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Jul 24 2025 21:37:4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林本利:及早理財規劃 人人都可退休無憂

經濟學者林本利博士除了是高中經濟科天書作者外,也是學界靠儲蓄和投資提早退休的名人示範。林Sir 近月推出新書《好好理財 變老無憂》,結集心得、傳授普羅大眾退休規劃。他在接受本社訪問時深入說明如何透過退休九寶,以及「6:4」、「7:3」法則做到「退而不休亦不憂」。
採訪:羅玉萍、羅耀強 整理:鄭敏玲 攝影:文灼峰

經濟學者林本利博士(林Sir)於本年3月推出新書《好好理財 變老無憂》傳授退休規劃,第二版已付梓印行。林Sir在接受本社訪問時澄清,新書的目標讀者並非高資產的專業人士或大學畢業生,而是聚焦在香港普羅大眾,幫助月入港幣萬餘元起步的基層在職人士能透過長期規劃,在退休前後達到月入3萬的目標,相當於現時家庭收入中位數。 

《好好理財 變老無憂》以六個章節詳述退休規劃:(一)退休資產配置;(二)投資基本概念;(三)物業投資;(四)股票投資;(五)其他投資;(六)投資理財上的終極無憾。章節涵蓋退休九寶、收入分配的「6:4」法則、「7:3」比例等理財概念,林本利在專訪中詳細闡述。 

6:4法則 消費六成 儲蓄四成

書中提及,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中,平均有六成屬於私人消費支出。即一個在職人士每月的消費比例佔收入的六成,其餘四成則用以交稅、捐獻和個人投資等用途。 

林博士舉了一個實際例子說明「6:4」法則的可行性,「我看到很多基層工作月入都有15000元,做一個receptionist(前台服務員),健身室門口都貼了請人告示,(以此工作機會計算)消費六成,儲蓄四成,大概儲蓄5000至6000元,你慢慢去增加收入和儲蓄,應該可以做到的。」

林博士繼而指出,現時市民無法退休的主要原因是當今流行的躺平風氣,現在雖有「成功靠父幹」例子,有父蔭自然不愁衣食,但假如沒有父蔭、祖蔭的話,他呼籲年輕人和大家努力儲蓄和工作。 

籌劃合理的資產配署比例讓大家保本有穩固收入,又可以部分投入進取投資;林本利強調善用政府退休三寶、扣稅三寶,以及老來三寶,好好照顧退休生活。
 

7:3資產配置比例 

除了「6:4」法則,在資產配置的課題上還有「7:3」比例:七成分配於物業,另外三成投資可以依照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分配至高、中、低風險的投資項目。 

林博士指出,2018年後有銀行持續調查千萬富豪,發現40至50萬的香港千萬富豪資產配置比例中,有約七成在樓房,三成在流動資產。而流動資產的大概三成中,一成是股票,約5%至6%是債券,其他就是現金或其餘投資。  

他在得知研究結果後,即時反應是發覺頗為有趣。「我2011年決定提早退休時,我也是大概七成在樓房、一成股票、一成債券,其餘一成是現金、定存或保險的投資。所以2018年一出這個報告,都覺得很神奇,原來我的資產配置比例是典型香港人。」與本港大部分的千萬富豪資產比例不謀而合。 

要做到林博士書中所言的「退而不休亦不憂」,不僅要合理分配資產,更要妥善利用退休九寶。(鄭敏玲攝)
 

善用政府三寶助退休  

要做到「退而不休亦不憂」,林博士提醒大家不僅要合理分配資產,更要妥善利用退休九寶。九寶分別是由政府主導的退休三寶、屬於稅務優惠工具的扣稅三寶,以及屬於資產與法律保障的老來三寶,以下將根據各細分類仔細說明: 

(一)退休三寶,包括安老按揭、終身年金和保單逆按。林博士就「三寶」舉一對65歲、擁有千萬身家的夫婦為例計算說明。 

第一,安老按揭,固定息率為每100萬月收2310元。若申請安老按揭,抵押自己已完供的自住物業,700萬元樓價以固定息率計算,每月可得16170元年金,直至終老。 

第二,終身年金,計算方式為男性每購入100萬則月收5800元,女性每購入100萬則月收5300元。丈夫及妻子各購入120萬元的香港終身年金,共 240萬元,其後丈夫每月可得6960元,妻子每月可得6360元,合共13320元。 

第三,保單逆按,計劃與安老按揭相似,保單逆按提供予55歲或以上、擁有壽險保單的人士,以抵押壽險保單來獲取逆按貸款,不影響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審查。

夫婦自製退休長糧可月達4萬

林博士總結三者計算指:「把房子抵押有16000多,用240萬去買終身年金有13000多,接着剩下的60萬賺一點利息,每月夫婦再獲4250元政府的長者生活津貼,所以一對夫婦長生津就8500元,加起來差不多有4萬元。」

