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23年《施政報告》特首李家超提出要將香港打造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隨後加之國際局勢變化,推波助瀾下,香港高等院校在2025年國際各項高校評比中取得傲人成果,為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奠定堅實基礎。
香港高等教育過去十年歷經風起雲湧,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已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灼見名家繼2014年舉辦創社十大校長論壇,2024年適逢成立十周年再度舉辦十大校長論壇,承蒙多位校長出席擔任分享嘉賓,十分感謝。灼見名家同時專訪13位香港高等院校現任及前任校長,今集結成《香港:走向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大學校長訪談錄》一書,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
本社特摘錄大學校長專訪精華版文章於灼見名家網站、微信公眾號刊出以饗讀者,專訪影片亦將陸續於灼見名家YouTube頻道、嗶哩嗶哩、微信短視頻及小紅書頻道播出,敬希垂注。
1989年,香港政府借鑑英國公開大學模式成立香港公開進修學院,為在職人士提供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一舉措在當時極為重要,香港公開進修學院首次派發報名表時,現場人山人海,可見其受歡迎程度。」香港都會大學(都大)林群聲校長說。學院於1996年獲授予自行頒授學位的權力,1997年升格為香港公開大學,2021年改名為香港都會大學,2024年成為香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

林群聲校長指出,「隨着進入大學的機會與管道日益增多,昔日公開大學的遙距教育模式相對變得沒有那麼迫切。大學也因應時勢開始轉型,2001年開始招收全日制面授學生。」發展至今,都大已成為擁有超過15000名全日制面授學生規模的大學,全日制本科生人數在香港高等教育院校中排名第六。
「為了更準確反映大學職能與定位,香港公開大學 2021 年更名為香港都會大學。此次更名反映大學在功能上的改變,但辦學初心未變,繼續為持續進修者提供教育機會。儘管現在此類學生的數量有所縮減,但都大特別成立了公開進修學院,秉持初心、與時俱進,為持續進修的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
優化教育模式 推動應用科學
在出任都大校長之前,林群聲教授是環境化學、生態毒理學及環境風險評估領域傑出學者及專家,他說:「幾十年來,我始終在教學與研究這條路上不懈探索,但隨着年歲漸長,我開始思考退休前的這段時間該如何渡過?繼續在當前的領域奮鬥,追求超越與被超越的循環?還是轉向其他領域,開啟新的篇章?」曾擔任過公大校董會成員的他,對這所大學有一定認識。「適逢當時,大學遴選新一任校長,加上我一直非常認同公大的辦學理念,因緣際會下,我決定參加校長遴選,希望能夠在落實大學的願景和社會使命方面,發揮作用。」
出任校長後,他認為「都大持續發展,在不同範圍包括學分制度及教學評審程序等,都可進一步優化。在當今發展迅速的教育領域中,若不與時俱進,便難以保持競爭力。因此,我希望對大學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優化,推動現代化進程。我的願景是將都大發展成為一所與國內外先進大學並駕齊驅的高等學府。無論在管理、學術水平、對學生的關懷力度,以至社會的服務貢獻等,都能跟其他先進學府媲美。」

特區政府在2024年初,首次提出大力推動應用科學,林校長表示,「從歷史角度看,應用科學大學在歐洲國家如德國、荷蘭、瑞士、芬蘭等地已成功開辦多年,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具備高度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對社會的全面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反觀香港,儘管在科研和服務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高等教育體系仍須進一步完善。」
成立應科大聯盟 共促多元發展
「目前,大型企業普遍面臨技術人才短缺問題,而高校畢業生則常常感嘆難以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就業機會。在兩者不匹配的現象下,應用科學大學的設立顯得尤為重要。」他指出,「通過深化與業界的合作,大學能夠緊密貼近市場需求變化,靈活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確保學生所學的知識緊貼時代脈搏和行業發展前沿。同時,通過引入業界專家參與教學,學生將有機會接觸到最新的行業資訊和技術動態,提升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林校長認為「大學還可以與企業共同開展科研項目,促進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和應用,並幫助企業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高質素人才。歐洲國家採取的教育策略值得我們借鑑。通過從中學階段開始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各行各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優勢選擇合適的專業方向,在學生選擇專業和出路時,為他們指引路向,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度。」

都大在成為第一所應用科學大學後,林校長希望通過致力為學生提供高質素的專業教育,以及輸送更多優秀人才給香港社會這兩方面的努力,逐步提升職專教育在香港的地位和社會認受性。但他知道此非獨力可擔,因此倡議組建聯盟,集結理念相同的大學,優勢互補,致力協助香港職專教育的發展。他認為,「香港在創新科技、資訊科技、酒店管理、醫療護理等多個領域均面臨嚴重人才短缺問題。大學聯盟可資源共享、實現優勢互補。各校專注特長領域,學生跨校學習多元知識,避免資源浪費,學生也能獲得更多學習機會,相信各大學在競爭之餘也有合作空間。」
構建多元教育生態 靈活多樣合作模式
至於香港是否有條件發展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林校長表示:「香港要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不僅僅是學術水平和國際排名那麼簡單。優秀的學術水平和在國際排名中的良好表現是吸引國際學生的重要因素,但它們只是構建國際教育樞紐的其中一塊基石,要真正吸引到全球頂尖學生,本港大學還需要在語言環境、課程安排、教研設備、國際交流項目等多方面下工夫,滿足全球學生的多元化需求。」
邁入第二個任期的林群聲校長對都大有許多規劃,「我們正密鑼緊鼓籌建一座面積超過30萬平方呎的新大樓,以擴大校園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寬敞的學習環境。此外,我們還購置了物業為學生提供住宿,並正在物色地方設立一個工業中心,為工程及建造學科人員提供實踐基地,加強與業界的合作與聯繫。在教學領域,也致力於與業界保持緊密合作,希望通過結合理論和實踐的應用課程設置,讓學生們在畢業後能夠順利找到心儀的工作,並建立自己的事業。為此,我們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為教職員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和工作環境,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都大。」
新書簡介:
書名:《香港:走向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大學校長訪談錄》
編著:灼見名家傳媒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25年7月
購書連結:https://www.chunghwabookstore.com/products/1-9789888913763
新書發布會:
日期:2025年7月1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4時至4時45分
地點:灣仔會議展覽中心 會議室 S222-223(書展場內)
講者:
·文灼非先生(灼見名家傳媒社長)
·李子建教授(香港教育大學校長)
·何順文教授(香港恒生大學校長)
歡迎公眾現場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