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容

張翠容

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服務於西方及華文媒體,其後以獨立記者身份活躍於兩岸三地,隻身遊走在國際邊沿的第三世界,採訪過的國際大事計有: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最後歲月、巴以地區衝突、伊拉克戰爭、拉丁美洲新世紀革命等。 曾採訪的國際領導人物有委內瑞拉總统查韋斯、巴勒斯坦自治組織已故主席阿拉法特、東帝汶開國總统古斯芒、柬埔寨王子拉那列等。 繁體字著作共四本:《行過烽火大地》、《大地旅人》、《中東現場》、《拉丁美洲真相之路》;簡體字作品包括《拉丁美洲革命現場》、《中東現場》。
每天導彈都如雨下,造成屍橫遍野,死傷者上萬,最傷痛的是孩童。(Shutterstock)

從中東局勢 看人類文明的花果飄零

要世人眼巴巴看着一場如此赤裸裸的持續大屠殺在加沙爆發,對超過200萬人口的種族清洗行動,卻沒有人或國家能制止。當國際法受到這樣的蔑視和無法執行下,更可導致世界的禮崩樂壞,那麼,我們生存在世還有何所依?

以色列空襲伊朗駐大馬士革的使館,致7名革命衛隊高級將領死亡。(亞新社)

伊朗使館被襲背後的盤算

好戰的內塔尼亞胡,看準伊朗的忌諱,欲借打擊伊朗使館一洗頹風,挽回他在國內右翼心中的形象,同時亦威懾與以色列為敵的真主黨和胡塞武裝。他這場襲擊行動最重要是做給拜登看,他有能力壓住美國的宿敵。

加沙民眾的生活環境惡劣,不少已染上傳染病。(Shutterstock)

以色列南北夾攻,加沙面臨世紀浩劫

最令人難過的是,能生存的卻生不如死,他們面對嚴重飢餓和其併發症,還有每天如雨下的導彈。若以色列真的地面進攻拉法,這個聚集了從加沙各地逃來藏身巴人共130萬之多的城市,必蒙受災難性後果。

薩伊達(左二)帶着妻子及四個孩子逃離加沙,在開羅開展新生活。(作者提供圖片)

往事不堪回首,加沙巴人的齋戒月

想到去年的齋戒月,他們如常在節日開始前,到市集購買齋戒的裝飾品、準備開齋的食物如椰棗等,以及小孩的禮物。可是,如今他們無法在和平中慶祝節日,也沒有清真寺可以去禱告,因大部分已被摧毀。

美軍布什內爾在以色列大使館前自焚,以示不願支援加沙戰事,引發同樣反對戰事的民眾前往悼念。(Shutterstock)

美軍自焚啟示錄

即使成為劊子手的軍人,包括美軍和以軍,他們一樣可以患上嚴重的精神創傷後遺症。可惡的是,戰爭發動者及其共謀者,為少數者隱藏的利益,不惜把子弟兵送上戰場,連老百姓的無辜生命也犧牲掉了,製造連場悲劇。

萬一拉法陷入戰火,即意味所有國際救援物資和隊伍無法進入加沙。(Shutterstock)

拉法受襲,埃及與以色列和平之路受考驗

民間雖然仇以色列,但穆巴拉克一手壓住伊斯蘭主義者,以此來謹守和約條款,並維繫了半個世紀與以色列的和平相處;來到了現在的軍人總統塞西,他如何處理民間因加沙危機而對以色列一股沸騰的憤怒?

可是,從抗爭到內戰,今次明顯規模更大更混亂,可說是已蔓延到全國,甚至影響到鄰國局勢。(Shutterstock)

緬甸內戰到分水嶺 中緬關係微妙轉向

自2021年緬甸軍方發動政變以來,內戰大爆發,軍政府殘酷鎮壓異議人士,至今已造成逾4500人死亡、2.6萬人被捕、上百萬人流離失所。有緬甸人質問國際媒體為何只關注加沙,對緬甸嚴峻的人權情況不聞不問。

庫爾德自治區獲美國及以色列扶持,為伊拉克國內最富足的地方。(Shutterstock)

伊朗攻擊伊拉克庫爾德地區所為何事

拜登對伊朗及其所帶領的「抵抗軸心」盟友擴大戰事,都感到不安。早前伊朗還襲擊了伊拉克的庫爾德地區,我們便奇怪了,伊拉克什葉派政府不正是「抵抗軸心」的盟國嗎?以哈戰爭外溢的代理之戰將如何發展?

