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Jul 09 2025 18:58:1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第五屆腹有詩書總決賽 路德會聖馬太學校(秀茂坪)奪魁

第五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總決賽圓滿結束,路德會聖馬太學校(秀茂坪)以520分奪得冠軍,英華小學以490分奪得亞軍、聖公會聖彼得小學以480分獲得季軍、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以350分獲得殿軍。
採訪:劉思鉻 攝影:文灼峰

灼見名家傳媒主辦的第五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5年6月21日(周六)假香港恒生大學葉傑全袁玉𡖖伉儷大禮堂舉行總決賽,四強對壘,最終路德會聖馬太學校(秀茂坪)以520分奪得冠軍,英華小學以490分奪得亞軍、聖公會聖彼得小學以480分獲得季軍、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以350分獲得殿軍。

潘燊昌:香港值得高水平語文比賽

灼見名家傳媒董事會主席潘燊昌博士恭喜所有晉級隊伍。他表示,比賽歷經五屆,見證着學生的中國語文能力一年比一年進步,競爭也愈來愈激烈;感謝校長、老師和家長給予機會,讓同學參與比賽提升自我。他又向眾多贊助和支持方致謝,特別是鍾志平博士連續五年支持。他亦感謝擔當出題重任的大學生,當中不少題目不簡單,甚至達到大學程度,「香港值得這麼高的水平」。

人工智能工具百出,是近年的熱門話題。潘博士認為發展五至十年後,人類的思想和文化仍然是最重要的,年輕人不要只留意科技技術的革新,而是要令它們如何輔助我們工作,對文化傳承很重要。另外,香港是中國跟國際聯繫最重要的地點,他認為學生要學習中國不同地方的文化,並期待比賽能讓大家重新認識中國文學經典中的價值所在,將之好好保存下去。

灼見名家傳媒董事會主席潘燊昌博士恭喜所有晉級隊伍。
 

文灼非:文武雙全 友誼第一

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表示,總決賽在香港恒生大學舉行別有意義,大學前身恒生商學書院當年盛出狀元,寄語參賽同學日後也能科科得A,成為狀元。他表示,要舉辦如此盛大的活動,是眾多人合作的成果,他感謝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陳煒舜博士擔任客席主持,十多家院校的中文學者擔任顧問,以及80家參與學校的支持。

曾奪取冠軍的英華小學與聖彼得小學今屆均有入圍,文灼非形容他們「不打不相識」,比賽後希望他們友誼為重,一起到順德遊學,達致文武雙全。他感謝葉問第二代弟子──梁錦棠師傅伉儷為行程設計提供寶貴意見。最後,他邀請在場所有同學朗誦《水調歌頭》,向寫出「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的詩人蘇軾致敬,讓致辭環節有全場老、少參與,別具意義。

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表示,總決賽在恒大舉行別有意義。
 

莫家豪:掌握文化底蘊 說好香港故事

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表示,看到同學對詩詞琅琅上口,感受到香港和國家的希望所在。中國致力打造「教育強國」,要達到這個目的,他指出要從幼兒教育做起,所有學界人士一起合作,營造學習知識的氛圍。他又表示,恒大的校訓為「博學篤行」,也是期望同學學習可以超越課室,到社區上體驗和實踐知識。

此外,國家希望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他勉勵年輕一代要珍惜國家的傳統歷史和文化,以至掌握其底蘊,才能與全球各地分享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寶貴的文化信念,說好香港故事。他認為是次比賽正好給予同學從不同角度學好中文,欣賞文化。

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表示,看到同學對詩詞琅琅上口,感受到香港和國家的希望所在。
 

黃韻姿:知行合一 成為高雅氣質新一代

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課程發展)黃韻姿表示對比賽主題十分欣賞,寄語同學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透過學習由內而外散發出高雅的氣質和學養的光華,這正是語文教育的目標之一。「語文教育不單是讓人掌握溝通的工具,更肩負着傳承千載智慧、陶冶情操、價值觀的任務。」她又提到,《論語》中有「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一句,認為比賽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同學能知行合一,將書中的智慧和美德融入在我們日常的行為,成為文質兼備的人。

最後,黃韻姿感謝灼見名家推動文化傳承不遺餘力,持續舉辦這個趣味與知識並重的比賽,也感謝老師默默的付出、用心教導,相信同學所讀的經典古籍,已經在心裏埋下種子,日後將學到的道理實踐出來,成為擁有高雅氣質的新一代。

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課程發展)黃韻姿感謝灼見名家推動文化傳承不遺餘力,持續舉辦這個趣味與知識並重的比賽。
 

知識見識兼備 勉勵持續進修

白玉贊助機構、鵬程慈善基金主席鍾志平博士致辭時表示,在座同學都是贏家,因為在過程中已學習兼應用到相當多知識,也豐富了比賽的經驗,因此今天的決賽是錦上添花,希望學生能繼續增進文學知識。他又讚揚這個比賽相當有意思,見證學生進步神速,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自己也從學生和顧問身上獲益良多。

