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街頭常有長期空置的舖位?有人解釋,業主之所以寧丟空,也不出租,是擔心會招致銀行call loan,但其實這只是少數。真正的問題源於業主與準租客釐訂租金時的策略與態度。

比起租金回報率,買樓更應注重資產增值。此外,我們在衡量物業的投資回報是否合理時,還得看當時當地銀行的基準利率。

在當今這樣的宏觀環境下,實沒法叫人相信,香港的住宅樓價還要再跌40%至60%。

中國的老百姓口袋裏不是沒有錢消費,而是他們對前景有很大的憂慮,所以他們傾向多留一些現金在身邊,以防不時之需,因而不敢放心多消費。

美國之所以會陷入這樣的窘境,全因特朗普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甚麼都一廂情願。長此下去,美國遲早會敗在他手上。

現在,由亂到治的階段已經完成,香港應步向由治及興,那就須恢復對兩制與高度自治的強調。

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還在進行,中國可不要被特朗普的開天殺價牽着鼻子走。中國不但要落地還錢,還應該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

這次為了對付哈佛大學,特朗普終於找到了更直接了當的方式,就是透過國土安全部取消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的資格。這是國土安全部的法定權力,哈佛大學想透過向法院提告的方式,阻止國土安全部這樣做並不容易。

美國是全球最強的國家,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經濟方面,世上都未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個兒與之匹敵。如果美國有意向哪個國家施壓,沒有多少個國家可以選擇拒絕就範。

巴基斯坦憑中國製造的空導彈及雷達預警系統擊落印巴戰機,取得戰術優勢。此次空戰結果充分證明中國製武器系統的實戰效能。與此同時,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實力,有力反制美國在貿易戰中提出的無理要求。

中國不可能放棄本國利益,自我抑制產能發展,這對社會的發展與人類的進步全無好處。中國進步得快,就會刺激其他國家努力追趕,你爭我奪,人類的潛能才會得到充分發揮。

現時全世界的資產都是以美元計價的,一旦美元貶值,很多人手上的資產價值都會大量被蒸發。最易成為美元陪葬品的資產是美國國債、美元存款、金融公司的股票,以及容易受金融風暴牽連的企業股票。

投資店舖比投資其他物業有更高的可塑性。此之所以,藝高人膽大的投資者,都喜歡在店舖投資市場顯身手。

特朗普擬對各國加徵「對等關稅」,但延後執行,實為談判策略,營造讓步假象以獲取更大利益。他此舉旨在孤立中國,迫使各國與中國脫鉤,最終目標是抑制中國崛起,維護美國霸權。

美國總統特朗普定義對等關稅,不是完全沒有邏輯。因為按這種計法,被徵稅的國家就會傾向減少對美國的出口,增加從美國的入口,以減少須交的稅率。

特朗普認為,聯邦教育部的存在只會不斷浪費社會資源,把它廢除也不會對國家造成損失,不如把資源撥給州政府的教育部,成效一定更好。

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出售全球港口八成權益予貝萊德,表面商業交易,實則暗藏政治角力。美國施壓長和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旨在阻礙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鞏固自身霸權。此舉突顯國際關係緊張,中國崛起受美國掣肘,長和雖為港企,亦難置身事外。

美俄烏和談傳聞四起,美國施壓烏克蘭放棄領土,只想取得礦產資源,澤連斯基面臨兩難。戰爭走向取決於烏軍能否堅守陣地,以及澤連斯基的談判策略。

特朗普之所以會決定放棄澤連斯基,並非出於什麼政治信念,而是烏克蘭已勝利無望。美國剛在阿富汗打敗仗,極之不想讓世人看到烏克蘭在美國支持下一樣會打敗仗。在特朗普心目中,美國可以背信棄義,但決不可以示人以弱。

澤連斯基必須向烏克蘭0560 人民謝罪,他錯信了美國,接受美國的指使與俄羅斯鬧翻,但現時美國卻打退堂鼓,不理烏克蘭死活。烏克蘭除了選擇投降外,已沒有其他選擇。

特朗普對中關稅僅微幅上調,反而重稅墨、加,因先前對中關稅已達極限,再增恐傷及美國消費者,故轉向未增稅國家以榨取利潤。此舉顯示關稅策略需考量實際效益,而非單純以懲罰為目的。

特朗普施壓澤連斯基以領土換和平,永久放棄加入北約,以兌現其快速結束俄烏戰爭的承諾。美國主導和談,無視烏克蘭主權,澤連斯基或下台,悲劇收場。

特朗普施政過猶不及,導致內外交困,無暇顧及中國。美國盟友疏離,國內矛盾激化,移民政策影響工業和農業,政府效率低下,削減福利引發民怨。

香港樓宇供應統計方法惹爭議。官方引入「潛在供應」概念,將貨尾單位計入未來供應,被指誇大供應量,與實際落成量脫節。統計時段模糊,重複計算,透明度不足,難以反映真實市場狀況。業界倡議回歸以落成量為準,確保數據準確,更有效評估房屋供應。

特朗普就職首日簽署逾200多條行政命令,打破歷任美國總統紀錄。他宣稱美國將迎來黃金時代,但其行政主導作風已無可置疑。大規模特赦國會騷亂參與者等舉措,引發司法公正爭議,令人質疑其濫權。拜登特赦其子亦備受批評。美式三權分立的現狀,值得深思。

拜登TikTok禁令期限屆滿,TikTok拒絕出售並暫時下架。此舉將燙手山芋丟給特朗普,因TikTok在美用戶眾多,禁用將引發反彈。特朗普十分清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字節跳動要繼續在TikTok有控股權,美國必須為它裝防火牆,以免美國人的個人資料落入中國的手裏。

特朗普政府有意購買格陵蘭,丹麥斷然拒絕。更揚言以關稅甚至武力施壓,強硬的外交手段可能損害美國的國際形象,丹麥及格陵蘭人民的意願在此過程中被忽視,這引發了對美國行為的道德質疑:美國是否有權以強權手段強迫他國出售其領土?

香港樓市跌勢持續三年,但2025年或現轉機。特朗普對華政策或較預期溫和,美聯儲減息有利樓市,發展商減少賣樓致供應不足,加上交投量回升,樓價有望見底回升。

透過這種先吞後吐的手法,以色列成功不斷擴張自己的版圖,至今意猶未盡。現時,俄羅斯的勢力已無閒兼顧中東,而伊朗的影響力亦在消退,中東已沒有什麼力量可以制約以色列的對外擴張。

美國不是把中國視為有敵意的競爭對手嗎?特朗普不是說上任後會集中火力全方位打擊中國嗎?既然都打算開戰了,還邀請中國領導人出席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意欲何為呢?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