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招祥麒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珠海書院文學博士。現任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粵語正音推廣協會主席、香港華夏教育機構副會長、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客座教授、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副主席(原主席)、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顧問委員、上海復旦大學陳樹渠比較政治發展研究中心理事會成員、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教育界委員、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文組課程發展顧問、教育局中小學中國語文課程專責委員會主席、團結香港基金顧問、香港教育大學國學中心管委會委員、全港青年學藝比賽青年學藝社顧問及基本法盃全港中學辯論比賽籌委會主席等。著有專著《風蔚樓叢稿》、《王夫之春秋稗疏研究》、《潘尼賦研究》、《風蔚樓叢稿續編》、《十二生肖詩集》、《粵語吟誦的理論和實踐》、《風蔚樓叢稿三編》及合著本《直言可資》、《直資人語》、《改革開放40年與香港》、《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音頻編)》等,又單篇論文數十篇,分別發表於各大學學報、學術雜誌及教育局刊物內。

青松觀長廊的兩副楹聯
作者:招祥麒2023-08-26
青松觀長廊依庭園而建,漫步其間,別有天地。其間內外楹柱上滿掛對聯,徘徊細賞,契合撰者的神思,是躍動,是起伏,是靜穆,而一歸於自然,實在妙哉。
青松觀柳芳亭的兩副楹聯
作者:招祥麒2023-08-19
青松觀創立於1950年,屬全真教龍門派,道派溯源於廣東廣州至寶台。1960年購置屯門青山麒麟圍建立永久觀址,既可遊觀閒坐,也可觀賞多副名聯。以下介紹園林中柳芳亭外內的其中兩副。
大嶼山兩副大師楹聯
作者:招祥麒2023-08-13
昂坪廣場入口處有一牌樓,頂有「南天佛國」四字橫匾,兩旁柱上刻有國學大師饒宗頤於所撰並書的楹聯。 在「南天佛國牌坊」不遠處,有寶蓮寺山門牌坊,背面的內柱楹聯,有另一位國學大師陳湛銓所撰並書的楹聯。
蜘蛛在詩歌中的意趣
作者:招祥麒2023-08-05
本文由《詩經》賦、比、興的寫作手法入手,縷述古典詩中的蜘蛛世界。
鳥的天堂
作者:招祥麒2023-07-29
鳥是大自然一物,觸目可見,可是到了詩人眼中,竟生出無窮之意,發而為詩,就將一時所見所思所感的,衝破時間和空間,感發遠方,昭示來世。如此,詩歌,使鳥的生命延展永生,也就是鳥的天堂。
花花世界
作者:招祥麒2023-07-22
春花秋月,有人視而不見;有人見了,如在夢中。只有真性情,真心靈的人,才體會、感悟出僧肇「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的深意,才見得到鮮花之美,明月之美,領悟人和萬物存在的真實涵義。
延春芍藥續芳華
作者:招祥麒2023-07-16
芍藥便是如此豪麗,開在春盡夏初之時,也來爭春寵,也來僣花王,就在你慨歎花之美的同時,下一刻她就香消玉殞,那一堆如雪飄飛的落紅,連唏噓都不曾等待,便向人間拜別,將最美一刻留駐,也在最短的瞬間謝幕。
3段真情 溫暖了蘇軾
作者:招祥麒2023-07-01
原配、續弦、知己,這三位佳人,陪伴着蘇軾走過宕蕩不平的人生。蘇軾與三位夫人的鶼鰈深情,觀照出人世間最誠摯的愛情。
蘇軾的鶼鰈深情
作者:招祥麒2023-06-24
在蘇軾筆下,寫盡了無限的愛戀深情。他與3位夫人的款款情深,演繹了愛情最好的模樣。
蘇軾的超曠與誠摯
作者:招祥麒2023-06-17
讀蘇軾的詩詞,足以淨化心靈,提升氣質。以上名句,宜細讀,宜品味,更宜參悟!
