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Tag: 美股

守正出奇
作者:何國良2025-07-02
有研究報告指出,因關稅政策引發的通貨膨脹壓力,將會在今年夏天陸續呈現,到時又會否令數據為本的聯儲局舉棋不定,是今年第三季市場波動的一個主要原因。
下有對策
作者:何國良2025-05-27
如果費盡心思也避免不了關稅,公司只好將關稅的衝擊轉移出去。有定價能力的公司,相信客戶需求彈性低的話,會將關稅的影響轉嫁給消費者,從而保住公司的盈利水平。公司亦會選擇跟供應商對價還價,從而以供應商的利潤來抵銷關稅的影響。
特朗普的三道板斧無新意
作者:張建雄2025-04-28
中國經多年經驗,早已相應不理。美國不知恥,死都話有得傾,可見已計窮力盡。
神仙打架
作者:何國良2025-04-25
這種強強的神仙對決,坦白的說,並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完成。哪吒不認天命與天拼也要兩集去交代,這種仙界的拉鋸,恐怕受苦的只會是我們──需要人間煙火的凡人 !
政策怪異兼內外交困 美股臨崩盤壓力
作者:陳鳳翔2025-03-14
美股3月初暴跌,市場憂慮特朗普關稅戰2.0引發經濟衰退。然而,同樣是貿易戰開啟,港股卻逆市向好。那麼,貿易戰是壓垮美股的最後一根稻草嗎?本文分析三大原因:經濟基本面堪憂、市場信心受損、政治市主導。
為何全球市值可以永遠創新高?
作者:張建雄2025-02-24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上台,看空者得勢,全球股值跌至118萬億美元。在上世紀,100萬億美元是夢幻數字,但特朗普上台,小民更不好過,MAGA也不會好到哪裏。
如何應付貿易戰2.0?
作者:張建雄2025-02-17
據聯合國報告,特朗普2018年推出關稅後,中國佔全球工業份額只是24%,2024年27%,到2030年會是45%,美國能奈何麼?
專訪雷賢達:中國科技不落後  為何資金持續湧向美科技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6
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表示,今年資金流向美股的趨勢仍會維持。他說,若中美關係能夠改善,有助緩解資金一面倒湧向美股的不健康情況。
2025年十大預測
作者:譚新強2024-12-30
新一年十大值得關注的事件涵蓋美國新管治班底、全球地緣政治、經濟和科技形勢、香港和內地發展;更提出建議,包括港府政制彎道超車,內地定下中央負債率和個人消費率提升至同樣50% GDP的雙目標。
何國良:明年利好美股是哪三大因素?今年納指七雄推動美股大漲 明年493隻滄海遺孤有翻身機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6
明年利好美股是哪三大因素?今年納指七雄推動美股大漲,明年493隻滄海遺孤有翻身機會?一起聽聽中原家族辦公室顧問何國良的分享。
溫柔而堅定
作者:何國良2024-11-20
特朗普的施政強調美國優先。在這個大背景下,除了在美國國內動手之外,當然亦不會放過她的交易對手。不過,針對中國的提案都可能是為坐進談判桌上前,努力為己方籌集籌碼的舉措而已。
跌乜買乜 升乜放乜
作者:湯文亮2024-11-13
從今次特朗普大勝來看,美國人需要有一個為他們爭取利益,比較獨裁的政府。做過談判的人都知道,與一個獨裁者談判容易過與一大堆民主人士談判,因為民主人士經常都會有新意思,本來很容易有結果,最後都被搞衰咗。
減息後港股表現勝美股
作者:施永青2024-10-01
近年來,港股表現持續低於美股,許多香港投資者選擇將資金轉向美國市場。然而,自從美國聯儲局啟動減息周期以來,投資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港股的表現反而優於美股。
譚新強:賀錦麗提出左傾經濟政策嚇怕選民 蜜月期已經結束?特朗普如果險敗 美國會發生什麼可怕事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7
過去1個月,美國以至全球市場出現波動,共和黨當然把矛頭指向賀錦麗和民主黨,反過來民主黨賴特朗普無理指控。但譚新強認為,政治不是不重要,但未必是影響市場的最重要因素。
《粵劇特朗普》長做長有
作者:譚新強2024-08-26
過去1個月,美國以至全球市場出現波動,共和黨當然把矛頭指向賀錦麗和民主黨,如他們得勢,美國經濟必遭殃,股災也無可避免。政治不是不重要,但未必是影響市場的最重要因素。
亞洲黑色星期一面面觀
作者:張建雄2024-08-08
8月5日是亞洲的黑色星期一,事實上,日本股市升了16個月,人心恐慌,VIX升38.57,投資者已經非理性。
許楨:拜登退選 共和黨奪總統寶座無懸念? 特朗普敗部復活 對華政策會再加辣? 俄烏可否止干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25
美國大選正在舉行,特朗普因槍擊事件支持度上升,7月21日拜登宣布退選。若特朗普執政上台,國際局勢將有哪些變化呢?對華政策呢?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認為,若特朗普執政,或許俄烏能止干戈。
未來40年只會大變
作者:張建雄2024-07-15
過去40年,世上出現了垃圾債券、LBO、ETF和證券化產品,成為投資主流。近年來又多了科技股,人人因此成為投資大王,真的是眼光獨到、策略優秀嗎?投資大佬憂心如焚。下一個40年,恐怕用不着投資專家了。
PPP GDP與名義GDP 哪一個更重要?
