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中國

抗美必先安內  自強方可致勝
作者:陳景祥2025-01-17
中美競賽是鬥智鬥力,中國的應對措施大致正確。而歸根究柢,中國首要工作仍然是解決好內部問題。得民心者,又何懼外力威脅。
趙雨樂博士:從柯文哲貪腐案 看台灣怎樣走向黨爭亂局? 賴清德大手向美購軍備 為何最終得不償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5
從柯文哲貪腐案,看台灣如何走向黨爭亂局?台灣大手向美購軍備,為何最終得不償失?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趙雨樂博士:中國國債有什麼吸引力? 北京再有什麼救市措施出台? 人民幣怎樣加快國際化抗衡美元獨大? 香港經濟何時出現小陽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3
中國國債有什麼吸引力? 北京再有什麼救市措施出台? 人民幣怎樣加快國際化抗衡美元獨大? 香港經濟何時出現小陽春?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中國軍隊的反腐敗政治
作者:盧兆興2025-01-12
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腐敗存量尚未剷除,還在持續增量,因此反腐敗必須堅決。對軍事採購和支出實施更嚴格的規則和詳細規定,更嚴格的審計和內部制衡,以防範源自於個人關係和集團對腐敗病毒的制度性保障,解放軍內部的反腐敗清洗將繼續下去。
戰略留白、烈火金剛:中央加強力度要求香港推動大灣區一體化高水平開發建設  工商界要更有擔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0
夏寶龍主任於港澳研究會研討會,闡述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強調北部都會區、河套、橫琴、前海、南沙為合作平台,籲「戰略留白」,並提升治理效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央冀港澳在對外開放中發揮引領作用,展現「烈火金剛」精神,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關品方:李光耀父子為何不靠攏美國 積極推動新加坡參與中國改革? 香港、澳門怎樣參考獅城危機意識經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6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港澳特區可參考新加坡的經驗。一起聽聽他回顧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的政績和遠見。
盛世與亂世
作者:陳文鴻2025-01-06
美中對抗加劇,全球經濟下行,烏克蘭及中東戰火延燒,國際局勢動盪。中國雖勵精圖治,然內外挑戰重重,盛世恐受衝擊。此際更需審慎應對,方能化解危機。
台灣政治鬥爭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5-01-06
台灣現在深陷黨派間的政治鬥爭,但執政的民進黨似乎容忍國民黨扮演緩和兩岸關係的中間人角色,並探討台灣未來的任何建設性解決方案。
衣食住行樂的劇變──上海22年見中國吉光片羽
作者:張建雄2025-01-06
上海22年變遷:奢侈品牌雲集,電商興盛。餐飲經歷繁榮到理性回歸。房價飆升後回落,政府出手救市。交通便捷,電動車普及。醫療完善,養老服務周到。居民生活更便利,但消費趨於理性。
一國兩制對國際政治和國家治理的重大價值
作者:劉兆佳2025-01-03
一國兩制保障港澳繁榮穩定,體現中國智慧,貢獻人類社會。它並非僅限於中國,其和平包容精神有助化解國際爭端,強化國家治理,值得全球借鑑。港澳應展現制度自信,積極推廣一國兩制,駁斥國際間的惡意抹黑。
半城煙火半城仙
作者:何漢權2025-01-02
筆者不懂法律,但聆聽現場講解員複述案情,卻充分感受到中國法律對知識產權「以民為本」的高度重視,且能結合民情、社情、國情。
大變局中的新動態
作者:謝祖墀2025-01-01
我們處於的百年未見之大變局是人類近代史中的重要拐點之一。全球國家和地區的相對實力將會發生重大的交遞,企業亦將會如此。某些企業將會崛起,但不少亦將會被淘汰或被邊緣化。
習近平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   新年茶話提澳門回歸25周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31
習近平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
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  賴清德:明年6月銜接漢光前導演練  郭一鳴:深綠向美示好配合兼邀關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7
台灣「萬安」、「民安」演習將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加強跨部會聯繫及備援機,強化非軍事部門防護機制。資深傳媒人郭一鳴指這是賴清德向特朗普發出需要關注台灣的訊息,也表明台灣願意配合美國在處理中美關係時的行動。
年度漢字的反映和指引
作者:張建雄2024-12-25
台灣不可能學新加坡。台灣所謂民主,只是三個爛鳳梨挑一個,換一個菠蘿又怎樣?美國布林肯要下台了,說台灣是它的事,還有一個月吧!也是騙。
許楨教授:為何中國宏觀政策調控經濟未能奏效? 令經濟止跌回穩有何解困良方? 明年GDP增長預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3
為何中國宏觀政策調控經濟未能奏效? 令經濟止跌回穩有何解困良方?明年中國GDP增長預測有多少?一起聽聽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教授的分析。
