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的博弈規則是老子天下第一,而中國堅持平等互惠的現代國際關係準則,如今美方仍試圖通過單邊施壓獲取不對稱利益,尤其是拚命糾纏於打台灣牌,這種帶根本性的結構性矛盾如不解決,不可能有任何實質性的突破性進展。

中美之間激烈對抗,表面看好像風平浪靜沒什麼,其實暗底下波濤洶湧。筆者懷疑,特朗普現仍妄圖千方百計要誘發台海戰爭,因這是最有效、最低成本阻撓中國快速崛起的做法。

綜合預測兩岸統一的窗口期,短期是軍事準備完成,中期是中國綜合實力提升,長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時間底線是明確的,再慢也慢不到哪裏去。

像黃仁勳這樣的AI+R前沿領袖們,融合了科學家與產業家的特質,他們的研究與創新,推動了人類在AI領域的不斷突破。將來兩岸完成統一之後,中華民族在未來產業領域勢將如虎添翼。

戰爭對於國家為什麼重要?因為關係到人民生死和國家存亡,是大件事,必須以審慎的態度進行戰略規劃。巴基斯坦在空戰中大勝印度,是體系作戰(最關鍵)、人員素質、裝備供應、對手短板、地緣政治(印度注意力分散)等多種因素綜合互動作用的結果。

美國對加拿大存在巨大貿易逆差,特朗普認為美國被加拿大佔了便宜。美國當然可以通過關稅壁壘等慣常手段強徵關稅、降低加拿大產品的競爭力,但這樣太費時失事。何不乾脆生吞加拿大?成為「一家人」之後,往來賬併表,還有什麼貿易失衡問題?

在芯片這個全球舞台,中國一定要得勝才有出路,中國的未來產業,將會改寫美國霸權的遊戲規則。

待美國認識到繼續升級和中國的博弈,將極大損害而不是加強美國的世界地位時,中美關係才有可能在相對均衡穩定的基礎上得以重建。對這樣的前景,筆者目前抱謹慎樂觀的期待。

美伊嚴重缺乏互信、雙方訴求差距巨大。在阿曼的間接會談只是雙方互相試水摸底,距離解決伊核問題仍需跨越巨大鴻溝,實現美伊關係正常化十分艱難。

筆者估計,未來幾年G7將會分崩離析,因為其重要性將減退。單是G7開會,解決不了問題。英、美、加雖然有所謂同文同種的民族淵源,但現時地緣政治博弈,決定了加拿大及英國與美國之間的矛盾突顯。筆者於本文只聚焦美加之間的矛盾。

中國反制,有絕世高招,其中之一是國稅局宣布即買即退的措施,歡迎外國遊客到來中國購物,即時退稅,不用離境前在機場排大隊。中美關稅戰開打,效果就是大量美國人入境中國購物。

王賡武教授認為,中國要培養嶄新的、均衡的全球史觀。中國要想真正保衛自身的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就一定要有效控制東海、南海、台海,以及經營北極航道和南太平洋航道,部署全球港口運營暢通的安全網。

台灣大搞選舉,民眾出現兩種極端情緒,一是選舉疲勞,一是選舉狂熱。選舉變成政黨之間爭權奪利的方便工具。細看所謂「大罷免」的政治操作,就可以認識到它的荒謬之處。

越戰期間,中美對抗加劇,中國支持印支反美鬥爭。1970年5月20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50萬人集會,聲援印支,標誌中國堅定反霸。今日台灣問題核心仍是中美對抗,中國應汲取歷史教訓,團結全球力量,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統一。

台獨分裂勢力自從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上台以來,不斷配合美國在後面的慫恿,持續向大陸挑釁。賴清德以徹底賣台的方式乖乖交上保護費,但不管他怎樣賣力取悅美國,估計最終難以藉此保命。

美國對烏克蘭的礦藏其實早有預謀?在全球能源轉型與科技競爭的背景下,高端資源對未來產業的發展舉足輕重,關鍵礦產已成為國家安全與經濟競爭的核心要素。

資本在新經濟中需重新定義為「新質」,提升其內在素質。本文探討資本的複雜性,批判西方經濟學維護資本主義的本質,並重新詮釋馬克思的資本論,強調勞動剝削與商品拜物教。最後,文章探討社會主義制度下新質資本的發展方向,呼籲香港學界重視《資本論》。

大陸對台灣當局的善意,台灣的民意代表不可以再假裝看不見;只有主動配合大陸,握手言歡,一笑泯恩仇,談和統細節,才是唯一正確的出路。

石破茂繼承三木武夫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一個中國」的立場。50年前三木執政,正值中日友好時期。本文回顧三木生平及政治理念,冀望石破茂能改善中日關係,恢復兩國正常往來。

廣東2024年GDP全國第一,超越全球96%國家地區,全球排名第七。珠三角帶動全省發展,但區域差距仍大,需重視粵東、粵北、粵西發展。廣州瞄準低空經濟,前景可期。

賴清德與彭斯會面,再一次加力,把自己狠狠地釘死在叛國的名錄上。賴清德尋求外部勢力支持已是飢不擇食,相當可憐,花錢在早已下台的彭斯身上是慷台灣民眾之慨,毫無意義。我們從遠方眺望,奇怪他為何愚蠢至此。試圖將自己的命運寄託於美國人的身上,為達此目的,更試圖把2300多萬台灣民眾綁架在戰車上,讓30多萬台軍為自己陪葬。

台海局勢如今外弛內張,民意兩極分化,統「獨」矛盾尖銳,估計幕後正醞釀大變動。今年島內可能會有戲劇性的發展,不排除出現內鬨或騷亂。

踏入特朗普2.0的今後四年,由於變數極多,中歐之間現在有極佳的機會在新的層面上建立戰略對接,不論是德國、法國還是意大利,甚至第二層級的歐盟國家(例如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等,以及北歐和中歐部分國家)都值得認真考慮。

如今日本終於初步覺醒,能否開啟中日關係新的一頁?筆者認為還需要看清日本的表現,因為日本的民族特性是利己主義、欺善怕惡、易走極端、飄忽無定。

特朗普上台之後,估計在金融戰線上山雨欲來,或會利用各種藉口實施對香港金融業界的制裁。因此,香港特區政府需要領導全港市民聚焦亟待解決的範疇,公開數據的立法就是其中一項。

多年來美日韓聯合軍演,一次比一次猛烈凌厲,不斷挑動朝鮮的神經,其實是美國對日韓軍售的市場開發和推銷策略。什麼「韓式核共享」?美國不買這一套,只要尹錫悅乖乖聽話,唯唯諾諾、唯命是從就得。

中國不干涉別國內政,不參與別國的內部事務,尤其對人權問題不予置評,尊重別國的文化價值和文明傳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同樣堅持別國不可以干涉中國自身的國內事務。

以特朗普為典型,現時已經沒有任何有效方法去阻止美國政客的集體偏執狂和憂鬱症,未來或會發生災難性結果。美國需要承認其債務問題十分嚴重,必須要量入為出,加強儲蓄,進行體制改革。

制裁中國的關鍵考慮,是拒絕貿易,採取對先進技術的出口限制(禁運)、對個別產品的進口限制(加稅)。脫鈎有短期好處,不會長期有效。特朗普現在再來一次搞局,最終美國一定得不償失,而且損失無法彌補。

文天祥的浩然正氣,在70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震撼人心。這就是中國,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