作者:譚新強2024-07-08
在和平時間,名義GDP較重要,因為貿易是以實時匯率作準的,亦跟某國家的經濟影響力有關係。但如不幸出現戰爭,就可能PPP GDP更重要,因為這決定一個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包括武器如坦克、飛彈和無人機等。
見微知著
作者:何國良2024-05-03
在算力為王的未來世界中,如何確保自己數據中心的運作不受任何外力所影響是每家企業、地區甚至國家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在當中,電力的不間斷供應至為重要。
細看中美股海安危
作者:張建雄2024-03-25
目前熱錢不流入大陸,單以銀行界為例,中國四大銀行市值總額只有6600億美元,PE在4以下,而美國摩通的市值卻高達5411億美元,PE 10.92。有那麼大距離嗎?何時才回調?是一個世界問題!
Blockchain·Metaverse·Chatbot
作者:張宗永2023-07-04
一種新科技能夠在社會上產生重大影響,必須要普及。普及之後,慢慢大家會習以為常,但不代表這種技術的沒落。反之,經過商業競爭的沉澱後,真正的王者才會出現。
殺入美國股票市場的本港品牌
作者:曾國平2023-06-20
此時雖是美國上市淡靜之時,但對日日煮這類公司來說,或許是個集資擴充的好時機。
真假高息 你識唔識?
作者:胡孟青2023-03-08
今年出現的變數實在太多,單是一個中國復常,已沖淡原有的經濟悲觀看法。很明顯,近期不論有關利率與經濟前景的課題,最新發展都在在出乎意料之外,與市場認為牢不可破的共識幾乎是兩回事。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除了估值平,港股升勢有什麼因素推動?美股何時轉勢反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30
2022年環球金融市場罕有出現「股債雙殺」,即同一年股市及債市都錄得明顯跌幅。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接受灼見名家專訪,細說今輪股債暴跌的來龍去脈,對今年市況又有何啟示?
專訪雷賢達:2022年全球罕現「股債雙殺」  對今年市況有何啟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20
2022年環球金融市場罕有出現「股債雙殺」,即同一年股市及債市都錄得明顯跌幅。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接受灼見名家專訪,細說今輪股債暴跌的來龍去脈,對今年市況又有何啟示?
公式化之亂
作者:胡孟青2022-12-14
公式化的打卡,公式化的排隊,要朝聖的可能是半廣告式被推介過的食肆等等,已經成為近年生活的一部分。沉悶又公式化的我們,遇上同樣是沉悶又公式化的市場。
誰選擇在大跌市時上市?
作者:曾國平2022-07-18
在市場均衡之下,比較好的IPO投資機會,往往只在投資者最莫財最恐懼的時候出現,當市況改善氣氛變得樂觀,IPO就會回復參差不齊大上大落的常態了。
美「薅羊毛」後 將積極解決通脹
作者:湯文亮2022-06-28
事實上,加息壓通脹只是偽命題,加息是另有任務,就是「薅羊毛」。聯儲局加息,美匯上升,美債下跌,美國就可以以折數收回以往發出的低息國債,無端端賺了一大筆。
聯儲局失策?著名經濟學家埃里安:美國正面臨雙輸局面
作者:朱雲漢2022-06-03
美國物價來到40年高峰,聯儲局採升息策略,讓投資人失去信心,連帶美股大跌,知名經濟學家更指出,美國經濟會是雙輸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