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23年《施政報告》特首李家超提出要將香港打造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隨後加之國際局勢變化,推波助瀾下,香港高等院校在2025年國際各項高校評比中取得傲人成果,為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奠定堅實基礎。
香港高等教育過去10年歷經風起雲湧,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已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灼見名家繼2014年舉辦創社十大校長論壇,2024年適逢成立10周年再度舉辦十大校長論壇,承蒙多位校長出席擔任分享嘉賓,十分感謝。灼見名家同時專訪13位香港高等院校現任及前任校長,今集結成《香港:走向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大學校長訪談錄》一書,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
本社特摘錄大學校長專訪精華版文章於灼見名家網站、微信公眾號刊出以饗讀者,專訪影片亦將陸續於灼見名家YouTube頻道、嗶哩嗶哩、微信短視頻及小紅書頻道播出,敬希垂注。
張翔校長接受本社專訪娓娓道來當年放棄美國柏克萊大學一流教研機會,前來香港擔任港大校長的初衷,「我認為,現在的中國需要一所真正為中國而設,同時聯通世界的全球頂尖大學,而香港因為國際化程度、英語教學環境,讓這個夢想有絕大機會在香港實現,如果有機會能為香港、為國家甚至全亞洲辦好一所世界頂尖大學,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這是我當初接下這份工作,也是迄今未變的願望。」
為國為港貢獻 破除沉痾奮力向前
在港大校長全球遴選之前,其實有其他大學也找過他去做校長,「但我沒有去,因為我覺得香港的機會非常好,儘管有挑戰,我還是願意來,若是能為香港、為國家辦好一所頂尖大學,相較我做科研,我一個人做得再好,都不如為香港大學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科研人員和學生,影響力較之我個人可以放大千倍、萬倍。」他說。
「人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選擇,我換一個賽道證明自己在管理、領導上也能有一些出色表現也不錯。在我心中,帶領港大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比我個人科研成就重要得多,這是我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章,我想真正為香港貢獻,這是我最大也是最好的願望。」

百年名校與時俱進 積極應對教育海嘯
即使校政風波不斷,港大的國際排名及聲譽近幾年仍持續上升,張校長表示,「港大連續三年被評為最國際化的大學,一個好的學校必須放諸四海尋找最優秀的人才,近幾年已吸引了一大批世界頂級科學家,這些學者對港大的生產力、學術質量、甚至校園文化的提升都起了很大作用,為港大帶來蓬勃朝氣,塑造了見賢思齊、積極向上的新文化,這些都不是用金錢能買到的。我們在港島的校區很小,但即使空間有限,我們仍積極爭取資源,目前正在蓋十幾棟大樓,包括學生宿舍、教師宿舍、實驗樓、教學樓,完工後大學空間會增加很多,環境好了,自然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港大。」
港大作為一所百年老校也必須與時俱進,張校長指出,港大致力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創新科技樞紐,並支持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作為國家與世界橋樑的地位。「國際創新中心將透過香港的地理優勢,聯繫國家及國際的科研交流,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我們的願景是透過中心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以聚集全球各地的頂尖科學家共同為人類面臨不同挑戰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我們要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香港開展源頭創新,大灣區發展應用。港大已有很好的科研成果,建立起了世界級的基礎研究創科平台,在基礎科學和應用研究連繫,將強大的上游的基礎研究轉化為對社會有用的技術,進而產業化。」
他表示:「港大擁有1000多項專利,世界上最硬的鋼是在港大發明的,納米、晶元研究在世界上也都處於領先地位,港大正在做的噴鼻式新冠疫苗亦有所突破,醫學院的教學與研究團隊不停發表創新的成果,多年來解決不少醫學難題。牙醫學院團隊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口腔照片檢測牙齦發炎,把AI檢測系統進一步推展至社區。」

成為國際高教樞紐 香港有機遇有挑戰
他說,「教育是一個專門的行業,就跟做金融、科技一樣,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點,理解這個行業是很重要的。我在大學工作將近30年,如何進行好的教學、做好科研,是我們專業的東西。我想為香港、為中國做一所頂尖的大學,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改革可能會影響到很多人的利益。儘管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但對的事還是要做下去,我是有決心做下去,儘管有很大困難。不可否認我自己也有缺點,但我會更好的傾聽大家的意見,繼續推進改革、提高效率和追求卓越,只要目標是對的,我們就不會放棄。」
2023年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香港會發展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張校長表示,「我非常同意和支持特首和特區政府的這個想法,香港有五所大學進入全球排名前100名,今年香港大學排名上升到第17,高於排名20的清華大學。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不只能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提高學術水平之餘,還能為香港帶來經濟效益及創造其他價值。如同港大最近的願景,希望未來在北部都會區有一個全球化校園,可以容納更多新學科,創造更多新文化。」
在聘請國際師資方面,他表示,「有挑戰也有機遇。有些華裔學者在國外受到當地政府一些不公正待遇,他們想回到亞洲、回到中國,香港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另外,尤其是一些西方學者,他們不喜歡當下混亂的社會,因此也願意到香港來;再者是本身對亞洲文化、中國文化有興趣的人也會來。所以保持香港社會的獨特性、多元化、國際化是非常重要的。」
新書簡介:
書名:《香港:走向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大學校長訪談錄》
編著:灼見名家傳媒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25年7月
新書發布會:
日期:2025年7月1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4時至4時45分
地點:灣仔會議展覽中心 會議室 S222-223(書展場內)
講者:
·文灼非先生(灼見名家傳媒社長)
·李子建教授(香港教育大學校長)
·何順文教授(香港恒生大學校長)
歡迎公眾現場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