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中國

現代性、治理科技與監察民主
作者:編輯精選2025-07-08
對香港而言,監察民主制度是破解管治困境的現實和現代性選擇。它既繼承「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法治傳統與廉政優勢,又通過民主化監察與科技賦能,構建更高效、透明、負責的管治體系。
一事不再理原則與中國刑事訴訟
作者:劉玫2025-07-08
「一事不再理」成為中國《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不僅需要改變訴訟觀念,也需要修改現行訴訟制度和審判程序。
香港新聞聯高層參訪新疆 講好真實立體新疆故事
作者:編輯精選2025-07-07
香港媒體高層參訪行程包括新疆當地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務中心和科技公司,了解新疆最新的發展情況外,亦走進新疆日報社、喀什融媒體中心等新聞單位,了解當地媒體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探訪軍墾第一連、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喀什古城、艾提乃爾清真寺等人文地標,了解新疆現代農業的發展面貌,以及文化品牌建設的具體做法。
中國是他者 還是世界的重心點?
作者:謝祖墀2025-07-04
中國究竟是不是「他者」?還是她正逐步成為新世界秩序中的核心力量?這是一個值得許多人深思的議題。
北京突設中央決策機構條例 為黨內元老參政提供空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7-02
會議強調,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要準確把握職責定位,堅持「謀大事、議大事、抓大事」,對重大工作實施更為有效的統領和協調,做到「統籌不代替、到位不越位」。
中國《刑事訴訟法》的指導思想、任務和基本原則
作者:劉玫2025-06-27
現行《刑事訴訟法》立法中的基本原則還有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的空間,鑒於幾次立法修改都是採用「增」、「刪」、「改」模式,料想此次仍然會沿用。
中美競爭本質在於誰更加開放
作者:鄭永年2025-06-26
儘管中美競爭不可避免,但中美競爭的本質在於誰比誰更加開放。歷史證明,最終的贏家屬於那個更加開放的國家。
李強:中國續為世界經濟貢獻所能 維護多元化市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26
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中國經濟將繼續為世界所需貢獻自身所能,擁抱全球市場,融入世界經濟,驅動全球增長,促進世界發展。中國亦願意竭盡所能,推動解決世界經濟面臨的難題和挑戰。
中國內需為何有改善
作者:施永青2025-06-24
中國的老百姓口袋裏不是沒有錢消費,而是他們對前景有很大的憂慮,所以他們傾向多留一些現金在身邊,以防不時之需,因而不敢放心多消費。
破局之道:中美核心競爭在第四次產業革命
作者:鄭永年2025-06-19
從世界範圍看,「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主要集中在中美兩國。但總體一句話,如果要真正成為大國,我們一定要把追求國家利益,跟追求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
中國如何抓住特朗普機遇
作者:鄭永年2025-06-18
個人覺得,中國面臨一個「特朗普機遇」,西方所謂的自由國際秩序的解體,對中國來說可能是一個好事情。
開放是通往強國必經之路──新世界與舊世界的臨界點
作者:劉寧榮2025-06-13
過去這幾年面對美國的打壓,中國仍積極保持開放的心態,這是難能可貴的。我曾説過,當美國人要將大門關上的時候,我們必須從裏面用力推開大門,不讓大門關閉。
特朗普或學棋王鍾珍 棄子入局 強搶先手
作者:關品方2025-06-13
中美之間激烈對抗,表面看好像風平浪靜沒什麼,其實暗底下波濤洶湧。筆者懷疑,特朗普現仍妄圖千方百計要誘發台海戰爭,因這是最有效、最低成本阻撓中國快速崛起的做法。
我們距離無罪推定原則還有多遠?
作者:劉玫2025-06-13
目前我們與國際通行刑事司法準則意義上的無罪推定原則無疑還存在差距,值此刑訴法再修改之際,應進一步落實無罪推定原則。
黃裕舜:香港能否在特治下中美關係發揮作用?
