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Jun 28 2025 23:17:3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劉銳紹

從事新聞工作40多年,曾長駐英國和北京採訪,跟進了由中美談判至今的整個香港回歸歷程,也親歷了與香港有密切關係的「三大群眾運動」的全過程: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左派稱為「反英抗暴」)、1989年北京民運和「六四事件」,以及2014年港人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當年在北京的報道洩露了很多官方的秘密,所以「六四」後在中共的「平亂報告」中,成為唯一被點名的香港記者。撫今追昔,經常自問:「中國人能走出歷史的怪圈嗎?」近年投入教育和文藝創作,盼中國人早日走出怪圈。
著有:《危城懇言》、《慾奴•牢獄》、《人性密碼678914》(上、下冊)(此書在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主辦的第29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中獲獎)、《點點點評習近平》、《我從六七暴動到今天》(上、下冊)(此書獲香港電台第11屆香港書獎)及《天才飛與棺材淚》(上、下冊)。

中大尋寶覓晚明
作者:劉銳紹2025-06-23
明代晚期與北宋年間相似,平民不理朝廷事,經濟文化上心頭,從而推動民生和文化藝術更上一層樓。
港隊贏在打出精神
作者:劉銳紹2025-06-16
足球令我最有感覺的,是足球精神、體育精神和奮鬥精神。當看到港隊打出精神,更小勝一球,自然皆大歡喜,我也與有榮焉。
近就是近 遠也是近
作者:劉銳紹2025-06-09
與內地人士的聰明才智相比,我真是才疏學淺,天資魯鈍。各位如心有靈犀,請替我點醒愚蒙!
留學生變成磨心
作者:劉銳紹2025-06-02
特朗普傻招亂出,自傷多於傷人。所以,這類事例只能教訓世人,不要因為看到一點不利之處,就毀了全局棋,中外如是!
失去已是平常
作者:劉銳紹2025-05-26
今天的資料就是明天的歷史,掩沒或胡亂處理都會失真和失智,貽誤後代。
時代轉變做人難
作者:劉銳紹2025-05-19
有商界朋友對我說,他們變成驚弓之鳥,皆因中美表面上暫時停戰,但實際在背後繼續打仗。商界仍在吃驚風散,不是經商的朋友也感到做人很難。英國最近又收緊移民政策,最要命的是,其實英國經濟已不斷下滑,在英國生活並不容易。
「逆成長」與「避逆成長」
作者:劉銳紹2025-05-12
「逆成長」經常見於體育運動、經濟活動等領域,但政治和社會層面則會出現其他形式的「逆成長」。
姜濤誕的趣怪現象
作者:劉銳紹2025-05-06
有一位中年人跟我說,就他的觀察,「姜濤誕」比官方組織的XX日、XX聯誼更有號召力。他經常像拉伕一樣,被邀請參加不同的地區組織活動,拿小禮物,但總沒有投入感。
思源與施恩
作者:劉銳紹2025-04-28
如果要用錢買,那麼這是交易還是施恩?姿態高的就是施恩,世俗一點就是買賣;至於買賣是否公道合理?更是見仁見智。
床頭摔跤 床尾不和
作者:劉銳紹2025-04-14
長和出售碼頭,如同夫妻鬧離婚,牽涉複雜利益糾葛。生意遭「惡霸」覬覦,當事人進退兩難。
盧國沾 小鳥高飛
作者:劉銳紹2025-03-31
盧國沾先生離開無線電視,跳槽佳視,創作《小鳥高飛》以明志。「逆境之下努力自強,是應付謠言和困難的最佳方法;無論成敗,也對自己有個交代。」這些話,可以成為所有人的座右銘。
盧詞國魂露均沾
作者:劉銳紹2025-03-24
我的第一本書,就是盧沾替我寫序的。至今,在我已完成的著作中,這是唯一我邀請朋友替我寫的序。他在序中還對我輾轉勉勵,寫道:「我知他是個實幹派,不似我,我間中開玩笑,有些事明知不可為也要說個飽,似乎說說也快樂。劉銳紹是說過便幹的。」
「蚊子丹」的回答技巧
作者:劉銳紹2025-03-17
眾所周知,怎樣提問是記者的權利,怎樣回答則是受訪者的權力,各自表現智慧和技巧,然後由受眾判斷高低。
羞辱與反羞辱
作者:劉銳紹2025-03-10
既有羞辱,當然也在反羞辱,關鍵也是出發點和方法是好是壞,是攻擊還是防衛。相信大家也聽到晏嬰的故事,他到楚國出使,但楚國看見他身材矮小,故意羞辱,請他從小門進入。晏嬰說:「我到狗國,才從狗門出入。但我今天是出使楚國嘛!」結果,楚國由大門恭迎。
