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音樂

藝發局30周年開幕音樂會 區區有海報主角王菀之、李俊樂終亮相舞台
作者:傅瑰琦2025-07-16
藝發局這場音樂會,在節目安排上,可以說差不多全部都不是最傳統的作品,曲目都是這100年來的「新作」;亦不是最熱門的樂曲,風格取向令人非常意外!
等一陣風來 盼一場花開
作者:何志平2025-07-14
研習一門藝術讓孩子學會堅持,比之藝術本身更為重要。微風餘音,靡靡猗猗,汪先生,謝謝您將音樂帶至我的生命,畢生受用!
青春印豐碑──理大、廣工大學生首度聯手展家國情懷 誌東江水供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7-12
為慶祝東江水供港60周年,香港理工大學聯同廣東工業大學,一連兩天(7月9日及10日)由兩大的學生傾力演出原創舞台劇《青春印豐碑》,於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7月10日首演,饒富意義。
羅乃新、吳美樂、黃家正 三首三款莫札特鋼琴協奏曲
作者:傅瑰琦2025-07-09
三位鋼琴家羅乃新、吳美樂和黃家正,聯手呈獻莫札特三首中期鋼琴協奏曲(K. 459, K. 466, K. 467)。黃家正除獨奏外,更指揮Atlas Ensemble 室樂團,展現莫札特經典的獨特魅力,三位獨奏家風格各異,精彩演繹,樂團表現亦令人驚艷。
陪着你走四十年
作者:周光蓁2025-07-08
6月21日晚,紅磡香港體育館高朋滿座,見證盧冠廷這位唱作大師告別紅館演出。
香港中樂團《界之境》音樂會7月11日公演
作者:編輯精選2025-07-07
香港文化中心演出的《界之境》音樂會主曲《七彩之和》將呈現7個少數民族的文化和情感,感受想像力和空間,與及一種色彩。壓軸的《西藏三界》由作曲家是韓永為香港中樂團量身而做,講述人分別與自己心靈、自然界、以及與人類之間的對話。
香港弦樂團室樂大師系列 鮑羅丁四重奏與安德烈‧皮薩列夫
作者:傅瑰琦2025-07-02
這次鮑羅丁四重奏與鋼琴家皮薩列夫的演出,給筆者的整體感覺,大概就是比起29年前的組合更加完美。團員們展現非常高的音樂韻味,這些味道,其實亦在年輕一代的樂手中,漸漸消失。
民族音樂會中的《白鹿原》──評閻惠昌與香港中樂團2025《周.秦.漢.唐》
作者:編輯精選2025-07-01
閻惠昌身上有秦人的底蘊:厚重、執着、堅毅。在閻惠昌的指揮下,《周·秦·漢·唐》不僅是民族音樂史的迴響,也是活在當下的文化史詩。音樂會的反應太熱烈了,一遍一遍的掌聲,經久不息的掌聲,我也拍了,手掌都拍熱了。
世界級的華格納
作者:周光蓁2025-07-01
港樂候任音樂總監Tarmo Peltokoski 貝托祺,這位千禧後出生的芬蘭指揮天才橫溢,演繹細緻,手勢務實秀麗。
法國流浪者三重奏的香港室樂首演
作者:傅瑰琦2025-06-25
鋼琴三重奏比弦樂四重奏較為容易欣賞,因為前者獨立性較高,但後者單單是和聲與合作的平衡,已是非常複雜困難。
久違了的大師
作者:周光蓁2025-06-24
大師再現!鋼琴家、指揮、作曲家柏尼夫十年後再度來港,於音樂盛會鋼琴獨奏會上,演繹舒伯特、巴赫及史克里亞賓等作品。樂迷擠滿香港文化中心,欣賞大師風采。
聽得見的影像:Mark Isham
作者:編輯精選2025-06-23
首次接觸美國音樂人Mark Isham,乃1989年看的《天上人間》。該片由亞倫魯道夫執導,片中歌曲相對搶耳,對配樂反未留意,直至90年代初看《川流歲月》,於是我翻開新樂章。
沈靖韜音樂人生:彈奏出個未來
作者:張灼祥2025-06-19
鋼琴好手黃家正說Aristo沈靖韜是音樂天才,更稱他是「香港真正可以巡演世界的鋼琴演奏家」。這次說的是「音樂神童」Aristo的故事。
孔茲港樂再結緣 與大提琴家卡普桑合作
作者:傅瑰琦2025-06-18
香港管弦樂團「哥提耶‧卡普桑的蕭斯達高維契」音樂會中,指揮孔茲與港樂樂師、大提琴家卡普桑的合作出色。孔茲分析能力強,臨場應變敏銳,讓樂師靈活發揮能力。
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絕高水準首現香港舞台
作者:傅瑰琦2025-06-11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度訪港,而他們整體的演奏水平,更是超乎了過往在電視中所感受。期待再次聽到他們的演出!