南非的代表出席國際法院就以色列涉違反公約而召開的聆訊。(聯合國國際法院)

南非向國際法院控告以色列有用嗎?

大家有否留意,好些阿拉伯國家對南非的舉措保持沉默,它們深知自己雙手亦不潔淨;德國欲為「種族屠殺」下定義好讓以色列開脫,即招來批評;唯獨南非曾經歷種族隔離政策和種族清洗的悲劇,可站在道德高地指控以色列。

事實上台灣所處的境況尷尬,美國想要利用台灣來包圍中國,台灣在中美鬥爭下無法不變成一個棋子,可是台灣也需要美國的軍事保障,卻在另方面又要考慮中國的態度。(Shutterstock)

最有壓力的台灣大選:國際媒體解讀的背後

旁邊20來歲的柯粉說既然害怕戰爭,為何不創造和平條件?其實今次大選也關乎到經濟,為何大家老是關心有關對岸威脅的揣測?這種政治操弄已經令年輕人非常厭煩了,他們更關心中美鬥爭下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孟加拉大選剛於1月7號結束,不僅美國關注,中印兩國更是密切留意。(Shutterstock)

中印夾縫中看孟加拉大選

今次孟加拉大選在反對派杯葛下,投票率只得四成,有說其實更低至可能只得兩成多,令到哈西娜順利第四度連任,國會全由她的人民聯盟黨控制。這意味着什麼?

胡塞在也門開始進行反政府游擊戰之時,手上只拿最原始的武器,腳踏破爛的拖鞋,故有「拖鞋軍」之稱,現已發展成有20萬軍隊。(Shutterstock)

從陸地打到海洋 紅海再成較量之地

胡塞始終是個弱小的叛軍組織,在也門內戰時期卻能力抗支持政府軍的遜尼派阿拉伯聯軍,現在又敢對抗美國和以色列,發動紅海之戰,令強大如美國只能窮於接招,無法迅速解決胡塞的威脅。究竟紅海危機如何發展下去?

愈來愈多烏克蘭東正教信徒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Shutterstock)

烏克蘭戰火下的聖誕政治

直到今年戰事仍然膠着,基輔政府立刻用聖誕來激勵士氣,提醒人們西方世界才是方向,看在普京眼裏,當然不是味兒。烏克蘭愈往西跑,俄羅斯愈把烏克蘭東部捉得緊,熱戰繼續。東與西之間的較量,比我們所知的尖銳。

塞西2013年推翻革命後首任民選文人總統穆爾西,令埃及回歸軍政合體。(Shutterstock)

連任無懸念,埃及難擺脫軍人總統惹爭議

軍人政府回歸,民生經濟不僅沒有起色,反之大幅下滑,近年更面對疫情肆虐、俄烏和以哈兩大戰爭衝擊,本已脆弱的埃及經濟被徹底打垮了。國內人民把經濟罪責歸咎於軍人總統助大了軍隊企業的勢力,擴大了經濟的不正義。

在COP28會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只有我們最終停止燃燒所有化石燃料,才有可能實現1.5℃的(升溫)上限⋯⋯」他的聲音尤如空中樓閣。(Wikimedia Commons)

血汗波斯灣──迪拜氣候峰會的諷刺

去年卡塔爾主辦世界杯,在全國歡慶之時,不少媒體反而聚焦該國聲名狼藉的勞工剝削議題。不僅卡塔爾,其他海灣國家亦然,阿聯酋也不例外,今年COP28場外示威組織中,有勞工和人權組織便借機提出海灣外勞的問題。

在後內戰時代,阿薩德致力帶領國家重返國際舞台。堂堂一國總統,沒有可能長期「龜縮」禁足於國內,況且敘國正急需大量資金重建,不然民怨沸騰,他的政權一樣受到巨大威脅。(亞新社)

敘利亞再成風暴眼 一帶一路險中行

中國求資源若渴,中東早是中國主要原油提供者。正當美國在中東政策失敗,俄羅斯又自顧不暇,這可算是中國在中東大打外交牌的時候。俗語說,高風險高回報,但中東卻不易為,那就拭目以待吧。

真主黨民兵為聲援哈馬斯,在黎巴嫩南部和以色列軍隊開戰,儼如以巴衝突的第二戰場。(Shutterstock)

第二戰線:真主黨成伊朗馬前卒?

