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話預早裁員還有一個好處,當經濟轉壞,其他公司裁員而自己沒有,就可以大大聲講公司同員工共渡時艱,咁困難都沒有裁員,就算賺唔到錢都可以激勵士氣,甚至贏到口碑。
中小企面對銀行抽貸壓力,即使生意獲利,亦被迫出售自用舖位套現周轉。物業估值下跌反成負累,生意人售後租回減輕財務負擔,此舉影響樓市購買力,亦是樓價下跌因素之一。儘管如此,樓市調整似已近尾聲。
2009年樓市雖然反彈,但政府同時出招,對樓市升幅有牽制作用;估計2025年樓市即使反彈,政府都唔會再出「辣招」,沒有「辣招」牽制,樓價可以升得很誇張。
如果唔擔心美國制裁或資產被凍結,去紐約上市是極之正常;但擔心的話,不如來港上市。港交所要把握這個機會,不能夠將上市條件訂得太苛刻,審批太嚴會將打算來港上市的公司送去紐約,但又不能夠太寬鬆。
地產界經常怪責報紙報憂不報喜,只會報道劈價蝕讓,不會報道「摩貨」賺錢的成交,其實是有原因。
老實說,樓市上升時賣樓,賣了之後一定會被人笑,尤其是在物業市場打滾多年的投資者,這是一個「過到自己,過唔到別人」的關卡,如果做到在沒有必要時賣樓,而樓價又低於市價,那人一定是頂級物業投資者。
勾地政策的確接近完美,但勾地者有可能為他人作嫁衣裳。首先,勾地者手上應該沒有足夠土地儲備,所以才會勾地,但土地被勾出之後,其他地產商就會計數,如果計啱條數,到拍賣時自然會舉手競投。
現在樓市情况很怪,不但是買樓時機,對於如果一個真係要賣樓的人來說,也是千載難逢賣樓的機會。大家都知道,買樓是寧買當頭起,即是現在的買家是打算買樓,換句話說,如果要賣樓,最有潛力就是那些買家。
有人話這是信仰,只要大家相信,比特幣便會值錢,情况好似當年荷蘭鬱金香,不過亦有不同之處,當年銀行是借錢畀人買鬱金香,在超槓桿效應下,鬱金香價值升上天花板,但今次比特幣飈升,唔聽到有銀行借錢畀客戶買。
從今次特朗普大勝來看,美國人需要有一個為他們爭取利益,比較獨裁的政府。做過談判的人都知道,與一個獨裁者談判容易過與一大堆民主人士談判,因為民主人士經常都會有新意思,本來很容易有結果,最後都被搞衰咗。
中小企貸款好似班減薪員工一樣,以為幫到中小企,其實是害了他們。不少中小企老闆在疫情期間本來打算執笠,但無端端得到中小企貸款,員工繼續有糧出,不過生意仍然蝕本。
原來老友亦打算交返間公屋,但有人同佢講,佢可以買私樓是因為間公屋風水好,點解要交返間公屋畀政府,就算被政府查到有私樓,到時才交回公屋還未遲。况且在香港做官的大多宅心仁厚,唔會強迫公屋租戶交返間公屋。
今次就算中央政府唔救市,都唔會出現大動亂,但倘若中央政府救市,有的股民只會愈賭愈大,股市下跌就叫政府救市,更加放膽投資股市,終有一日,中央政府是不會救市,就算想救都無能力救。
事實上,有不少香港人過往只買銀行股,現在銀行股早已不在考慮之列,甚至將手上銀行股賣走,沒有人買的銀行股,股價又點會上升?
近期,物業代理界的焦點轉向了商舖的空置問題。隨着接近12%的空置率被認為不可接受,業主被建議降低租金以促使空置率回落至接近零。通過市場競爭,業主應該更明智地選擇合適的租客,以保障商舖的長期盈利能力。
行軍打仗,當自己軍隊潰敗,最需要是一個持旗手,在亂軍之中豎起軍旗,如果軍旗不倒,士兵就會回復信心,向軍旗方向靠攏,最後會作出反攻。
在美國聯儲局大幅減息0.5厘之後,代表意猶未盡,下次繼續減息的可能性很大,換句話說,今次減息,只是減息潮開始,正正式式是「當頭跌」,如果買樓,就寧買「當頭跌」,利息下跌,樓價就會上升。
賣走蝕錢的舖位只是一個姿態,希望銀行唔好迫得太緊,銀行稍為放鬆一些,投資者就不用投降。
如果不是政府出招打壓,銀行不斷call loan兼唔借錢畀人買樓,樓市是不會太壞,雖然下跌,但跌幅是有限,現在「辣招」已撤,租金上升,人口增加,利息有望下調。
做生意或者投資者,沒有可能是長勝將軍,一定有贏有輸,就好似賭錢一樣,唔通鋪鋪都贏?如果記者只報道輸錢的投資,甚至嘲笑被訪問的人,試問當事人以後又點會接受那名記者訪問。
有人話,以往地產商很少向撻訂的買家追差額,點解今日咁無情,這是因時制宜,當日新樓買家根本是負資產者,追都冇用,最多迫他們破產。現在撻訂的買家就唔同。
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前排中)與地產代理界日前開記者會講到銀行call loan時落淚,作者認為林議員是有感而發,正是英雄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不幸的就是香港在經濟還未復原時就出現長達3年的疫情,情况就好似一個被人打傷的人,在外傷未愈的情况下患上大病,本來生病受傷,只要敷藥食藥,隔一段時間就必定會好返,但竟然有人唔准香港食藥。
這個世界原來真係有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以前銀行關注工廠有冇「便秘」,現在到香港銀行被關注點解出現「便秘」。
事實上香港樓市好似正在被抽乾的魚塘,唔使幾耐,當魚塘乾塘的時候,魚塘中的魚就會被捕捉,業主就是魚塘中的魚。
少高收入的人士,例如演藝界人士、財經界人士、醫生,甚至銀行家,他們買樓的目的並不是希望物業升值,而是物業可以保值。
過往新加坡容許巨額資金自由進出,而且私隱度高,不少中國富豪資金因此去了新加坡。現在新加坡打擊洗錢,令合法資金也不敢去新加坡,怕被誤會資金來源有問題。香港應把握這次機遇,將打算流向新加坡的資金搶回來。
如果不識得「逢三退一」,應該賺錢的生意最後可能要蝕本,甚至要全線執笠收場。
做有錢佬唔易,而且做咗有錢佬之後識做有錢佬更加唔易。
台灣網民話Nvidia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黃仁勳非常懂得請客,台灣人與香港人請客態度不同,雖然名貴菜式不代表尊重客人,但亦不能太普通,否則就是怠慢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