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Jul 15 2025 02:27:4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劉銳紹

從事新聞工作40多年,曾長駐英國和北京採訪,跟進了由中美談判至今的整個香港回歸歷程,也親歷了與香港有密切關係的「三大群眾運動」的全過程: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左派稱為「反英抗暴」)、1989年北京民運和「六四事件」,以及2014年港人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當年在北京的報道洩露了很多官方的秘密,所以「六四」後在中共的「平亂報告」中,成為唯一被點名的香港記者。撫今追昔,經常自問:「中國人能走出歷史的怪圈嗎?」近年投入教育和文藝創作,盼中國人早日走出怪圈。
著有:《危城懇言》、《慾奴•牢獄》、《人性密碼678914》(上、下冊)(此書在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主辦的第29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中獲獎)、《點點點評習近平》、《我從六七暴動到今天》(上、下冊)(此書獲香港電台第11屆香港書獎)及《天才飛與棺材淚》(上、下冊)。

如何破地獄?
作者:劉銳紹2024-11-25
有人說,努力把地獄變成天堂。我卻認為,與其多想死後的天堂,何不多想眼前的人間?防止人間變成地獄,不是更好嗎?
尊子夫子小孩子
作者:劉銳紹2024-11-18
教育孩子應先讓他們表達了他們的角度,接受他們的角度,才告訴他們可以有其他角度,思考更多角度。這樣的孩子將會更快樂,也會更聰明。
聽心!才知孩子苦惱
作者:劉銳紹2024-11-13
看完《聽心的孩子──好好說再見》這個話劇,感受到編劇吳乙言和導演盧偉力沒有說出來的話:一切要有心!自發愛別人、愛孩子的心!大人也要有童心,更要了解童心!
萬聖節之謎與迷
作者:劉銳紹2024-11-04
在內地行走江湖,或者要跟內地交道,總之一切跟大隊,還要跟得快,跟得近,跟得上,否則就會掉隊;一不小心,還會被人抽秤,誤了正事。
跨境《帝女花》
作者:劉銳紹2024-10-28
聽過此劇導演吳國亮談粵劇藝術,承接精華不易,創新啟傳更難。但他不斷嘗試。在在說明,心、力、志、群,缺一不可;一切可以隨緣,但更可以結緣!
奇趣命運過山車
作者:劉銳紹2024-10-21
筆者與朋友談論近期香港和內地的股市,筆者認為,命運過山車在自己手中,聰明理智為尚!
尋找漂亮的新娘
作者:劉銳紹2024-10-07
近日重臨大埔新娘潭,尋找「新娘」的蹤影。這裏的潭水隱喻着很多舊雨新知對我的關顧之情,在艱難困頓之時,解我勞形之累,抒我壓抑之懷。
香港需要更多人氣
作者:劉銳紹2024-09-30
我近年已少談政治,甚至不問世事,經常行山玩水,強身健體。有時候跟年輕人到處跑,一起從各種市容風貌中尋找人生旨趣和希望。
抗憂鬱的心氣功
作者:劉銳紹2024-09-23
心態駕馭事態,眼界決定境界,主動控制被動,積極戰勝消極,又一實例也!
頌揚殘奧防自殺
作者:劉銳紹2024-09-16
我寧願看這些殘奧運動員教人心弦震動的生命力,比奧運健兒來港表演花式好看得多。前者令我感到人的潛力、意志和鬥志何等重要,必須發掘,發揮和發揚。
請關懷劏房媽媽
作者:劉銳紹2024-09-09
咬緊牙關忍着淚的劏房媽媽說完,年幼的子女上台與她們擁抱。我看得出孩子們的面容,不是埋怨命苦,而是憐惜為他們含辛茹苦的媽媽。
打唔打羽毛球呀?
作者:劉銳紹2024-09-02
有官員說,「軟對抗」一天存在,像「性教育和羽毛球」的話題都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挑起,外國乘機小事化大」。這也許說對了一半,但問題的關鍵是為什麼會出現「軟對抗」?