鋼琴神童沈靖韜范克萊本大賽奪魁 證明香港能培養世界級人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10
香港年輕鋼琴家沈靖韜勇奪殿堂級的范克萊本國際鋼琴賽冠軍,成為首位摘金的香港鋼琴家。古典音樂樂評人傅瑰琦接受本社訪問時表示,沈在注重傳統的西方樂器世界級比賽獲奬十分難得,期望他有更多機會與頂級樂團和指揮合作,讓藝術修養和事業更上層樓。
桃李滿門校慶演
作者:周光蓁2025-06-10
22位舊生從世界各地回港,參加由本屆同學組成的演藝管弦樂團,在同樣是舊生的廖國敏指揮下,同台演出。
港產世界口琴冠軍Cy Leo首度與小交演出
作者:傅瑰琦2025-06-04
香港本土口琴演奏家何卓彥(Cy Leo)與香港小交響樂團的桂冠指揮葉詠詩,合作一場音樂會。整場演出以拉威爾和蓋希文的曲目為主。何卓彥的口琴演奏技巧圓熟、氛圍淡雅,表現得極其出色;在與葉詠詩的碰撞下更是爆發出煥然一新的個性演繹。
粵韻傳薪 吟誦的詩心與文化認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4
粵語吟誦在香港薪火相傳。董就雄教授以身作則,三個兒子自幼耳濡目染。羅劍創老師則融入南音技巧並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鍾明浩體會古詩韻味。吟誦有助於詩詞記憶、正音及文化傳承,展現了當代的價值。
古調今聲 文心共鳴──粵語吟誦在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3
蕭振豪副教授編撰《香港粵語吟誦手冊》,冀望保存並推廣粵語吟誦這門結合音樂與文學的嶺南傳統藝術,讓大眾認識此種以粵語吟唱古典詩文的獨特韻味,並了解其與廣東音樂的淵源。
苦難音符預演
作者:周光蓁2025-06-03
波士頓毗鄰劍橋的哈佛,馬友友更是該校主修人類學的畢業生。兩年前的錄音,出版時昔日他邦的「苦難」音符,竟然活演在星條旗下,而且是哈佛。
香港中文大學蕭振豪教授:粵語吟誦為何值得傳承? 怎樣做好推廣與教育? 蕭振豪、董就雄、董庭溱吟誦示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5-30
粵語吟誦,是一種以粵語誦讀古典詩文的傳統方式,兼具音樂性與文學性。如今時代更迭,吟誦文化 愈見小眾,對大部分人來說更是陌生。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蕭振豪作為有心人,用一年時間將粵語吟誦的精華作品收錄進《香港粵語吟誦手冊》,盼更多人能了解這種嶺南古韻。
港樂新樂季星級眾多 陌生作品亦多
作者:傅瑰琦2025-05-28
新樂季的新作品或陌生作品非常多,對於筆者而言,則可能未必有機會去預先熟習這些特別的樂曲。不過,個人對沙洛倫將會指揮港樂更感興趣。
音樂霸凌
作者:周光蓁2025-05-27
對筆者來說,梵志登(Jaap van Zweden)的問題並不在於他的「霸凌」,那是他受基因控制的性格使然。何況在他強勢修整下,樂團整體演奏水平和紀律提高,從董事會到樂迷都會感到深慶得人。他的問題在執棒幾個樂季後開始浮現。
帶着二胡闖天下 音樂人的堅持
作者:張灼祥2025-05-24
二胡落在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得主朱芸編手中,既可奏出像Jazz又像Rock music的音色來。作者與朱芸編的對話──對著鏡頭,朱芸編談他的音樂創作,以及這些年他對藝術的執着與堅持。
玩盡莫扎特的魔笛
作者:周萱2025-05-22
鄒爽說,在香港製作新版《魔笛》令人振奮。這裡充滿活力與生機,故事中的神話特質與東方多元神話體系強烈共鳴。在這樣的藝術緯度,《魔笛》仍再真實再現了莫扎特多元化的歌劇景象,表演以英語對白德語歌唱,序曲以奏鳴曲的形式開始,精美的弦樂聲華麗且流暢。
失臂圓號演奏家克立澤優美如歌的演繹
作者:傅瑰琦2025-05-21
德國圓號演奏家菲力斯.克立澤──一位天生沒有雙臂的獨奏家,與樂團的首席指揮瓦安.馬狄洛辛,合作一場音樂會,而兩首演奏的曲目,更是世界級圓號獨奏家的標準演奏樂曲。筆者對他的表現相當滿意,音樂感尤其豐富,瑕疵與健全演奏者分別不大,所以實在相當難得。
京港雙胞四人八手鋼琴
作者:周光蓁2025-05-20
上周五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的Twinning Quartet(孿生四重奏)音樂會,由北京孿生鋼琴家石瑋、石容與香港周樂娉、樂婷姊妹同台演出莫扎特、歌舒詠、蕭邦等四手聯彈作品。
溫拿五虎陳友以太太逃過一劫的故事成為《娛樂圈夫人》
作者:李偉民2025-05-16
陳友微笑:「我們年輕時,不懂事,自以為是。到了懂事年紀,又太忙,沒有時間思考人生。去到某個年紀,才學會覺悟、檢討自己。」
上海四重奏──鮮為人知的高水平免費音樂會
作者:傅瑰琦2025-05-14
今次上海四重奏的演出,完全不負所望,除了與過往相比,水平沒有下滑外,新的衝擊與交融,似乎已帶出了新的生命力。期待很快就能夠在一個標準的音樂廳裏,再次聽到他們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