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下稱協會)在最新的調查中發現,有近視的學童首次驗光平均已達165度,其中兩成兒童首次驗眼度數竟高達275度以上。更令人憂心的是,近四成受訪小學生家長的子女患有近視,高小學生平均近視200度,初小學生也達170度。

葉笑麗指出一個令人擔心的事實:「近視愈早出現,加深幅度愈大。」按此趨勢推算,現時全港16萬名6至8歲初小學童中,十年後將有逾59,000人發展為600度以上高度近視。更嚴峻的是,其中約1,900人可能遭遇視網膜脫落的風險──這種可能導致永久性視力損傷的嚴重併發症,正潛伏在看似普通的近視加深背後。

政策未完善 篩查未能普及所有兒童
為何香港兒童的近視問題每況越下?
葉笑麗直指是因為現行政策的不足:「政府雖然有提供視力篩查與健康服務,但現行框架仍不足以全面應對近視流行的趨勢。」
學童保健服務的視力篩查覆蓋率僅約65%,意味着超過三成學童未被納入保護網。因為學童保健是需要家長在課餘時間帶小朋友到保健中心進行篩查,很多家長因為工作關係或不知道學童保健的重要性,所以沒有帶小朋友前往檢查,更關鍵的是,香港缺乏基層眼科護理系統,讓小朋友能在校內接受篩查。

「目前近視管理多依賴個人醫療決策,即是家長自行决定小朋友是否需要控制近視,但沒有標準化指導方案,指導家長在甚麼情況下要替子女控制近視,導致有人能在黃金期控制近視,但卻有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葉笑麗指出許多家長對高度近視的危害認知不足,僅依賴基礎篩查,卻因缺乏詳細記錄及持續跟進,錯過了干預的黃金期。

港視光師專業水準高 科研屢獲殊榮
「香港視光師在近視管理方面的水準是排名在世界前端。」葉笑麗表示。作為香港理工大學第一屆眼科視光學學士畢業生,她深知香港視光師的專業培訓有多嚴謹和水準有多高。

「香港理工大學是本地唯一培訓視光師的高等學府,甚至有博士程度的視光學培訓。其課程設計全面且注重臨床實踐,畢業生專業水準獲澳洲等多國認可。更值得驕傲的是,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在科研方面更多次揚威海外,獲得不少獎項,例如理大研發的近視防控鏡片,曾獲日內瓦舉行的『第46屆國際發明展』奪得全場總冠軍、特別大獎及評判特別嘉許金獎。」

「如果小朋友度數增長得快,家長帶他去配控制近視鏡片,需要找受過專業訓練的視光師。」葉笑麗強調專業判斷的核心價值,「專業視光師了解兒童眼睛的生長情況,知道每一款控制近視產品的特性,能夠綜合各方面因素為孩子選擇最合適的產品。」葉笑麗說。
視光師全力支持和推動基層醫療
視光師作為基層醫療(如地區康健中心及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提供者,視光師現時負責檢查眼睛,以檢測視力缺陷、受傷徵狀、眼疾以及如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引致眼睛健康問題。葉笑麗指視光師為社區提供有效、可靠及高質素的視覺與眼睛健康服務。

協會認為政府應該強化視光師在基層醫療體系中的定位,同時有助提升市民獲得優質眼科護理服務的機會,並可長遠更有效地縮短輪候眼科專科的時間,為市民和政府節省金錢。
就近日提交立法會審議的《輔助醫療業修訂條例草案》的修訂,協會亦希望表達支持將視光師可直接轉介病人至醫院眼科專科服務之權利納入法案修訂中,以提升病人護理效率並優化醫療資源調配。
政策藍圖 五項核心建議守護孩子未來眼睛健康
為扭轉危機,協會集結一群資深香港註冊視光師(第I部分)組成工作小組,向政府提交了《香港兒童眼睛健康政策建議書》。這份藍圖包含五大關鍵策略:
第一,提升視力篩查與監測,納入眼軸長度資料,提供更準確的近視監測與預測。因為近視度數越高,眼軸的長度會越長,所以量度小朋友眼軸長度再與同年齡的小朋友眼軸長度比較,便可以預知小朋友是否比較容易加深近視。擴展校本視力篩查計劃,確保所有學生獲得標準化視力檢查。
第二, 建立基層眼科護理,制度化公共眼科護理,提供藥物(低濃度阿托品Atropine)、光學(近視控制眼鏡、隱形眼鏡、角膜塑形術orthokeratology )及生活方式干預(戶外活動規範、螢幕使用限制)。

第三,推動全港兒童全面眼科檢查,涵蓋睫狀肌麻痹驗光(放瞳檢查)、生物測量評估(量度眼軸長度)及雙眼視覺測試,以識別早期近視跡象並防止惡化。
第四,推動公私營合作,建立協調的轉介框架,公私營合作應延伸至財務支援機制,確保低收入家庭兒童能公平獲得服務。

第五,強化公眾教育推行全港近視預防宣傳,並調整教育課程,納入視力健康政策,確保學童獲得充分的戶外活動時間及規範電子螢幕使用。這些建議直擊當前體系痛點,旨在構建「早篩査、早防控、廣覆蓋」的防護網。
定期驗眼 及早發現眼疾
葉笑麗指出,定期驗眼是守護孩子視力的重要一環。建議小朋友每半年到視光中心進行綜合眼科視光檢查。「綜合眼科視光檢查是一種全面的眼睛檢查,除了驗光(近視、遠視、散光度數)外,還會檢查色覺、立體視覺、雙眼協調、視野、眼壓,以及眼睛內外健康(如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問題等)。視光師會先了解你的病歷,再用不同儀器詳細檢查,整個過程大約需時30分鐘至1小時。這樣可以及早發現眼疾,保障視力健康。視光師能通過精密儀器檢測屈光度數及眼軸變化,為近視防控提供精準導航。」

家庭護眼行動同樣刻不容緩。協會給出具體方案:牢記「20-20-20」法則,即每用電子產品20分鐘,凝視20英尺外景物20秒;每日戶外活動兩小時,自然光可促進眼內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軸異常增長;補充眼部營養素,多攝入深綠色蔬菜、胡蘿蔔、枸杞等含有豐富葉黃素的食物;以及外出時佩戴UV400太陽鏡,阻擋強烈紫外線對晶狀體的損傷。

今年六月初,葉笑麗在第五屆「亞太近視管理論壇」(Asia-Pacific Myopia Management Symposium) 獲邀作壓軸發言,她向全球專家分享了香港的近視防控策略。「推行全面兒童眼健康策略,將使香港成為全球近視防控的領先典範。」
葉笑麗呼籲家長儘早帶孩子進行專業綜合眼科視光檢查,這不僅是了解孩子當前視力狀況的關鍵一步,更是守護孩子清晰視力、預防嚴重眼疾的重要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