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天空像個賭氣的孩子,任性地將雨水潑灑而下。幼稚園的走廊上,林校長的手機螢幕亮了又暗──這幾天,她凝視天氣預報的次數,恐怕已超過了整年的總和。明天就是畢業典禮,而窗外依舊響着令人心焦的雨聲。
雨勢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畢業禮前一天已經升級為雷暴加颱風一號戒備信號。林校長和團隊卻依然堅守崗位,燈火通明中,她們細緻地制定每一個雨天應變方案:包括典禮推遲的詳細安排,以及及時通知每一位來賓的計劃。次日,天空依舊陰沉,但幸而天氣保持在一號風球,各項安排有條不紊,如同風雨中穩健航行的船隻。

永不放棄並非拼命「雞娃」
當嘉賓用「永不放棄」讚揚幼稚園團隊的堅持與努力時,台下響起熱烈掌聲。這四個字彷彿一粒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圈圈漣漪,擴展至每位家長心頭的另一片焦灼──孩子升讀小一的漫長征途。
然而,「永不放棄」豈能僅淪為蒙眼前行的口號?它應該是力量與智慧的結合,缺一不可。很多二胎媽媽在交流中常說起第一次當母親時的苦澀經歷:她們把「永不放棄」理解為拼命「雞娃」,像永不停歇的引擎,堅信百折不回就能換來金榜題名。
結果卻常事與願違──孩子被壓得喘不過氣,學習的熱情熄滅,親子之間逐漸築起冷漠的高牆,甚至有孩子雖考上名校,卻因壓力導致心理問題。曾聽朋友張太太講起她女兒的故事:在奪得全港朗誦比賽冠軍的那一天,女兒卻在後台崩潰大哭:「媽媽,我其實更想畫畫。」這份執着看似堅韌,卻缺乏智慧的光芒與方向,宛如過度繃緊的弦,最終只會斷裂,奏不出和諧的樂章。

(Shutterstock)
愛與耐心缺一不可
永不放棄,其真諦其實在於一種長遠的、流動的堅持,一種不固守成規的智慧。如校方應對風雨,他們沒有固執地要求典禮必須風和日麗,而是在風暴中尋找最穩妥的航道。這份堅持,是與時間結盟,接納成長路上必然的高低起伏,允許孩子擁有適度緩行甚至偶爾繞路的權利──只要目光始終朝着前方。我丈夫的經歷恰成註腳,他在學習之初也曾遇到一些困難,但他的父母並未給他過多壓力,而是以愛與耐心自然地鼓勵他,最終他不僅克服了難關,還考上了全球四大理工學院之一──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得以追隨自己的熱忱。
典禮結束後,天空竟意外放晴,雨水洗過的世界清新澄澈。步出校門時,我驀然領悟,教育的旅程正如撐傘走過雨季:不在於是否避免風雨,而在於學會如何在風雨中找到前行的方向,並為孩子種下面對未來的勇氣與智慧,讓他們在荊棘中開出屬於自己花朵的能力。雖然有些花或許開得遲緩,但只要扎根於接納現實的土壤,沐浴着智慧與愛的陽光,終將綻放獨特而恒久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