他又比對十多年前尚未出現退休三寶時的境況,指出千萬身家的夫婦即使能夠做到每年收取4厘股息及利息,亦不過12萬元(300萬×4%),兩人每月有1萬元,只可勉強應付基本生活所需。 

林本利指出,儘管香港人買了100多萬份醫保,但現時保險公司是賠付大於收到的保費,政府也需要處理醫療通脹問題。(Shutterstock)
 

扣稅三寶省17%稅務支出

(二)扣稅三寶,是政府稅務給受僱人士和僱主的優惠措施,包括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TVC)、合資格延期年金(QDAP)和自願醫保(VHIS)。 

第一,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TVC)。林博士強調可扣稅自願性供款是必要的,每年最高可投入六萬元,憑藉計劃可以節省17%的稅務支出,即是10200元。 

第二,合資格延期年金(QDAP)。林博士認為較年輕的市民可以選擇延期年金,QDAP在50多歲就可以開始取出使用,不用像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等到65歲。 

第三,自願醫保(VHIS)。林博士說:「這個(自願醫保計劃)其實我在1999年已經提議政府給香港市民一些誘因,讓市民可以自己去投保買一些醫療保障,就可以減輕公營部門的壓力。當年(時任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透過《哈佛報告書》建議強制推行,我經常都說香港人不喜歡強制,你給一些優惠,他們就會選擇。」

自願醫保計劃2019年推出,香港人至今購買了100多萬份醫保,他認為證明自願醫保的成效;唯政府需要處理醫療通脹問題,以及要關注現階段保險公司暫是在這方面的賠付,多於收到的保費。 

林本利表示,他在14年前退休時還沒有退休三寶,只能靠自己的積蓄和資產去產生收入。
 

做妥老來三寶 保晚年生活素質 

(三)老來三寶,包括遺囑(平安紙)、持久授權書和預設醫療指示。 

第一,遺囑(平安紙)。林博士說,香港許多市民或家族沒有妥善安排遺囑,帶來很多紛爭問題。因此他建議市民立好遺囑,避免因立遺囑人身故後出現遺產分配問題的爭拗。 

第二,持久授權書。他指出持久授權書鮮有人知,解釋指:「其實這個就是當你尚清醒時,授權一些指定人士處理你的資產。當你昏迷了或者沒有能力做決定時,有人可以幫你做決定,怎樣動用那些資產,拿錢來安排你的醫療方案和開支、支付生活費用。」

他舉例說近幾年認識兩個60多歲、有腦退化及認知障礙的朋友,要找到老人科專科醫生辦理持久授權書,安排由太太去處理財產。

林博士藉此呼籲市民趁自己清醒、有行為有能力的時候,授權辦理持久授權書,也要找律師、找醫生證明自己健全的精神狀態。 

第三,預設醫療指示。林博士指出,去年年尾通過的《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草案設有18個月過渡期,讓成年病人在有精神能力時作有關生命治療的決定,授權醫生提供或撤去相關的生命治療。例如當病人患上不能逆轉的嚴重疾病、無法康復,醫生會遵循病人意願,選擇是否需要繼續急救、插喉、身體復甦等入侵式治療項目。 

林本利提醒,理財更是要取之有道地賺錢,善用錢財。
 

取財有道 至死方休 

林博士多次強調理財不單是以本投資生財,賺回合理回報,更是要取之有道地賺錢,善用錢財,至死方休,做好財富傳承。

此外,他舉例:「我看到一些大學同事年輕時騙些房津,規定只提供予租樓的員工,他就買了樓,又造假文件稱自己租樓。你上網看(法庭紀錄和新聞),許多大學教書的有這樣情況,都是年輕時犯了錯誤,但是20年、30年後、到50多歲時才被揭發、追究。」林博士以此提醒市民不要籍偏門左道賺不義之財 ,免受牢獄之災。 

有本就有利

現今環球經濟局勢下行又不甚明朗,香港亦受影響,林博士對港人退休仍抱持樂觀態度:「單身人士透過退休三寶去自製長糧,大概每個月有兩萬多元,等於現在的工資中位數。記住已經退休了,不用再供樓,一對夫婦計共有近4萬元自製長糧。子女都長大了,亦不需要再投放在教育基金和供樓。我覺得及早規劃是可以做到的,人人都可以退休無憂。」 

對於投資,林博士引用美國著名經濟學者費沙(Irving Fisher)的理論表明,投資是犧牲當刻的消費,因此將來必會多些收入,像他的名字「本利」一樣,有本就有利。他又以存陳酒不喝則價值上升、樹木不伐則木頭長高的兩個比喻,說明只要耐心等待,必定會有所收穫,「這是大自然恆久不變的法則」。 

延伸閱讀:退休理財專家林本利:投資不一定買美股 「鱷魚潭」也可賺一成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