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Jul 28 2025 04:02:0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退休理財專家林本利:投資不一定買美股 鱷魚潭也可賺一成

林本利博士坦言:「過去20多年,如果你一直做定存,你的資產升幅其實是遠遠跑輸大市,就算恒指過去表現那麼不濟,可謂有波幅、無升幅,但持有港股都有3、4厘股息。」
採訪:羅玉萍、羅耀強

在散戶眼中,要在「鱷魚潭」的股市搵快錢,隨時成為大戶的點心,但林本利博士認為:「只要你掌握(金融)歷史的軌跡,再加上一些心理學,怎樣面對貪婪和恐懼,甚至不一定要買美股,我覺得賺一成是不難的。」

他說,相對於美股,香港的投資者比較熟悉港股,港股派息水平也不錯,只要選擇合適的股票,每年回報跑贏恒指,取得7至11%不難。

2011年,49歲的他從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一職提早退休,跟其投資有道不無關係。來到人生下半部,他創立活道教育中心,延續他基督徒的信仰,讓更多人生活過得更豐盛,當中少不了開班授徒,傳承他的投資心得。

2001年科網泡沫爆破,港息跟隨美息低走,其後雖有所回升,但不幸遇上金融海嘯,美國推出量化寬鬆(QE)放水救市,正式步入「零息時代」,幾番轉折到了2022年之後,利率才升到3、4厘水平。

單做定存 投資跑輸大市

林博士坦言:「過去20多年,如果你一直做定存,你的資產升幅其實是遠遠跑輸大市,就算恒指過去表現那麼不濟,可謂有波幅、無升幅,但持有港股都有3、4厘股息。」

他說,定存的高息也不過是近兩三年的事,眼見不少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只專注工作,辛苦賺來的高收入卻做定存,而不是將其善用,所以經常有人說現金為王(cash is king),這是非常具有誤導性。

林本利認為不少專業人士只專注工作,辛苦賺來的高收入卻只做定存,而不是將其善用。(劉思鉻攝)
 

只有善用現金 才是王道

什麼時候cash is king?就是當市況下調,你夠膽用手上現金入市,這時現金才是王道。林博士說,很多人乾拿着現金,卻不懂得趁市況下調時撈底,平白錯失了很多機會。

林博士近年多講退休理財,很多人只知他是投資專家,但早多20年前,他更是知名的經濟評論學者。在俗稱「兩電」,即中電、港燈壟斷香港電力市場的年代,他曾經發表一系列有關開放市場的文章,雖然兩電的市場壟斷地位也未被撼動,但他的敢言形象深入民心,成為最受媒體歡迎的經濟學者之一。

從早年月旦具爭議性的經濟議題,如今評論環球投資市場動向,他的投資組合也由原來集中港樓港股趨向國際化和多元化,以分散風險。2020年初他眼見大流行爆發,美股大跌,他適時將投資覆蓋至美國在內的其他市場。

林博士認為投資有必要國際化,不但要持港股,也要買一些外國股票,他首推的自然是美股。若是買樓投資的話,也可以考慮其他國家。

2014年本港發生佔中事件,2019至2020年間爆發社會運動,他當時曾提醒學生,若要在港買自住樓,便要有心理準備要長住十年,記得有位學生即時在英國購入五層樓,有三層是樓價較便宜的曼徹斯特,在倫敦也有購入,回看這個投資決定是非常正確。

香港近年政治不穩定,林本利有學生在英國購入五層樓,回看這個投資決定是非常正確。(Shutterstock)
 

環球樓市升 港樓獨憔悴

他指近年環球利率飆升,如美國供樓的按揭利息有6厘,英國也有5厘多,供樓的財政負擔非常沉重。雖然現在各國開始減息,但減幅有限,包括英美在內地區的樓價仍然堅挺,澳洲、加拿大等地甚至立法限制外國人投資買樓。然而,過去五、六年本港樓價卻有跌無升,香港的利率水平其實已經走低,近月供樓利息已跌至只有兩厘多,但樓價仍然毫無突破,這是他意料之外。

2009年金融海嘯後美股大跌,美國政府推出量化寬鬆(QE)托市,由於投資者觀望QE效果,初期兩、三年美股只是穩步向上,至2012年升勢加快。林博士自言沒有高追股票的習慣,加上他投資港股的表現亦亮麗,沒必要高追當時牛氣初現的美股。

不過,2019年後港股表現疲態畢露,他也開始順勢減持港股轉投美股,除了因為香港政經情況出現變化外,2020年3月全球大流行爆發,觸發美股大跌,也造就他當年入市美股的契機。

林博士坦言沒有高追股票的習慣。(文灼峰攝)
 

P/E10倍以下撈底港股無輸過

林博士花了兩年時間,將港股在股票的比重由十成逐步降至約七成,包括沽清手上80萬元的盈富,因為盈富不會派息,持有收息股更加划算。

他記得2025年4月7日港股市盈率(P/E)跌穿十倍,並說按以往紀錄,在十倍下撈底港股完全「無輸過」,問題只是將來港股升上12倍、13倍,還是17倍,而港股是過去平均水平是12倍,就是說在十倍下買港股,賺兩成機會非常高,若能夠膽持貨至17倍,回報更加豐厚。

他說,過去十多年恒指每年平均升1%多,但加上港股派息卻有4%回報,所以這幾年他投資港股回報也有一成以上。

投資組合跑贏恒指最多11%

他指去年恒指升17%,而他的港股投資組合跑贏恒指,賺了28%,他用了簡單篩選一些優質股的方法,長期表現可以跑贏恒指7至11%,即使有恒指全年無升跌,靠收取股息,他當年投資的回報平均也有3至4厘,現在港股累升了那麼多,他持有港股的股息率也有5至6厘,所以他說買股票能賺一成回報其實不難。

延伸閱讀:林本利:及早理財規劃 人人都可退休無憂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