作者:中美聚焦編輯部2025-06-12
在當今世界日益面臨勞動力自動化、公共衛生危機、糧食與能源短缺等挑戰的時代,香港亟需成為全球治理重要議題的論辯堡壘。這一提議的妙處在於它能充分發揮香港的優勢。
兩岸統一是十年磨一劍
作者:關品方2025-06-06
綜合預測兩岸統一的窗口期,短期是軍事準備完成,中期是中國綜合實力提升,長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時間底線是明確的,再慢也慢不到哪裏去。
附帶民事訴訟應否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作者:劉玫2025-06-05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38條規定,「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這一規定一直以來飽受爭議。
陳坤耀教授:中美博弈至少維持二三十年?香港如何應對人口老化和氣候危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3
嶺南大學前校長、著名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在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十周年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探討年輕人面臨的挑戰,並建議未來的人才培育如何應對環球六大趨勢。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存廢
作者:劉玫2025-05-28
筆者認為,儘管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實際運行狀況不盡如人意,但當前其獨有的一些特殊價值和作用還是值得肯定的。期待再次修法能夠進一步完善附帶民事訴訟制度。
嘲諷窮遊香港 並非好客之道
作者:阮紀宏2025-05-23
近年興起「窮遊」概念,內地一些網站的帖文熱衷推廣如何窮遊,引某些香港網民不滿。這些討論甚至爭論,只是網上無日無之的事情,政府只需要在全社會培育好客之道的氛圍,其餘交給市場,毋須回應有關窮遊抑或富遊的問題。
刑事訴訟中的親屬作証豁免權
作者:劉玫2025-05-21
刑事訴訟法第四次修改在即,一方面隨著實踐中親屬作證豁免的權利訴求日益增長,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也為「親親相為隱」的回歸立法,提供了合理性和正當性。在刑事訴訟法中擴大近親屬範圍、擴展近親屬作證豁免的訴訟階段、排除近親屬證人證言的證據能力,是未來中國親屬作證豁免權立法改革和完善的方向。
夏寶龍六天澳門考察
作者:盧兆興2025-05-19
隨着新政府的成立,澳門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澳門有望加快與橫琴的發展融合,而且扮演中國對外,特別是葡語國家緊密聯繫的紐帶,並推動澳門由以往嚴重依賴博彩業的發展方向,轉向經濟多元化的模式。
提振消費和擴大內需的核心是發展
作者:鄭永年2025-05-15
今天的中國就處於一個技術引領經濟增長的新階段。中國一方面需促成更多技術產業的落地,為中產階級提供所需要的技術產品。另一方面,需為貧窮人口創造巨大的就業市場,為這個群體創造成為中產階層的機遇。
夏寶龍:資本無國界 商人有祖國 長和公告港口交易將合法合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5-13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澳六日,稱港澳兩地是祖國的掌上明珠、投資沃土和創業天堂,但「商人有祖國」,工商界和企業家作為推動港澳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立場上要特別清醒、行動上要特別自覺。
關品方:中美貿易談判關鍵為什麼是芯片業? 深度剖析中國納米芯片的競爭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5-13
中美貿易談判關鍵是芯片業? 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深度剖析納米芯片的競爭優勢。
中美對壘終局:如何為「輸」「贏」定分界
作者:尹瑞麟2025-05-13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在前往梵蒂岡的空軍一號上表示,除非中國 「Free up China」,美國不會在關稅戰退讓。今天被視為「百年巨變」的中美對壘,如果嘗試以歷史重大事件的終局作起點,回望今天,與展現於眼前事件對話,或許有助我們明白這場對壘的最終走向。
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混亂背後的邏輯
作者:編輯精選2025-05-13
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與挑戰,形勢不容樂觀。雙方須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分歧,管控風險,以推動雙邊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發展軌道。
中國法律的指定居所監視居住規定何去何從?
作者:劉玫2025-05-13
適逢《刑事訴訟法》第四次修改之際,有學者提出由於監視居住成為了逮捕的替代措施,前提是符合逮捕條件,因此應當參照逮捕,要經檢察機關批准後,交由公安機關執行的程序模式,而不應由偵查機關自行決定。也有建議廢除指定居所視居住。
陳景祥教授:金融戰若殺到 特區政府如何思危防患? 中美惡鬥 香港能為國家作出什麼貢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5-11
金融戰若殺到,香港點算?長和賣港口,港商思維要與時並進?一起聽聽資深傳媒人、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教授陳景祥的分析。
芯片競爭是新時代的中美超級大戰
作者:關品方2025-05-09
在芯片這個全球舞台,中國一定要得勝才有出路,中國的未來產業,將會改寫美國霸權的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