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ul 25 2025 14:14:4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科普

中國是否產能過剩?
作者:謝祖墀2025-07-24
本文以電動汽車行業為例,探究背後的真實情況,分析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市場格局下的競爭力,是否存在所謂的「產能過剩」。
陳茂波:科創發展藍圖着重教育
作者:編輯精選2025-07-21
在科技急速更新迭代的時代,人工智能是賦能不同產業升級轉型、提升經濟整體競爭力的核心力量。未來我們將鎖定目標,以創科為發展重心,為年青人提供更多元、優質的事業發展機會。
全自動人工智能駕駛道德上不可能
作者:陳奕偉2025-07-16
輔助智能只應在提供更多資訊的前提下使用,而不是代替原有的視察力。說到底,安全駕駛仍然是駕駛者的責任,技術與態度不足的,要麼改之,要麼就是「請把駕照交還吧」。
歐洲如何應對暑熱:從今年的熱浪說起
作者:岑智明2025-07-14
歐洲暖化速度為全球兩倍,屢創高溫紀錄,熱浪導致嚴重傷亡。本文探討2003年以來歐洲的熱浪危機及應對措施,以期香港能未雨綢繆,制定針對熱浪威脅的政策。
AI時代 您能活到150歲!
作者:何劍輝2025-07-14
AI的發展或能為人類壽命延長至150歲,但這也對社會結構與制度設計提出全新挑戰。面對長壽挑戰,政府需不斷調整老齡政策,加強長者支援措施,助人類實現長壽與幸福的平衡。
大腦閒着沒事 煩惱就會找事
作者:編輯精選2025-07-06
科技進步看似帶來更多閒暇,實際上現代人卻更感忙碌。研究顯示,人們近半時間處於「思緒漫遊」,即使是正面思考也未必快樂,反而容易因分心而降低幸福感。
從香巴拉到AI佛陀
作者:徐家健2025-06-29
《尋夫記》,其實是尋找世俗諦中的自我認知,這是一個女性自我發現的故事。
當代戰爭新形態與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5-06-23
未來衝突的管理,將取決於各國是否願意求同存異,並堅持對話與談判,所以外交不僅是危機管理的工具,更能在這個持續衝突的世界中,成為維護穩定和希望的積極力量。
機器人賦予我們超能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5-06-15
以我們目前的能力和技術,要打造出鋼鐵人戰衣,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也不指望人類能在短期內穿着機器人裝甲,四處飛行。然而,這個虛構角色代表了人類未來的可能性──只要我們能有效傾注熱情、智慧和集體資源,就能透過科技,提升人類的能力與生活體驗。
人工智能如何融入教育?分析史丹福大學AI指數報告的倫理重點
作者:馮穎匡2025-05-26
該報告強調,在AI技術進步與維護核心教育價值之間要取得平衡。大學既是推動知識前沿的中心,也是維護既有原則的場所,在AI的應用上尋求這種平衡,就顯得格外重要。
AI觀 觀AI
作者:梁振威2025-05-22
審計署已設立AI專門小組,研究使用政府的AI審視政府各部門的人手和系統。本港高等院校,正積極鼓動師生運用AI進行學習與研究。AI成為大學生必修的單元。有大學更免費為師生提供最新的DeepSeek-R1門戶網,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那AI在全球發展的情況又如何?
