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埔有緣,教育生涯中有兩次在大埔區工作,一共5個年頭。
第一次來大埔工作是1987至1988年,當年剛從柏師(柏立基教育學院)畢業,初出茅廬,在富善邨新開的港九街坊福利會孫方中小學上午校當教師。當年的校長是趙林成先生,他也是初任校長一職。這所學校從小一開始,除了英文科以外,所有科目都是以普通話教授。因此,我是「普教中」、「普教體育」的先驅者!
20多年後,我已56歲,第二次返回大埔工作。我在2021至2025年受聘於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我當校長,校監是蔡李美辰女士,她是一位勤奮、認真和包容的校監,我在她身上學到許多東西。
人情味濃厚依然
雖然闊別大埔25年,但大埔的變化不大,人情味依然濃厚的。大埔校長會這幾年由大埔舊墟公立學校的張麗珠任主席,她親切能幹,事事親力親為,十分細心,能照顧各校長的需要。大埔區的津貼小學大約有18間,另外有一間私立小學和一所特殊學校,校長們都相處融洽,有如兄弟姐妹一般。近年多位校長退休,他們都會擧行送舊迎新晚會,十分重情重義。
大埔學體會也是一個非常有愛有效率的組織,近年由大埔舊墟(寶湖道)學校的葉億兆校長領導,他謙遜、友善、溫文,不像是修體育出身的。除了他,還有黃志文和徐劍兩位校長,都很無私地為區內的學生組織各項體育比賽。
大埔區是非常重視文藝活動的,大埔文藝協進會已成立超過40年,為區內提供比賽和觀摩的機會。近幾年我也是其音樂委員會的主席,另外還有舞蹈、話劇委員會。近年協進會業務蒸蒸日上,實有賴主席林廣輝校長的英明領導,他是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的校長,口才了得,八面玲瓏,是位有魅力的主席。

成就每一位孩子
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的歷史悠久,創校已有40多年,創校校長是鄺啟濤,他是鄉師的畢業生,擅書法,懂音律,真是罕有多才多藝的行政人員。
2021年9月,我接替韋伊凌出任第六任校長,因為我在直資學校任職多年,對津貼體系並不熟悉,幸得有一班好同事協助。我要衷心感謝四位副校長,包括已離職的李淑雯、梁麗顏,和在職的鍾慧琛、陳碧霞。另外還有9位主任團隊,未能一一盡錄,當中包括已離職的黃琼珠、李煜政,以及在職的朱保治、劉啟東等。
到任後,我提出的辦學主要的理想是「成就每一位孩子」,即無論是資優或是有特殊學習需要的,不論是學科、體藝或科技,學校都會因材施教,一個也不能少。
學校的創辦人是香港著名的教育家和慈善家梁省德女士,她在2016年辭世,享得百歲長壽。今年是她親手創立的新界婦孺福利會60周年的日子,校監蔡太亦是現任福利會主席,她特別安排我和幾位轄下小學及幼稚園的校長,走訪了都以「梁省德」或「柏雨」(屈柏雨是梁氏丈夫)命名的兩所中學和四所小學。日後,希望我寫寫有關梁氏的事績。
學校的校歌是由鄺啟濤校長填詞的。歌詞雖短,但有景有情──「山青水秀,大埔景色多壯麗;省德立人,發放少年光芒,忠孝勤誠,校訓永記心中⋯⋯」歌詞道出創辦人的心聲,省德立人,忠孝勤誠,希望在第七任校長和全體老師努力下,學校更上一層樓!


環境清幽的市中心
梁省德學校位於大埔的中心點,鄰近大元邨和大埔中心。學校坐落於安祥路上,地方面積有45,000平方呎。校舍大樹林立,綠化處處,空氣清新,環境清幽。學校旁是風水廣場,每逢到農歷五月初,大埔五大姓氏的原居民便會籌集經費,搭建臨時戲台作大王爺誕酬神之用。大王爺和天后一樣都是海神。學校的後方是汀角路,那是大埔的舊區。路上有一座天后廟,香火鼎盛,沿路還有省躬草堂,是一處非常低調的道堂。大埔直街還有許多有特色的老店,吃粥、吃麵都有驚喜。
大埔的樓價或租金都相對較低,真希望在這裏找套舊房子,享受大埔的風情。吐露港的單車徑、緩跑徑,日出和日落都是美景。別了,大埔和「省校」,感謝大埔每一位校長對我的提點,感謝校董、同事對我的包容,希望大家安穩地工作,快樂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