沖喜、衝起與鄧小平
作者:劉銳紹2024-08-26
今天回顧鄧小平一生,無論他是實用主義也好,功利主義也好,總之首先尋求存在,再尋生機;生存和活路也顧不上,還說什麼發展?更不用說什麼救世抱負、豐功偉績了。
奧運與鋤強扶弱
作者:劉銳紹2024-08-19
從人性的角度看奧運,既可提升體育觀賞水平,也可提升個人的德行水平。
體育輸出與外流
作者:劉銳紹2024-08-12
中國要成為體育大國和強國,必須全人訓練。官方要理智地看待體育運動,對觀眾也要情緒引領,否則很容易就側向一面而不及其餘。
金牌背後的全人訓練
作者:劉銳紹2024-08-05
且看江旻憓、張家朗和石偉雄,表面的分別是成功與失敗,但內在的相同則是同樣講求人的品質。他們在接受運動訓練時,也可以得到學問的培育,品學兼優,如今文武雙全;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掌握獨立思考和辨析能力。
書展中殘命復活
作者:劉銳紹2024-07-29
下筆時,書中都用感性的句語,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有時是順手拈來的心語,有時嘗試生花妙筆的文學語言,總之就是向傳世文學的角度進發。朋友笑着說:「這是脫胎換骨的你嗎?」
神奇朽木抗抑鬱
作者:劉銳紹2024-07-15
最特別的是,不同的木塊有不同的層次,色澤深淺也不同,馮孟忠於是按照這些特徵設計構圖和內容。不要以為什麼都是硬的,雕琢之前,可以用水墨畫在木板上,把傳統國畫與木刻藝術結合起來。
探秘道 慶回歸
作者:劉銳紹2024-07-08
回歸之日再行,避開市區的人潮,實在求之不得。
助粵劇走向國際
作者:劉銳紹2024-06-24
在香港,香港確是東西方文化交流之地,其他現代文化藝術可以有商業元素和贊助,可以大展拳腳。但是在推廣粵劇方面,政府可考慮鼓勵商界支持粵劇,同時也可以協助和資助粵劇向海外推廣。
港大事件如何收科
作者:劉銳紹2024-06-17
其實更重要的是要看:誰作出令高層不悅或擔心的行動愈多,誰就會愈被動。換言之,不是看自己做對或做好了多少事?而是看對手做錯了多少事?是耶非耶?天曉得!
微光可穿透裂縫
作者:劉銳紹2024-06-03
這正是一種理念的堅持,也是對心中價值的犧牲。香港人呀,「萬物有裂縫,正合光穿透!」感心的奉獻,也是眼前的熱能!
間諜從來不易明
作者:劉銳紹2024-05-27
我在過去的採訪生涯中,真的看了不知多少怵目驚心的政治殘暴和詭詐。所以,還是與政治保持距離為妙,愈遠愈好。政治從來沒有普羅大眾相信的善惡,只有爭名逐利者決戰的勝負。
港女闖戰火烏邦
作者:劉銳紹2024-05-20
她用義工的身份進入烏克蘭,與當地人溝通時,靠的是翻譯軟件;要看真這個被戰禍摧殘的國度,靠的是勇敢的當地人的協助;要感受和了解真實情況,靠的是努力從多方面掌握的資料,而不是別人「餵食」的信息。
敢創才能闖
作者:劉銳紹2024-05-13
時空交錯了,意念飄移了;真實向虛渺轉化,迷離向現實投懷;歷史中的人或事已成過去,但又在浩瀚無涯的意象雲環中巧遇和重生。劉、陶二君的作品捉摸不定,卻抓到很多思維和心寧上的堅實。這就是敢創新,才能闖新天。
姜濤誕與姜濤灣
作者:劉銳紹2024-05-06
有一句話更吸引我:「姜濤他們的表演,只有業務,沒有任務。他們有的是魅力,而不是權力。他們靠的是歌迷,而不是沉迷。」
專心創造香港傳奇
作者:劉銳紹2024-04-29
我請教該片的對白指導楊秉基,他說出他的金句:「專心就是專業!」專心致志,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完成後才停步。他的話與我的觀後感異曲同工──不要放棄,對今天的事物不要習慣失去,不要主動失憶,要努力存真。
白日下星光可燦
作者:劉銳紹2024-04-22
蓮,花之君子者也!歷史長河流到今天,漂蕩着無數清水之蓮,但別讓清蓮變成隨水而逝的浮蓮,於願足矣!
言傳身教的陳橋
作者:劉銳紹2024-04-15
原來橋叔在1967年左派暴動時,曾在新蒲崗採訪時被激烈的左派人士圍毆。他說,他一般不會厭惡左派的人,他厭惡的是當年左派的盲目和暴力,以及那種不可理喻的鬥爭思維。這是行動的內在根源,他們自己也難以駕馭。
畫出無限好聯想
作者:劉銳紹2024-04-08
畫中的人,不敢說是男是女,但看來是女,或有男有女;觀其動作,畫中人是因喜悅而舉手?還是因掙扎而頓足?欲鑑貌辨色,但看不見他們的面容,馬上猜測:為什麼畫師要讓他們以背示人?我沒有答案,也不會尋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