習近平主席關於澳門和香港的言論及其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4-12-23
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最重要的,從而實現核心的全面管治。這也意味着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原則不會改變。
習近平訪澳 稱澳門是祖國掌上明珠 有三點期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0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2月18日起,一連三天訪問澳門,並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
澳門回歸25周年 岑浩輝就職特首 習近平提四點希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0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2月18日起,一連三天訪問澳門,並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
趙雨樂博士:中央大水漫灌刺激經濟 能否抗衡特朗普加徵關稅? 李家超、陳國基赴京述職 香港在中美貨幣戰發揮什麼作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7
中央明年大水漫灌刺激經濟,能應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特首司長齊赴京述職,香港在中美貨幣戰能扮演哪些角色?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香港特首赴京述職的啟示和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4-12-16
如果中央領導層授權香港在對外關係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香港就必須增強特區的軟實力,例如香港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有更多參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 李稻葵指當務之急為刺激消費 穩定樓市股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3
李稻葵表示,近期政治局會議已明確表示當務之急是促進國內消費,更具體地說,就是要穩定樓市股市,為了達致以上目標,中央會採取非常規的宏觀經濟政策手段。
中美外交手法有何不同
作者:關品方2024-12-13
中國不干涉別國內政,不參與別國的內部事務,尤其對人權問題不予置評,尊重別國的文化價值和文明傳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同樣堅持別國不可以干涉中國自身的國內事務。
中央政治局會議對2025年經濟工作的啟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0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總結2024工作成果,並研判2025年經濟發展形勢。這個會議向來被視為最高級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前奏,這兩天的民間討論,11日將會有具體報告。
意料之外的驚喜──上海22年所見中國吉光片羽
作者:張建雄2024-12-05
到2024年,已有153個國家地區簽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聯合國有193個國家會員,即包括80%國家了,不參加的當然是美日陣營,但世界已是「全球南方」的世界。
特朗普關稅政策可能會讓中國改革因禍得福
作者:劉寧榮2024-12-04
即將登場的特朗普2.0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對於中美貿易戰可能進一步升級的擔憂。事實上,在中國努力應對經濟下滑之際,他的政策可能會成為中國亟需的改革的催化劑。
我們對人性應有的認知
作者:何濼生2024-12-03
中國的經濟改革,一直都借助市場和全球化,唯改革過程中也嘗了不少苦頭,不時有「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感嘆。這問題的來源,其實正是對人性的不了解。
許楨教授:中國造船業能超越日韓 得力於哪些因素? 香港人在國家現代化能扮演哪些角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2
中國造船業能超越日本和韓國,得力於哪些因素? 香港人在國家現代化能扮演哪些角色?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教授的分析。
兩岸社會互動新進展
作者:盧兆興2024-12-02
近來兩岸社會互動的發展呈現出新的趨勢,台灣的國民黨元老一直扮演著重要的中介角色,而大陸方面則不僅僅以中華文化復興的概念作為訴求。
劉遵義發表新著 探討中國經濟發展背後是奇蹟還是泡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7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劉遵義教授日前出版新著。他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有着「邊學邊做」的獨特優勢,她能迅速從其他經濟體學習,並發展、創造更成功的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