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ug 14 2025 15:14:0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創業路上的苦與樂 揭密成功之道

《中大創業人3》收錄19個傑出創業故事,涵蓋科技創新、社會創業及家族企業傳承等多元領域。新書介紹會更邀請多位教授現場對談,分享創業路上的苦與樂。

年輕人大多抱有夢想,不願一輩子都是「打工仔」,替別人做牛做馬。創業要有想法是一件易事,但如何將虛無的概念變現,卻是重大挑戰。這條看似風光的道路上,又有多少辛酸與艱難?

第35屆書展中,中大的創業研究中心舉辦新書介紹會,推廣《中大創業人3》,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區玉輝教授,跟書中多名受訪教授在現場對談,向觀眾慷慨吐露創業密碼,分享創業路上的苦與樂。

陳家亮教授認為創業並非單純為致富,更需要抱負,勇敢跳出舒適圈。
 

心態決定一切

中大醫學院前院長、中大醫學院講座教授陳家亮教授在2019年成立創立精進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醫學專業知識與商業思維,推出醫療健康產品。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陳家亮把握市場機遇,推出口服腸道微生態配方以及非入侵性大腸癌風險檢測,迅速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暢銷品牌G-NiiB。

陳教授坦言,從學術走向創業是走出舒適圏的過程,「做醫生每天醫治的人有限,所以後來我當上教授培育出更多醫生,從而幫助更多人,如今我着手將科研落地實踐,讓更廣大的人受惠。」他認為正是這種想做「不一樣的人」的心態,推動自己走出舒適圈,並成功創業。

陳教授認為創業並非單純為致富,更需要抱負,勇敢跳出舒適圈。他認為香港有很高質素的科研人才,若港府要將香港發展成科研之都,需要跳出既有框架,才能在金融領域以外,創出更大的成就。

陳教授同時分享尋覓資金的困難,他認為比起美國,香港的創投氣氛尚在起步階段,初創公司不容易說服投資者。他分享解決辦法:「我們不只要讓投資者了解產品有多好,更需要指出市場上的痛點,思考自己的產品如何解決市場需要。目標甚至不僅是香港客戶,更應能夠適用於其他市場。」

魏濤教授指出商業世界是沒有完美的,產品和商品是兩回事。
 

將產品慢慢變為商品

中大理學院助埋院長及化學系魏濤教授創辦了奧圓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結合環保技術,生產應用於防曬化妝品及環保餐具等產品的物料。

魏教授分享當初踏上創業路對自己的衝擊,他表示以往在大學做研究,與外界接觸不多,很多學術問題是坐在辦公室這個象牙塔思考出來的,不經意將科研「追求完美」的心態應用到商業世界中。魏教授坦言他正慢慢改變以往的心態,「商業世界是沒有完美的,產品和商品是兩回事。」

「創業是一個很不同的旅程,我覺得與研究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你會開拓眼界,發掘到業界的痛點、為市場解決問題。」他表示如今除了科研之外,更需要思考如何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如何與投資者洽商、與及怎樣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

雖然兼顧教學和創業讓魏教授生活更添忙碌,但也帶來不可多得的滿足感。「以前只需專心做好教書,一天的時間能好好預算。如今有了自己業務,幾時要約見投資者、約見客戶,有時難以控制,而對方亦為自己的想法帶來很多衝擊,不過這種忙碌的過程也帶來更多的滿足感。」他更坦言以往寫論文,希望登上學術期刊傳世,如今會更想將科研落地生產推上貨架。

蘇詠芝教授認為學者轉型展開創業並非所長,所以需要很多實踐的指導,從而將理念落實執行。
 

聆聽客戶需要 提供多元服務

中大教育心理學系蘇詠芝教授利用社交機械人為自閉症兒童提供介入輔導,2019年開辦智趣伴星途,以社會企業形式為自閉症學童設計和實施個人化的學習方案。

作為社企,智趣伴星途的營運資金早期來自中大可持續知識轉移服務基金的資助,後來有賴本地家族慈善基金的支持。蘇教授坦言,中大的幫助對於學者轉型展開創業尤關重要:「對於來自象牙塔的學者,經營生意並非所長,不少人缺乏市場觸覺,需要很多實踐的指導,從而將理念落實執行。」

有別於科研生產,蘇教授指出智趣伴星途並非提供單一服務,而是從社交教育、情緒教育、家長教育等多方面出發,幫助自閉症學童。「我們要聆聽,從而量身訂製課程或服務,準備好不同的內容來配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