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財經

邵志堯:香港入九運 樓市何時見小陽春? 居住需求還是租金回報主導樓價走勢?內地買家鍾情哪類型物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7
香港入九運 樓市何時見小陽春? 居住需求還是租金回報主導樓價走勢?內地買家鍾情哪類型物業?一起聽聽測量師邵志堯的分析。
無利可圖但前景誘人風潮下的犧牲品──EVA
作者:艾雲豪2025-01-16
使用EVA,你不會犯本,只是市場口味改變了,你也許錯過潮漲的黃金機會,現下只可期盼「無利可圖但前景誘人」的投資熱潮消散後,或許EVA會再度被市場從倉庫裏拿出。
龐溟:保障房建設需破解資金瓶頸,政策應靈活應對
作者:香港國際金融學會2025-01-15
保障房建設資金瓶頸待解。除運用政策性資金及社會資本外,建議盤活閒置商品房、平衡供需錯置、優化營運模式並強化金融支持,鼓勵市場化主體參與,建立多層次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
現在做生意有樓是負累
作者:湯文亮2025-01-15
中小企面對銀行抽貸壓力,即使生意獲利,亦被迫出售自用舖位套現周轉。物業估值下跌反成負累,生意人售後租回減輕財務負擔,此舉影響樓市購買力,亦是樓價下跌因素之一。儘管如此,樓市調整似已近尾聲。
滅赤唯一靠慳家
作者:胡孟青2025-01-15
香港財政赤字近千億,滅赤無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開源節流,包括加徵富人稅等,但恐削弱香港競爭力。香港財政的根本問題在於高昂的營商成本,長遠影響發展。
龐溟:「住房3.0時代」保障房建設的資金保障模式
作者:香港國際金融學會2025-01-14
去年9月24日,人民銀行將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中人民銀行出資的比例,由原來的60%提高到100%,支持各地收購房地產企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租或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這有望成為當下商品房去庫存、籌集保障房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人行潘功勝: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港資產配置比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3
莊太量認為人行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港的資產配置比例,意味港債、港股或港樓都有可能成為人行購買的對象,有助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超級安全的西方未必安全
作者:張建雄2025-01-13
美聯儲局在2024年9月後大降息,那只是短期,但長期利率都在攀升,因為市場認為風險高了。
退休基金投資加密貨幣?
作者:曾國平2025-01-11
美國退休金投資加密貨幣的現況複雜。勞工部對界定供款退休金投資加密貨幣發出警告,阻礙其發展。界定利益退休金則較少監管,更早少量涉足加密貨幣。未來監管若放寬,龐大資金或將湧入加密貨幣市場,帶來巨大影響。
金融與創科協同  「由治及興」添動力
作者:香港中國金融協會2025-01-10
金融與創科的互動會產生巨大的槓桿效應,為產業發展帶來強勁動力。香港只要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強化金融與創科有機協同,一定能加快推動香港「由治及興」。
內地CPI 按年升0.2%  PPI跌2.3% 陳鳳翔:可調低利率促經濟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9
按月比較,內地CPI上月持平,去年11月則跌0.6%。食品價格按年由升1%轉為跌0.5%,非食品價格由持平轉為升0.2%,消費品價格下跌0.2%,服務價格上漲0.5%。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按年升0.4%,較去年11月擴大0.1個百分點。
專訪雷賢達:內地救市方法對症下藥  但最終需要經濟回復正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8
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表示,中國向房市股市注入「活水」,希望以財富效應提振居民的消費信心,是對症下藥,但最終需要經濟回復正軌。
香港樓價超調幅度、災後衰退和全面性金融風暴的風險
作者:葉秀亮2025-01-08
香港必須汲取教訓,在災後全面檢討今次和1997年至2003年的樓市泡沫爆破的底因和探討解決之道,否則香港日後仍將逃不出「樓價再暴漲─>泡沫再爆破─>樓價再暴漲…」的慘痛輪迴。
2025vs.2000
作者:張宗永2025-01-08
前車可鑑,新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力是真確的,但哪隻股票最後會跑出,倒很難說。投資或投機是否成功,很大程度看你的持有期是多長:是1年、5年抑或永遠?
