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灼見專訪

如何幫助餐飲業回春? 專訪餐飲聯業協會黃家和會長:派特定消費券促消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18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接受本社訪問時稱,行業不景氣雖受經濟拖累,但政府可以在協助業者扮演更積極角色。香港餐飲業如何在「山重水複疑無路」蛻變到「柳暗花明又一村」,關鍵就在於政府的行動。
專訪盧寵茂局長:地緣政治波及醫衛業 港更需藥械第一層審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17
加入李家超問責局長班底、成為醫務衛生局局長3年的盧寵茂教授,6月13日接受本社專訪,暢談以提升香港三醫(醫療、醫藥、醫保)為工作理念、醫療收費改革、整合基層醫療服務路向、公私營醫療服務失衡兩極化(Public Private Polarization)等問題。
粵韻傳薪 吟誦的詩心與文化認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4
粵語吟誦在香港薪火相傳。董就雄教授以身作則,三個兒子自幼耳濡目染。羅劍創老師則融入南音技巧並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鍾明浩體會古詩韻味。吟誦有助於詩詞記憶、正音及文化傳承,展現了當代的價值。
古調今聲 文心共鳴──粵語吟誦在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3
蕭振豪副教授編撰《香港粵語吟誦手冊》,冀望保存並推廣粵語吟誦這門結合音樂與文學的嶺南傳統藝術,讓大眾認識此種以粵語吟唱古典詩文的獨特韻味,並了解其與廣東音樂的淵源。
醫學馬拉松達者為先  Z世代也是我前輩──專訪香港大學副校長(健康)兼醫學院院長劉澤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5-27
港大醫學院第二學位課程將於6月20日截止申請,劉澤星教授表示多元收生,加上教育科技(EdTech)進入大學,有助醫學院持續發展。劉教授亦指AI只是學習及探索工具,人纔是核心,希望所有新生都能成為未來的仁醫仁護。
我的醫學馬拉松──專訪香港大學副校長(健康)兼醫學院院長劉澤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5-22
全球AI研究領域領先的百強大學榜日前公布,香港大學排名第85位,劉澤星教授說:「醫生可以透過AI探索新型藥物、檢測及診治的無盡可能,但AI卻無法取代大體老師的奉獻精神,無法取代醫患互動的溫度,無法取代仁醫仁護的身心關顧。」
修行在紅塵  善經濟是企業領袖的道場──訪新加坡船王第四代曹慰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5-14
曹寶記第四代傳人曹慰德決定擔任善經濟聯盟主席,他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特朗普2.0的做法是破壞與利己主義,善經濟聯盟的信念是利他,不過空談無用,要知行合一,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show and tell,所以他要站出來創立聯盟。
中文教育新紀元:第十屆國際中文教學研討會即將在港舉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5-01
香港教育大學將於5月27至28日舉辦第十屆國際中文教學研討會,主題為「從學科創新到全球影響」。研討會將探討數位人文、人工智慧等科技在中文教學的應用,並首次與山東大學合辦,邀請全球專家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促進國際中文教育發展。
用善與愛超越舞台──專訪香港演藝學院前校長、聾福會主席蔡敏志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23
灼見名家專訪香港演藝學院前校長、聾福會主席蔡敏志教授,聽她暢談其藝術人生、教育理念及對弱勢社群的關懷。她推動大灣區藝術融合,致力於香港與內地藝術交流,並呼籲年輕人保有善良和同理心。卸任演藝學院後,她將繼續服務社群,尤其關注香港聽障人士的福祉。
關焯照博士:特朗普要重振製造業為何是癡人說夢? 關稅收入增加 但美國要付出經濟衰退代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3
為何特朗普要重振製造業是不可能的任務?美國關稅收入增加 但可能付出經濟衰退代價?一起聽聽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博士的分析。
關焯照博士:特朗普對盟國濫徵關稅 爆發反美浪潮自食其果? 歐洲加強國防應對俄軍事威脅 歐股反而獲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1
特朗普對盟國濫徵關稅,爆發反美浪潮自食其果? 歐洲加強國防應對俄軍事威脅,歐股反而獲益?一起聽聽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博士的分析。
特朗普亂揮關稅大刀  關焯照:政策不確定掀全球反美浪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0
關焯照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很多時都是舉棋不定,特朗普1.0的關稅原是針對中國內地,但卻與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大重要貿易夥伴先行攬炒。他笑說政策的不確定性未知會否造就「東升」,但「西降」卻大有可能。
智慧傳播 創新未來:香港電台AI領域的突破與願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8
港台積極擁抱AI技術,推出虛擬天氣報告員Aida,並持續發展AI手語功能,又制定AI使用政策,確保技術的合理使用及尊重知識產權。透過舉辦工作坊,培養年輕一代對AI的興趣。
專訪黃元山:助內企出海  三中心高增值服務為焦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4
特首政策組組長黃元山說:「推動發展三個中心是持續過程,需要長遠規劃之外,需要找到確實的入手位,短期要推進有成效目標。」
基金教父雷賢達:中國出口增長穩定 為何仍難提振本土經濟?不鼓勵奢華消費有什麼原因? 會否重覆日本經濟迷失30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3