電腦巨人眼中AI不能取代的職業
作者:胡孟青2025-05-21
蓋茨認為AI的未來趨勢,將會是協作而非取代,並列舉三類可與AI共存的職業。他強調AI將會成為人類的「工具」,而非替代者。這觀點猶如當頭棒喝,提醒我們與其要繼續擔心被AI取代,倒不如專注於培養AI無法複製的「人性化技能」。
從2025大阪世界博覽會 看科技創新與教育
作者:何劍輝2025-05-06
世界博覽會是一場科技盛宴,對青少年而言,世博會提供了接觸全球最新科技成果的難得機會,啟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對成年人而言,這是一個重新思考科技與人文關係的契機。
突破AI技術瓶頸 人機互動起革命
作者:黃錦輝2025-04-23
未來,隨着技術的進一步成熟與融合,我們有理由期待智能對話助手將在更廣泛的應用場景中發揮價值,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便利與智慧。
OpenAI創辦人奧特曼:人工智能最終會導致世界末日?如何掀起生成式人工智能革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4
灼見書香,目的是希望為大家推介些有益身心,共同開拓廣闊知識視野的好書,並提升閱讀樂趣。今次介紹的一本書,是《奧特曼傳:OpenAI執行長開啟生成式AI變革時代》,作者是周恒星。
機械人全產業鏈突圍‧AI自主創新崛起
作者:何劍輝2025-03-11
毫無疑問,這個新興的科技創新周期已具雛形,並將持續推動中國在技術自主和創新發展上的質的飛躍。
智慧傳播 創新未來:香港電台AI領域的突破與願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8
港台積極擁抱AI技術,推出虛擬天氣報告員Aida,並持續發展AI手語功能,又制定AI使用政策,確保技術的合理使用及尊重知識產權。透過舉辦工作坊,培養年輕一代對AI的興趣。
秦泗釗:DeepSeek巧妙整合多重技術  提高AI效率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19
秦泗釗教授指出,近年學術界和工業界對大型語言模型的研究都取得很大進展,其中一個顯著的成果就是推出生成式預訓練模型(GPT)。
DeepSeek開源普惠  美禁科技輸出徒勞
作者:黃錦輝2025-02-18
DeepSeek-R1 LLM 於達沃斯論壇亮相,效能媲美 GPT-4,成本卻大幅降低。同時,DeepSeek的開源做法獲得全球推崇,一致認為此舉對達至全民通用人工智能非常關鍵。
從DeepSeek的AI創新到香港教育、金融的革新
作者:何劍輝2025-02-03
英偉達CEO黃仁勳在去年11月稱,大灣區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機電技術和AI技術的地區,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須緊緊抓住。
空間智能勢成創新基礎
作者:車品覺2025-01-20
2025年,AI驅動的數位經濟蓬勃發展,法規監管趨嚴。企業需在創新與合規間取得平衡,而空間計算(AR/VR/MR)市場潛力巨大,衛星通訊與5G融合,潔淨能源與ESG結合,皆為未來趨勢。
黃煥忠教授:香港農業與城鄉可持續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5-01-09
今次農業優先區的規劃方向絕對正確,讓香港的農業走向規模化、現代化和規劃化。但美中不足之處是部分現耕的農場並未能納入農業優先區。
2024氣候變化:狼真的來了!
作者:林超英2025-01-08
為了廣大人民的福祉,我希望我所說的氣候變化沒有存在,基層人民不用受熱浪之苦,低窪地區也可免水淹之災,可惜物質世界運行自有軌跡,不是由人說了算。
探索量子力學與AI的結合
作者:何劍輝2025-01-07
隨着量子力學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愈加緊密,有理由相信未來的科技將會迎來更多的創新與突破。
美政府調查中國路由器TP-Link 擬最快明年禁售 方保僑指影響企業的全球形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9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TP-Link多年前已發展成全球品牌,產品包括全線日常生活常用的網絡裝備和配件;華府以國安理由調查封殺,已然令世界其他國家也觀望和檢視,料影響企業的形象和發展。
購物行為體現沉睡效應
作者:車品覺2024-12-16
沉睡效應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世界裏,每天都在發生。大家可以想像,人工智能影響力愈高,決策偏見更難以追溯。
發展高性能計算 助港建國際創科中心
作者:黃錦輝2024-12-03
超算中心的主要價值在於能夠將眾多不同規模的科研項目整合起來,以最有效方式分配組合使用計算資源。中國內地近年來建設了多個大型超算中心,深圳市亦不甘後人,它們的經驗和技術的確很值得香港借鑑。
如何保養你的前額葉皮質?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30
你的腦是身體的一部分,所以任何對身體有幫助的事情,對你的腦都有幫助,進一步也對記憶有幫助。例如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健康的飲食。
渤海海水倒灌對新田科技城的啟示
作者:林超英2024-11-22
看完渤海沿岸城市水淹的故事,覺得科技城建在河口濕地上是下策。
2024年世界網路大會烏鎮高峰會開幕 確保網路安全、資料安全成業界努力方向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21
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日上午在浙江烏鎮開幕,同時舉行「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博覽會特別推出十大看點,並設置「看世界 智科技」、「新靈感 新勢力 新動能」等特色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