鵬程慈善基金主席鍾志平博士致辭時表示,參賽同學都是贏家。
 
潘燊昌博士(右二)、文灼非社長(左二)、莫家豪教授(左一)、黃韻姿女士(右)頒授紀念品予鍾志平博士(中)。

紫檀贊助機構、中原地產亞太區主席及行政總裁黃偉雄先生形容,比賽是香港一大盛事,同學的知識水平,尤其是詩格律的知識遠超同齡人,希望同學將比賽視為表現的機會,輕鬆參賽。他表示知曉設計題目有多艱難,所以感謝多位評判,尤其是何文匯博士可謂勞苦功高。今年晉級總決賽的同學均有機會參與順德遊學之旅,稱「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同樣重要,希望比賽結束之後,同學既有知識,也有見識和自信心。

中原地產亞太區主席及行政總裁黃偉雄形容,比賽是香港一大盛事。
 
潘燊昌博士(右二)、文灼非社長(左二)、莫家豪教授(左一)、黃韻姿女士(右)頒授紀念品予黃偉雄先生(中)。
潘燊昌博士(右一)、文灼非社長(左一)頒授紀念狀予旭日集團董事楊燕芝(右二)、禾豐股份公司代表黃清霞(右三)、翰動少兒籃球總經理何潔玲(左三)、親子頭條董事總經理盧英傑(左二)。

四強對陣 旗鼓相當

總決賽採取四隊對壘制,分必答題、搶答題及挑戰題三部分,範圍涵蓋古典文學、《論語》、中國文化歷史及詩格律。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何文匯博士、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學院院長及教授方梓勳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系主任及教授潘銘基博士、香港樹仁大學助理副校長兼新聞與傳播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李家文博士、中文教育特別顧問蒲葦老師、文灼非社長六位擔任評判。

六位評判合影。

在必答題環節,何文匯博士上台抽籤決定各隊選題次序。英華小學和聖馬太學校表現優異,全部答對同獲340分領先,另外兩隊同獲270分,亦勢均力敵。進入搶答環節,落後隊伍積極搶答得分,但間有失誤,過早搶答失敗而失分;領先隊伍表現進取,得分不少,聖馬太學校以480分領先。最後,在首條挑戰題無人答對,第二條挑戰題考詩格律,只有聖彼得小學答對。

終極挑戰題考同學能否按詩格律、詞性,為一句律聯填充,只要答案符合這兩項條件即可獲分。何文匯博士上台逐一點評答案,四隊同學均答對獲分。最終,路德會聖馬太學校(秀茂坪)以520分奪得冠軍,英華小學以490分奪得亞軍、聖公會聖彼得小學以480分獲得季軍、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以350分獲得殿軍。

何文匯博士上台逐一點評四隊律聯的答案。
 

潘銘基:應對總決賽 不能只靠背誦取勝

兼任題目設計顧問的潘銘基博士賽後表示,比賽題目切合小學生的能力範圍,但當中不少涉及中學文憑試(DSE)範圍,同學都能答對,讚揚他們的表現很優秀,鼓勵同學或許可一試報考DSE。他又表示,總決賽許多題目需要同學深化理解作品的用意才能作答,不能只靠背誦,但同學答題過程中充滿自信心,可謂是戰勝比賽的關鍵。

潘銘基博士賽後表示,比賽題目不少涉及中學文憑試(DSE)範圍,讚揚他們的能力很優秀。
 

比賽橫跨大半個學年,參賽同學均付出巨大努力,而師長的支持亦不可或缺。大會分別頒發學校獎、教育獎、親子獎,予晉級總決賽的學校校長、負責老師和學生家庭代表,以茲鼓勵。另外亦有獎項嘉許最佳表現的團隊和同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隊伍和路德會聖馬太學校(秀茂坪)的文語涵同學。

潘燊昌博士(右一)、文灼非社長(左一)頒授紀念狀予六位評判。
潘燊昌博士(右一)、文灼非社長(左一)頒授腹有詩書學校獎予四位晉級總決賽的學校校長。
潘燊昌博士(右一)、文灼非社長(左一)頒授腹有詩書親子獎予四位晉級總決賽的家庭代表。
潘燊昌博士(右一)、文灼非社長(左一)頒授腹有詩書教育獎予四位晉級總決賽的學校負責教師。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奪得殿軍。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以480分獲得季軍。
英華小學以490分奪得亞軍。
路德會聖馬太學校(秀茂坪)以520分奪得冠軍。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奪得最佳團體獎。
路德會聖馬太學校(秀茂坪)的文語涵同學獲得最佳表現獎。

準決賽及總決賽將由香港電台錄影轉播,歡迎師生及家長稍後於港台電視31及網上重溫。

活動成功舉辦,有賴眾多機構贊助和支持,包括鵬程慈善基金、中原地產、伍絜宜慈善基金、禾豐股份有限公司、旭日慈善基金、淨緣慈善基金、翰動少兒籃球、親子頭條、中國太平洋保險。

另外還有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昂坪360、東華三院、法住機構、保良局、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津貼小學議會、美心集團、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飛越啟德、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香港恒生大學圖書館、海洋公園、香港教育大學、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國史教育中心(香港)、國民教育學會、教育評議會、聖公會小學校長會。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