文化加藝術──執字粒
作者:劉銳紹2025-03-03
展覽「細說從頭」展現香港印刷業發展歷程,從字粒到印刷機,勾起懷舊情懷。筆者重溫鉛字排版印刷,喚起50年前「執字粒」回憶。反思如何在文化傳承中找到新時代的價值。
燃點希望的告別
作者:劉銳紹2025-02-24
大家慶幸有邵家臻這樣的朋友,像《帝女花》所說:「亂世姻緣經風雨,得郎如此復何求!」所以,切勿有心栽花花不香,莫待花亡始覺香!我悼念這位曾經入獄的香港郎,又記起第一代因爭取公義而被定罪的社工馮可立。時代改變,境況相同,令人慨嘆。
民意研究治病療傷
作者:劉銳紹2025-02-17
香港民研無限期擱置所有自費研究,令人惋惜。其秉持客觀精神反映民意,為學界及各方提供重要參考。鄧小平1978年已說,他最擔心社會上一片鴉雀無聲,害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果真如此,就等如瞎子摸象,又像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新年的趣怪事
作者:劉銳紹2025-02-10
新年期間出現假扮職員討紅包現象,引發熱議。有人認為是討吉利,有人質疑是變相行乞。若非春節,是否視為偽裝騙財?屋苑管理人員是否有權禁止?此類行為的界線模糊,涉及情、理、法多方考量,值得深思。
千里之行  始於志和力
作者:劉銳紹2025-01-27
電影《香港四徑大步走》激勵人心,在72小時中完成比賽,挑戰自我極限。筆者感悟「難」與「人」之辯證,勉勵讀者量力而為,規劃人生,如同走好人生徑,傳承意志與力量。
愛!從哪裏開始?
作者:劉銳紹2025-01-20
兒童劇不是由大人演戲給兒童看,而是讓兒童參與並成為主角,才有真趣。香港戲劇工程在培養兒童戲劇細胞,也藉排演相處解決矛盾的經歷,學懂理解和愛。
數字裏的有趣故事
作者:劉銳紹2025-01-13
世界在旋轉,世事在輪迴,世人在尋找,世態在重複,不斷向前進,也會向後退,一切事在人為;有為者世人銘記,無為者很快就在記憶中消失。
2025失去與追魂
作者:劉銳紹2025-01-06
不妨在2025年開啟之際,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字,自賞也好,自勵也好。我喜歡的是「魂」字,是靈魂之魂。當你把歲月、時代、生命、善良的人性、價值和堅持放在「魂」裏,那就不怕「失去」;因為失去之後,還可創造!
聖誕新舊對比
作者:劉銳紹2024-12-30
聖誕新年雙節期間,港人北上過節盛況空前。內地說不過洋節,但其實聖誕氣氛濃厚,因要振興內部需求,政策上放鬆一點,送個大禮。
港澳的「明珠」作用
作者:劉銳紹2024-12-23
至於有人擔心澳門比香港「更聽話」,日後有利於澳門的措施可能比惠港措施更多。我想,這也是無謂的擔憂。今天無論在香港或澳門政壇,還有誰「不聽話」?
由心出發 真情至上
作者:劉銳紹2024-12-16
陳茂波清楚地以個人身份出席段崇智校長餞別宴,朋友們都說他有情有義。建制中人為什麼要跟紅頂白,削足就履呢?即使政治取向不同,但朋友還朋友,專業還專業,為什麼要讓政治分歧成為彼此接觸交流的障礙?
「官不聊生」新解
作者:劉銳紹2024-12-09
對上級來說,自己跟自己捉棋,怎樣放棋子也沒問題;有棋子被棄掉,馬上又有人漏夜趕科場,外界已見慣不怪。不過,這次換馬多了一個看點,新華社比港府更早發放消息,反映了什麼?
趣怪對聯
作者:劉銳紹2024-12-02
朋友傳話,一位人士可以出高價買書和買對聯。我感到奇怪,我替讀者寫拆名對聯,只是文場雅興,從來沒收分文,怎麼忽然變成一字千金?而且,我的新書是《夢醒癡人瘋語嘲》,怎適合名門望族閱讀?讀了只恐有污龍目!
如何破地獄?
作者:劉銳紹2024-11-25
有人說,努力把地獄變成天堂。我卻認為,與其多想死後的天堂,何不多想眼前的人間?防止人間變成地獄,不是更好嗎?
尊子夫子小孩子
作者:劉銳紹2024-11-18
教育孩子應先讓他們表達了他們的角度,接受他們的角度,才告訴他們可以有其他角度,思考更多角度。這樣的孩子將會更快樂,也會更聰明。
聽心!才知孩子苦惱
作者:劉銳紹2024-11-13
看完《聽心的孩子──好好說再見》這個話劇,感受到編劇吳乙言和導演盧偉力沒有說出來的話:一切要有心!自發愛別人、愛孩子的心!大人也要有童心,更要了解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