今年樓市與09年相似
作者:湯文亮2025-01-08
2009年樓市雖然反彈,但政府同時出招,對樓市升幅有牽制作用;估計2025年樓市即使反彈,政府都唔會再出「辣招」,沒有「辣招」牽制,樓價可以升得很誇張。
2025年香港住宅樓市展望
作者:施永青2025-01-07
香港樓市跌勢持續三年,但2025年或現轉機。特朗普對華政策或較預期溫和,美聯儲減息有利樓市,發展商減少賣樓致供應不足,加上交投量回升,樓價有望見底回升。
譚新強:輸入高端專才令共和黨內訌? 特朗普會否對中國先禮後兵?港元脫鈎壓力來自人民幣走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7
輸入高端專才一事今共和黨內訌? 特朗普對中國先禮後兵?港元脫鈎壓力 來自人民幣走弱?一起聽聽譚新強的分析。
專訪雷賢達:中國科技不落後  為何資金持續湧向美科技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6
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表示,今年資金流向美股的趨勢仍會維持。他說,若中美關係能夠改善,有助緩解資金一面倒湧向美股的不健康情況。
鄧浩然x林瀟瀟:港股後市如何發展? 2025 IPO市場回升有望? 香港金融中心對外還有什麼吸引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2
港股後市如何發展?香港IPO市場回升有望?對外吸引力依舊?一起聽聽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鄧浩然與資產管理公司業務發展總監林瀟瀟分享他們的看法。
陳茂波:料本港全年經濟增長2.5%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30
財政司司長在今年最後一篇網誌展望2025年,地緣政治和較長的高息環境等不明朗因素,會令市場增添波動。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崛起、挑戰與轉型之路
作者:王于漸2024-12-30
1990年信息通信技術(ICT)革命的爆發,成為中國超全球化發展的關鍵節點。 之前由1978年開始積極改革開放,努力改善投資環境,香港在這過程發揮了重要的經驗傳遞作用。
昂坪360成功在於懂變通
作者:胡孟青2024-12-27
時移世易,人心思變,窮則變,變則通,走過了三年新冠肺炎疫情,有企業成功突圍,靠的是上下一心,正能量大爆發。
譚新強:特朗普向加拿大、墨西哥開刀 或有更深層意義? 美國為何不可能重回製造業黃金歲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6
特朗普向加拿大、墨西哥開刀 或有更深層意義? 美國為何不可能重回製造業黃金歲月?一起聽聽譚新強的分析。
星級餐廳與投資評級:殊途同歸?
作者:艾雲豪2024-12-23
匿名評級讓餐廳無法針對性地討好評審,必須真刀真槍地提升品質;而公開的分析師評級則可能引發關係戶的影響,甚至導致資訊不對稱和利益衝突,這些都為市場動態增添了複雜性。
香港可借鑑外國削減財赤的經驗
作者:陸振球2024-12-20
英國削減公務員、美國推動政府效率改革以及阿根廷的財政成功經驗,都為香港在削減財政赤字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投資要分析 更要膽色?
作者:何國良2024-12-19
量子計算正在處於它的黃金發展期,一個公司的研究成果有可能足以成為winner-take-all(勝者為王)的情景,因此,投資量子計算開發這類型的子行業公司風險極高。
狂人上場勢打壓,香港怎應對?
作者:雷鼎鳴2024-12-19
如果美國政客把中國的和平崛起視為對自己霸權的生死存亡威脅,而打擊香港又是破壞中國金融的有力措施,誰能保證那些頭腦發熱的美國政客不會不惜工本的胡搞?
國際傳播高端論壇:香港可幫助一帶一路國家提升技術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18
李家超表示,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急速變化,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貿易障礙不斷升級、環境挑戰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強調探索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也是為子孫後代的重要傳承」。
王昭君點解要出塞
作者:湯文亮2024-12-18
地產界經常怪責報紙報憂不報喜,只會報道劈價蝕讓,不會報道「摩貨」賺錢的成交,其實是有原因。
傳金管局施壓銀行助新世界再融資 財經學者籲政府可介入 但要小心行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8
李兆波認為,如果動用納稅人的錢去救助可能說不通,但若然鄭氏家族願意出售周大福企業資產或以這些資產作擔保,而且救助條件辣一些的話,那麼救助新世界並非不可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