1992年以色列欲瓦解哈馬斯在加沙的勢力,把數百名哈馬斯領導人驅往黎巴嫩,這反之更促成伊朗、真主黨和哈馬斯的鐵三角聯盟。原本以巴問題是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問題,如今伊朗在這個核心問題所發出的聲音更大。

內塔尼亞胡在聯合國大會上,展示以色列心目中的經濟走廊路線。(以色列政府新聞辦公室圖片)

內塔尼亞胡的新中東計劃

觀察家早指出,以色列的目的,便是要將哈馬斯勢力驅逐出加沙地帶,好讓以色列盟友英國石油公司以及美國的諾伯爾能源公司,自由地開採加沙海域蘊藏的豐富天然氣,而以色列也可從中得益。

近日在以色列各城市已湧現大批呼喊停火的示威者,他們要用選票向內塔尼亞胡說不。(Shutterstock)

反猶不可取 鑑古知今謹守人道主義

我在聖地多年的採訪,也曾見證兩個民族為和平付出過的努力,共同推動和平運動,滋養出人間友愛,默默地、慢慢地,在散播和平種子。他們的工作,在國際傳媒的聚焦光以外。

就以巴問題上,拜登親以色列的態度,與特朗普比較,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亞新社)

全球怒吼 加沙屠城背後的不神聖聯盟

新保守主義者維護美國世界霸權的野心,與美國福音派教會利用猶太復國主義完成他們心目中的救世主論,以致猶太復國主義者透過新保守主義運動來鞏固以色列的權力與擴張政策,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他。

哈馬斯和法塔赫之間在一輪權力鬥爭下,結果哈馬斯正式接管加沙,以色列隨即對該地加強封鎖和打壓。(亞新社)

走進哈馬斯世界

當我訪問哈馬斯領袖薩哈爾醫生時,他說,以色列那邊沒有平民,他們全民皆兵,選出錫安主義者來打壓巴人,因此他們不是無辜者;內塔尼亞胡政府也這樣說,加沙沒有無辜者,他們接受哈馬斯管治,他們全是哈馬斯同謀者。

當你選擇移居英國時,必須對當地極右運動有充分心理準備。(Shutterstock)

移民夢

我曾在英國住過6年,明白英國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作為少數族群,生活不易。因此,在考慮移居英國之前,你得要問對這個國家有多少的認識?特別在英國脫歐後的社會情況,新移民應如何自處?

我們必須警惕任何行動以神的名義進行,甚至去到自己就是神,不是神亦是被神揀選的使者。(Shutterstock)

替天行道?

恐怖分子大多有宏大的理由去施襲,而且被抹上「神聖」的色彩,是一場「聖戰」,為上天做事,這是那麼的正義啊,必受上天的回報。如是者,他們便能狠下毒手。對這樣的洗腦,實在令人不寒而慄。

《歐亞現場:見證現代化浪潮下的矛盾與衝突》封面。

東與西之間總是滿布傷痕

往東走,向西跑?還是站在東西之間開拓獨立自主、尋找具有回應自身歷史脈絡的現代化論述空間?這都是發展中國家或非西方國家的大挑戰。

香港運動員呂麗瑤於23歲生日當天在臉書公開多年前被前教練性侵犯的經歷 (呂麗瑤Facebook)

不好色才是人格缺陷?

現代社會常掛在嘴邊:婦女能頂半邊天,但女性一樣常被物化。如果尊重女性這一態度可以是文明的一把尺,我們這個社會仍未達標。

只要你在大學校園走一圈,便可觀察到外國學生比以前的確多了,但本地生、外國生、內地生各組成自己的世界,多收外國學生並不就是國際化的表現。

國際化的迷思

到某地走一個「白鴿轉」 又如何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旅行團」名義上是交流,不過是一大團人浩浩蕩蕩出外見世面,最終在於觀光罷了,又怎能令大學國際化?

媒體以零碎片面的報導,來弱智化大眾,比報禁更適合打擊民主。(博客來)

誰是摧毁民主的共犯?

傳媒應該是民主的守護者,提供社會不完美的細節,令大眾掌握足夠的訊息,來正確審視當權者的功過,從而對症下藥,推動改革。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