「橫渠四句」的壯美
作者:招祥麒2023-06-10
「横渠四句」中所揭櫫的四種「為」,自天而人,自人而學,自學而生的萬世抱負,這是儒家哲學最終極關懷的體現,具有凜然浩瀚之氣勢美;在文句中兩兩相對,語意上層層遞進,言簡意賅,具鏗鏘有力之音律美。
兩副天后古廟的楹聯
作者:招祥麒2023-04-22
天后信仰遍及全球。香港各鄉村海灣,都很容易發現天后古廟。本文談談兩所分別建於宋朝、清朝的著名古廟──佛堂門、香港仔天后古廟門前的對聯有什麼特色。
蓬瀛仙館兩副珍藏的名聯
作者:招祥麒2023-04-15
近月來,得到仙館董事會梁德華道長等的允許,讓我有機會遍讀仙館公開展示和珍藏的對聯。以下向讀者介紹其中兩副藏聯。
李商隱《碧城三首》之一的藝術美
作者:招祥麒2023-04-08
詩人沒有直截了當地把所要表達的說出,而是採用象徵、暗示、雙關、用典等手法。乍一讀去,似覺恍惚迷離,難明所指。然而只要反覆體味,便能曲徑通幽,捕捉到詩的旨趣。
《詩經》中的春意
作者:招祥麒2023-04-01
《詩經》中的春色,用花木禽鳥比興人們的各種感情,既有美好的期盼,又顯敦厚的內心,是女子對良緣的思慕,也是男子對佳偶的傾心。延至後世,成為中國詩歌的浪漫基因。
《詩經》中的年味
作者:招祥麒2023-03-25
《詩經》作為上古社會的百科全書,其中《國風.豳風.七月》一詩反映西周早期農村一年四季農民的勞動和生活,又記載了當時一些節令風俗。我們且透過此詩,看看古人怎樣過年?
來自《詩經》的歲月靜好
作者:招祥麒2023-03-18
「唯願歲月靜好」。綿延2000多年的詩句一直在傳誦,這一份緣自《詩經》的浪漫情懷,從西周到現代,從黃河流域到香江,一闋一闋雋永的詩歌,緩緩詠出對美好生活的渴求,對恬靜和諧的傾慕。
赤松黃大仙祠的兩副楹聯
作者:招祥麒2023-03-11
赤松黃大仙祠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萬8000平方米。除主殿外、還有三聖堂、從心苑、九龍壁等,各具建築特色,祠內的牌坊亦充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
清太史桂坫的兩副楹聯
作者:招祥麒2023-03-04
桂坫於1950年為屯門青松觀撰聯,現懸於側門入口兩旁。全聯落想新穎,內涵豐富,扣緊時、地、人發揮,對仗工穩,平仄諧協,屬上佳的楹聯。
讀龔自珍《己亥雜詩》二首
作者:招祥麒2023-01-14
龔自珍,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是清代中後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和詩人。自幼受到外祖父段玉裁(1735-1815)的教導,「以經說字,以字說經」,奠定厚實的樸學基礎。
膾炙人口的《唐詩三百首》
作者:招祥麒2023-01-07
前人說讀《論語》讀得一章便得一章,讀得一句便得一句,其實,讀唐詩也如是──只要口誦心唯,有所體悟,讀得一首便得一首,其妙處如入園圃,才高者固可含英咀華,童蒙者亦得與聞香氣,掇拾花草。
40篇經典的品德價值
作者:招祥麒2022-12-31
教育局為小學提供了40篇經典詩文名曰「建議篇章」,對教育下一代有什麼影響?當中又反映了多少中華文化的道德底蘊?
陶淵明詩中的「風力」
作者:招祥麒2022-12-18
鍾嶸《詩品》論曰:「豈直為田家語耶?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陶淵明之隱之逸,乃政治環境使然,假如不是亂世,不是改朝換代,他又怎會隱忍於廬山腳下當一農民?
怎一個愁字了得:讀李清照的名句
作者:招祥麒2022-12-10
李清照善於選取日常生活所遇之物和場景片段,抒寫情懷。以上詞句,皆運筆精煉,不避口語而能清新典麗,意境優美,無論是寫景、詠物,都能曲盡其貌,取得高度概括、形象鮮明的藝術效果。
荔枝角公園嶺南之風兩位大師的名聯
作者:招祥麒2022-11-26
荔枝角公園分三期建成,最後一期為傳統嶺南風貌中式公園,其中點綴多副名家楹聯,甚具特色。
再談青山禪院山門及客堂兩聯
作者:招祥麒2022-11-19
青山禪院是香港三大古寺之一,歷史悠久。佛教文化氛圍濃厚,寺內牌匾與懸掛的楹聯句式巧妙,用意不凡。
天教心願與身違:讀李煜詞名句
作者:招祥麒2022-11-12
讀者多加體會,當自己偶有失意而生出愁、怨不快的情緒時,吟詠一下李煜的詞,相對他的愁怨,自然獲得稍寬稍解的療效。
詠「月」的名句
作者:招祥麒2022-11-05
古人詠「月」的詩句真俯拾即是。或白描,或比喻,或託興,都寫得如此優美動人。
李白詩中表現開創的藝術精神
作者:招祥麒2022-10-22
從李白詩中可以發現儒道佛的多元與包容,這對我們直視中國文化的核心是有幫助的。
從李白詩看「詩仙」的現代意義
作者:招祥麒2022-10-15
詩到李白,凡神仙游俠奇山異水名酒美人,都成他詠歌的材料。李白從小就受到道教神仙思想的薰陶,在其詩歌中多有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