空人往返國際太空站的美國太空船,這令SpaceX成為美國太空計劃的重要一員,而且對公司發展非常重要,因它關係到一份價值約50億美元的合約。

SpaceX自2002年成立以來,已從NASA贏得了總值150億美元的合約,加上龍飛船的合約,SpaceX手上共持有總值220億美元的政府合約,所以一旦馬斯克成立第三黨挑戰特朗普,不但SpaceX的政府合約將面臨極大風險,有可能推遲該公司上市的計劃,而且馬斯克與政府一向保持良好的關係,有可能因與特朗普府交惡而令其商業王國受到牽連。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