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Jul 22 2025 03:09:4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劉銳紹

從事新聞工作40多年,曾長駐英國和北京採訪,跟進了由中美談判至今的整個香港回歸歷程,也親歷了與香港有密切關係的「三大群眾運動」的全過程: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左派稱為「反英抗暴」)、1989年北京民運和「六四事件」,以及2014年港人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當年在北京的報道洩露了很多官方的秘密,所以「六四」後在中共的「平亂報告」中,成為唯一被點名的香港記者。撫今追昔,經常自問:「中國人能走出歷史的怪圈嗎?」近年投入教育和文藝創作,盼中國人早日走出怪圈。
著有:《危城懇言》、《慾奴•牢獄》、《人性密碼678914》(上、下冊)(此書在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主辦的第29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中獲獎)、《點點點評習近平》、《我從六七暴動到今天》(上、下冊)(此書獲香港電台第11屆香港書獎)及《天才飛與棺材淚》(上、下冊)。

畫出無限好聯想
作者:劉銳紹2024-04-08
畫中的人,不敢說是男是女,但看來是女,或有男有女;觀其動作,畫中人是因喜悅而舉手?還是因掙扎而頓足?欲鑑貌辨色,但看不見他們的面容,馬上猜測:為什麼畫師要讓他們以背示人?我沒有答案,也不會尋求答案。
文藝理解毋須惡意
作者:劉銳紹2024-03-25
我想說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官方和有公權力的人,不想看見使用公帑的事物被人調侃,諷刺,抹黑,把主觀感覺放在藝術品上,那麼,他們就不要帶頭把這種壞作風放在別人身上。
老人活腦舊聞團
作者:劉銳紹2024-03-18
這一切都是兩蚊乘車優惠帶來的,如果沒有了,只會慢慢出現更多足不出戶的老人。政府應取締不合資格的人濫用兩蚊優惠,可以引導長者不要短途搭長車;但不要諸多限制,例如乘搭次數、優惠封頂之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文物滿載古今情
作者:劉銳紹2024-03-11
更有趣的是,青花萬壽尊這個「寶」曾被人視為「草」,當作放雨傘之用,後來被專家發現,才惜寶如金。我忽然有感於心,當今世上,有多少人或物被棄如敝屣,流落民間或異鄉?他們什麼時候才重現價值,不再冷臥街心?
形勢比人強的預算案
作者:劉銳紹2024-03-04
市民會問:港府的開支是否恰當?赤字高企和儲備減少與開源節流的關係如何?也許港府有也「形勢比人強」的壓力,例如國家安全的費用、警方維穩的需要,都不能多說,但這些問題卻是市民關心的。
鐵樹夢縈梅艷芳
作者:劉銳紹2024-02-26
行街逛市,隨遇而安,閒步偶拾,只要心在人在,也可以在靜寂中發現活力,不會昏死於世俗喧嘩之中。精神地畫,畫出精神!也是保留和煥發香港生命力的方法之一。
《帝女花》可以這樣的
作者:劉銳紹2024-02-19
振興粵劇可以百花齊放,百家競藝,殊途可以同歸,無須互相排斥;傳統粵劇的精粹當然必須保留,但創新的嘗試也應得到接納的鼓勵。記得以前看過《武俠帝女花》,但商業味太重,毫無好感。
清醒面對風雪
作者:劉銳紹2024-01-29
這三次經歷教訓了我,凡事必須做好準備,不能以為年少任輕狂,玩得興起就瘋狂。尤其是面對今天前所未有的社會變局,風雪交加,真的要謀定而後動,想得清楚才幹;不能心口掛個「勇」字,衝鋒陷陣。
新的兩文一武
作者:劉銳紹2024-01-22
什麼兩文一武?其中一「文」,就是愛好書法,通過毛筆、墨跡、石硯、畫紙,練習各種字體,或學寫小幅山水。他們都說,平時工作太忙,抓住閒來的時候清靜一下,調節心情,把心中所思所想,寄託在翰墨之間。
加風罰風 無定向風
作者:劉銳紹2024-01-15
今年各種衣食住行的開支將有不同的加幅,還有4月開始的垃圾徵費。此外,政府已檢討是否開徵新稅種,又研究調整急症室收費。誰都知道,「調整」就是加價的代名詞;如此類推,其他醫療或政府收費會否逐步增加?