中國出口增長穩定,為何仍難提振本土經濟?不鼓勵奢華消費有什麼原因? 會否重覆日本經濟迷失30年?一起聽聽基金教父雷賢達的分析。
高永文:正宗潮州蠔烙做法與蠔餅有何不同? 潮州茶文化源遠流長 鳳凰單叢鴨屎香為何聲名遠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0
正宗潮州蠔烙做法與蠔餅有何不同? 潮州茶文化源遠流長,鳳凰單叢鴨屎香為何聲名遠播?一起聽聽高永文的分享。
基金教父雷賢達:中國科技人才為何未能發揮? 美國科技水平怎樣全球獨步?馬斯克提出第一性原理 如何顛覆世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0
中國AI科技人才不輸美,為何美國科技水平大幅領先?馬斯克提出第一性原理,對科技發展有哪些作用?一起聽聽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談談他的想法。
基金教父雷賢達:要扭轉資金湧向美股 為何化解中美分歧至關重要? 香港樓市持續疲弱 與聯繫匯率有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06
要扭轉資金湧向美股,為何化解中美分歧至關重要?近年香港樓市疲軟,部分原因與聯匯制度有關?踏入新一年,一起聽聽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分析。
高永文:潮州為何會保留中原傳統文化? 靠海食海 潮州飲食風俗有什麼特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06
潮州為何會保留中原傳統文化? 靠海食海 潮州飲食風俗有什麼特色?一起聽聽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高永文的分享。
葉秀亮教授:港樓低迷何時走出谷底?影響樓市關鍵因素有哪些?地價愈賣愈平 如何為香港財政開闢新收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21
港樓低迷,何時走出谷底?影響樓市關鍵因素有哪些?地價愈賣愈平,如何為香港財政開闢新收入?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兼任講師葉秀亮教授的分析。
許楨教授:中美關係怎樣決定台海政局發展? 為何台灣民進黨將長期執政 國民黨難有效制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20
中美關係如何決定台海政局發展?為何台灣民進黨將長期執政,而國民黨難有效制衡?一起聽聽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教授的分析。
國際知名建築師嚴迅奇:如何善用環境設計 回應城市需求?建築業多挑戰 學生應怎樣裝備?與談人:香港珠海學院理工學院院長朱海山、講座教授龍炳頤、署理校長張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7
如何善用環境設計 回應城市需求?建築業多挑戰 學生應怎樣裝備?一起聽聽國際知名建築師嚴迅奇與香港珠海學院理工學院院長朱海山、講座教授龍炳頤、署理校長張珍對談。
國際知名建築師嚴迅奇:建築師為何是解決問題的藝術家? 永恒的建築設計怎樣融合當地特色? 與談人:香港珠海學院理工學院院長朱海山、講座教授龍炳頤、署理校長張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6
建築師為何是解決問題的藝術家? 永恒的建築設計怎樣融合當地特色?一起聽聽國際知名建築師嚴迅奇與香港珠海學院理工學院院長朱海山、講座教授龍炳頤、署理校長張珍對談。
趙雨樂博士:從柯文哲貪腐案 看台灣怎樣走向黨爭亂局? 賴清德大手向美購軍備 為何最終得不償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5
從柯文哲貪腐案,看台灣如何走向黨爭亂局?台灣大手向美購軍備,為何最終得不償失?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許楨教授:美國綜合實力獨步天下 為何仍積極擴張版圖? 特朗普全球戰略思維不重視領土 反而重視產業與金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4
美國綜合實力超越各國,為何仍積極擴張國勢?特朗普對全球戰略思維不重領土,反而重視產業和金融?一起聽聽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教授的分析。
趙雨樂博士:中國國債有什麼吸引力? 北京再有什麼救市措施出台? 人民幣怎樣加快國際化抗衡美元獨大? 香港經濟何時出現小陽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3
中國國債有什麼吸引力? 北京再有什麼救市措施出台? 人民幣怎樣加快國際化抗衡美元獨大? 香港經濟何時出現小陽春?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趙雨樂博士:杜魯多為何由政治明星淪為眾矢之的? 加保守黨魁博勵治作風酷似特朗普 能否跟美國討價還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3
杜魯多為何由政治明星淪為眾矢之的?加保守黨魁博勵治作風酷似特朗普 能否跟美國討價還價?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趙雨樂博士:日本石破茂政權弱勢 韓國尹錫悅陷彈劾危機 美日韓鐵三角會出現鬆動嗎?中日與中韓關係能否回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9
日本石破茂政權弱勢,韓國尹錫悅陷彈劾危機,美日韓鐵三角會出現鬆動嗎?中日與中韓關係能否回暖?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專訪雷賢達:內地救市方法對症下藥  但最終需要經濟回復正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8
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表示,中國向房市股市注入「活水」,希望以財富效應提振居民的消費信心,是對症下藥,但最終需要經濟回復正軌。
專訪雷賢達:中國科技不落後  為何資金持續湧向美科技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6
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表示,今年資金流向美股的趨勢仍會維持。他說,若中美關係能夠改善,有助緩解資金一面倒湧向美股的不健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