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ug 14 2025 22:26:1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全球政經新格局 香港如何找到定位?

港大經管學院「全球經濟與決策選擇」論壇探討香港於AI時代及全球變局下的新定位,並從貿易、科技、金融三方面,剖析香港在國際市場的優勢。
採訪:鄧杰華 圖片:港大經管學院

香港大學經營學院於6月27日舉辦「全球經濟與決策選擇」論壇暨港大CEO項目開學典禮,雲集政策制定者、學者及商界講者分享探討香港如何在AI技術發展迅速及全球政經格局急變的情況下,鞏固自身優勢及找到新定位。

梁振英表示,一國兩制是香港根本的制度及法律,其制度優勢正受國際社會及知識分子的重視。
 

把握一國兩制 港貿服務角色

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致辭時以「運河」來形容香港,表示香港一直以來不斷調整自身定位,連中國內地與國際雙方市場,在國際上擔任十分重要的角色。此舉不僅為香港經濟帶來附加價值,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指香港在國際擔任貿易方面,角色鮮明。他提及香港擁有不少國際化的地標或名稱,如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等。他補充說,香港具有近200年未間斷的貿易服務歷史,與及國際社會所信任的商譽,既非生產方也非服務方,而是作橋樑角色,力助國家長遠發展。

以葡萄酒為例,香港雖並非生產方,但卻透過貿易,讓香港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知名葡萄酒貿易中心;以中藥為例,香港作為中轉平台,售賣來自內地的中藥,為內地企業提供國際銷售平台。

梁振英表示,一國兩制是香港根本的制度及法律,其制度優勢受國際社會及知識分子的重視,是中國的制度優勢之一。梁又引述美國知名經濟學家說:「不管一個國家有多少制度,她只可能有一種貨幣」。講述一國兩制在眾多領域都發揮獨特優勢時,梁引用自身經歷,於1979年香港許多專業人士便開始到內地授課,國家1988年修改憲法允許土地使用權能出讓及轉讓,香港亦參與了相關工作。

他認為內地企業和高管要讀懂香港這本書,解決不知道的問題,學會使用香港獨有的工具及優勢,用好一國之利、兩制之便,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有更好的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沈向洋(中)認為,AI科技隨手可得,更平民化。右為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蔡洪濱教授。
 

港應培植創新科技和AI應用

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教授認為現時AI科技對比5、6年前已截然不同,ChatGPT等AI出現,讓AI科技隨手可得,更趨平民化。他認為AI不是一項技術,而是一個時代。而在未來,不會使用AI的人或將會被淘汰。

「現時的AI科技是以接近人類能力為目標,人能背誦唐詩三百首,AI也可以,甚至可以背誦更多。」他指出在這時代背景下,大學作為科研和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應積極推動創新創業文化。此外,香港連接大灣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政策優勢,為科技創新和AI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他認為大學應打開產學研的合作渠道,令各種尖端技術能夠更快地實現轉化和落地,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蔡洪濱認為,大學應幫助學生理解和應對AI深刻變革,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數字能力,使他們能夠識別和把握由AI帶來的商業機遇,從而培養新一代具備前瞻性和應變能力的未來商業領袖,推動企業和社會的持續創新與發展。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學講座陳志武教授(右)認為,香港應善用其自由港的優勢,以少監管取勝。左為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
 

善用自由港優勢 少監管吸引投資者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認為香港資本市場累積了豐富的人才、經驗和資源,基礎非常穩固她指疫情時期代,當時港交所最低的交易量不足500億。現時,有不少內地企業在本港上市,港交所正簡化相關流程,以便內地企業與國際接軌。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學講座陳志武教授認為,鑒於地緣政治變化和國內體制特色,香港有機會保持並提升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他強調港交所需要找新的定位,「不只要做金融中心,還要做怎樣的金融中心」。他認為對比現時與香港制度、市場類似的國家,如新加坡,本港較沒有特色,難吸引其他投資者或企業。

因此,他建議香港應善用其自由港的優勢,不應以「更強監管」來與其他金融中心競爭,而是相反,要靠「更少監管」取勝,以吸引其他投資者或企業,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