行山健腦一舉數得
作者:劉銳紹2024-01-08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正是此意。這樣不是把鍛煉身體,增廣見聞,舒發心情,提升智慧,聯絡友誼等多種作用連在一起嗎?後來,我竟然變成行山大隊長。
成人愛的教育
作者:劉銳紹2024-01-01
近年來,很多朋友都從童話世界和兒童世界裏尋回自我,洗滌心靈。這兩個世界可以令備受污染的成年人反老還童,重拾童心,讓性靈進入白紙,思考如何塗上新的、精神奕奕的色彩,擦去社會和心頭的烏煙瘴氣。
鬥氣鬥爭 一線之黐
作者:劉銳紹2023-12-27
常言道:教育是春風化雨,但為什麼處理校政卻不能和風細雨?反而總是急風暴雨?如果說鬥氣與鬥爭只是一線之差,倒不如說是「一線之黐」。
貢獻來自真誠
作者:劉銳紹2023-12-18
我不慣寫恭維文章,也不會為點滴事情而大書特書,但陳育華在推動英國華人子弟中文教育的長期貢獻,確值得向他送上一束隱逸的黃菊,以伴天國之靈。
我認識的政壇女將
作者:劉銳紹2023-12-11
歷史有時簡單、巧合和粗線條重複,角色不同而已,不知結果會否相同?當然,官方有其立場和例行公事,不要緊,照做。普羅大眾則感到一切平靜,安定最好,年輕人有時過於前衛,也可嘗試寬鬆一點,恩威並施,加以引導。
粵劇承傳與青年
作者:劉銳紹2023-12-04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連內容也不吸引青年,他們又怎會深究粵劇的精華呢?做手、功架、水袖、服式、頭飾、關目、唱腔等,很吸引,喜愛的人十分喜愛,但無法感受粵劇精華的人士則敬而遠之,就是眼前的現實。
如何看習拜會成果?
作者:劉銳紹2023-11-20
美國還會幻想中國由「戰狼外交」改為「綿羊外交」嗎?中國對美國的「緩和」,也會有所警惕。可見,未來最重要的是重建互信,解決「不相信」和「失信」的問題,但這又談何容易呢?
不合格的笑話
作者:劉銳紹2023-11-13
阿傻後來才知道,天體的概念已由海灘擴展到市內,並開始分區實施。而且,他開始明白,原來習慣「失去」,就可以習慣「麻木」,又可以習慣「若無其事」,更可以習慣「天作地時地作天」──關鍵是你願意不願意?
我與泰迪羅賓的「恩怨」
作者:劉銳紹2023-11-06
殊不知,數十年後的今天,我和泰迪羅賓竟然坐在一起吃飯,談起當年彼此互不相認的「江湖恩怨」,確是「一點中你怎去躲」,大家也笑起來。近日,還看了他主演的電影《4拍4家族》,發現他的悟性確比我強得多。
靠自己!?
作者:劉銳紹2023-10-30
昨天,我又到榕樹頭去,以為大家都會談新鮮熱辣的《施政報告》。誰知,大部分反應是:「與我何干?」
一帶一路如何走?
作者:劉銳紹2023-10-23
只要中國不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頭腦發熱,急於求成;相反,只要按部就班,很多計劃早晚水到渠成。現在內地民間不少人再提鄧小平當年的「二十四字方針」,包括韜光養晦,絕不當頭。目標是爭取時間,鞏固基礎。
整蠱的尋人遊戲
作者:劉銳紹2023-10-16
這位朋友對我說:「千萬不要認真地玩這種遊戲。如果認真,『戲』只會變成『氣』。何況,這種『戲』連具體人物也沒有,最後你氣得七竅生煙,但連出氣的地方也沒有。所以,倒不如留返啖氣,補充中氣,耐心看戲。
豐子愷的古與今
作者:劉銳紹2023-10-09
人生就是一條選擇題,有時有答案備用,但更多時候眼前沒有答案。所以,只能努力尋找和準確選擇,那怕中間迂迴曲折。在《豐子愷》一劇中,警句和「景句」(心從景發,景由心生)頗多,值得從中領略和思考。
逆境求勝最好看
作者:劉銳紹2023-10-02
真正的由治及興,「兩制」的順暢呼吸,誰都知道不容易,關鍵是怎樣體現和實現逆境精神。
人情味調劑生命
作者:劉銳紹2023-09-25
一個又一個的生活片段加起來,就是時代的記錄。面對人生和生活上的愁緒,人情味是五味架上的調味料,也是馬戲班演員走綱線時用的平衡杆,更是調節壓力和情緒的生活醫生。
人工智能罪案元兇
作者:劉銳紹2023-09-18
最恐怖和可恥的AI,是扭曲了的利益、政治、實力和權力的混合物。
沒有答案的宣傳戰
作者:劉銳紹2023-09-11
中國經常說國情不同,外界不能把外國元素放在中國具體環境下考量,更不能取而代之;如果張冠李戴,往往判斷失準甚至錯誤。這不是對錯或認同與否的問題,而是現實如此,所以必須從務實的角度研判,才能相對接近真相。
世界是最「弓道」的
作者:劉銳紹2023-08-28
這個世界毋須公道,只需要「弓道」──人如弓箭,強勁如弓,弓滿箭發,哪有公道可言?
災害與救災百感
作者:劉銳紹2023-08-21
有內地傳媒報道災害新聞時,主要談官方的救災工作如何深入,萬民感恩戴德;但對災民的真實怨言隻字不提。相反,報道美國災害時,則大事報道慘情;居民和反對黨指責拜登政府無能,更是大字標題。
江心抒雅育喬樺
作者:劉銳紹2023-08-14
前人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如今看了江樺合唱團的演出,我說:磨劍不計時,亮劍在一朝!只要功夫深,不負百花嬌!佇候江樺老師及其弟子日後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