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灼見經濟

譚新強:特朗普欲擴大美國版圖 是否門羅主義升級版? 可以拿什麼籌碼與中國談判?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4
特朗普欲擴大美國版圖 是門羅主義升級版? 中國GDP佔美國超過一半,特朗普在中美峰會前想拿到什麼籌碼? 一起聽聽投資人譚新強的分析。
安永預測港府財赤980億元  香港大學預計2025年經濟增長2.5%至3.0%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0
安永建議可考慮向海外平台開徵電子消費稅,政府亦要審視現有稅法能否有效捕捉到非香港居民在香港提供的部分電子服務和內容中取得的收入,為香港零售業和香港網上平台創造更公平的營商環境。
內地CPI 按年升0.2%  PPI跌2.3% 陳鳳翔:可調低利率促經濟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9
按月比較,內地CPI上月持平,去年11月則跌0.6%。食品價格按年由升1%轉為跌0.5%,非食品價格由持平轉為升0.2%,消費品價格下跌0.2%,服務價格上漲0.5%。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按年升0.4%,較去年11月擴大0.1個百分點。
譚新強:2025年十大預測 特朗普2.0和馬斯克聯手將有什麼驚天舉措? 俄烏戰爭為何難以短期內結束? 美股將創歷史新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3
2024年十大值得關注事項:川普回歸影響、馬斯克崛起、俄烏戰爭、中東局勢、中國經濟、香港政制、朝鮮半島、氣候變化、美股泡沫、AI 發展。諸多不確定性,挑戰與機遇並存。
譚新強:特朗普向加拿大、墨西哥開刀 或有更深層意義? 美國為何不可能重回製造業黃金歲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6
特朗普向加拿大、墨西哥開刀 或有更深層意義? 美國為何不可能重回製造業黃金歲月?一起聽聽譚新強的分析。
傳金管局施壓銀行助新世界再融資 財經學者籲政府可介入 但要小心行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8
李兆波認為,如果動用納稅人的錢去救助可能說不通,但若然鄭氏家族願意出售周大福企業資產或以這些資產作擔保,而且救助條件辣一些的話,那麼救助新世界並非不可考慮。
中央政治局會議對2025年經濟工作的啟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0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總結2024工作成果,並研判2025年經濟發展形勢。這個會議向來被視為最高級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前奏,這兩天的民間討論,11日將會有具體報告。
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周召開為明年經濟把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6
中美貿易戰升溫,市傳內地下周三的中央經濟會議最受關注的是中國會宣布哪些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計劃,緩解美國關稅壓力。香港中文大學莊太量教授預計明年中國GDP目標維持最低為4.5%至5%。
財赤估算倍增至千億 麥萃才:留意現金會計帳目運作和經濟周期表現,建議積極開拓新市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2月2日(周一)表示,2024至25年度的財政赤字估算,由年初預計481億元倍增至約1000億元。他表示,當局會着力檢視是否有空間進一步減省開支,增加收入則作為輔助。
劉遵義發表新著 探討中國經濟發展背後是奇蹟還是泡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7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劉遵義教授日前出版新著。他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有着「邊學邊做」的獨特優勢,她能迅速從其他經濟體學習,並發展、創造更成功的經濟模式。
單偉建:美國啟動貿易戰對華影響微 反而深化中國製造業水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1
單指出,貿易戰對中國製造業加工的深度發展,實際上起著積極的影響,真正能夠遏制中國發展的不是美國。無論是貿易戰或是制裁措施,也未能阻止中國經濟的發展,真正能遏制中國發展的是政策本身有否出現問題。
梁鳳儀:積極與中東市場加強溝通 陳繁昌:中東要尋找資產多元化 譚新強:中東歐美資金規模差距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1
第二個討論環節「國際大變局」中,香港證券及事務監察委員會行政總裁梁鳳儀透露,亦有另一隻投資港股ETF會在沙特掛牌,形容是由「極具代表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發行。
全球供應鏈日益複雜 李效良教授:產品DNA概念至關重要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10
史丹福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李效良教授提到,全球供應鏈正在發生轉變和重置平衡,企業迎來三大主要機遇。
譚新強:馬斯克公然為特朗普買票 美國選舉制度愈來愈腐敗? 中國彎道超車良機 香港應重啟政改 體現制度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9
投資公司總監譚新強認為,馬斯克公然為特朗普買票,民主黨亦擅用選民私隱資料分析投票意向,美國選舉制度不但兩極化,亦愈來愈腐敗。
2024年亞洲精算大會於香港隆重揭幕 千名精算師共襄盛會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24
2024年亞洲精算大會於香港隆重揭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致開幕辭,表示香港作為亞洲金融樞紐,正處於全球風險管理和保險業務的關鍵位置,而精算師的專業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不識蒸魚的黑白大廚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17
看來香港除了要識蒸魚外,還要一個識賣橋的Master Chef,否則美食天堂的美譽也守不住。
復市首日 中央出台財政政策加強版 助燃A股牛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7
分析人士預期,中國政府將擴大公共支出,以達到刺激經濟的目標,相信可為A股瘋牛市況火上添油。
譚新強:美國為何是強勁對手 中美角力或長達過百年? 美俄核條約快到期 核軍備競賽將重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2
投資公司總監譚新強認為不論中國人或美國人,都不應過度沉迷於中美競賽中,最後誰勝誰負的結果,主要原因有3個,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央放大招救經濟 人行效法美聯儲印鈔撐股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5
莊太量教授表示,中央銀行是最後風險的承受者,不能不承擔風險,就像美國的銀行出現債務違約,美聯儲也必須釋出流動性支持的道理一樣。
譚新強:加拿大經濟為何一落千丈? 三藩市為何失去昔日風采? 美國商界CEO屬意誰當選總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5
投資公司總監譚新強上周三出席美國一場CEO峰會,大部分CEO認為美國經濟雖在放緩,但仍非常健康和將做到「軟着陸」,而80%認為賀錦麗將贏出!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美聯儲減息預示寬鬆周期開始 陳茂波:港美減息步伐未必一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9
美國聯儲局4年多以來首次減息,18日宣布公開巿場委員會(FOMC)以11比1的大比數投票決定減息0.5厘,兩位總統候選人大唱反調,賀錦麗讚好,特朗普唱衰。
內地宣布延遲退休年齡 學者稱有助減政府開支及鼓勵消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6
莊太量教授認為,隨着社會加快步入老齡及生育率下降,勞動人口將逐步萎縮,延遲退休年齡可以讓大家多工作幾年,本身有客觀需要。
中國8月通脹疲軟 莊太量指單靠減息難刺激消費 需祭出大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9
莊太量表示,這是消費信心不足的問題,需要設法提振消費信心,例如像美國直接向居民派送現金,或者出台一些更有力的政策。
美經濟數據差惹衰退擔憂 莊太量指9月減息半厘機會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4
莊太量認為,經濟疲弱不足以支持美股現價水平,若然股市跌勢加劇,或是8月非農就業報告中失業率急升至4.5%,美聯儲9月有可能減息半厘,而且會加快減息速度。
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找新機遇和新活力?這場論壇給出答案!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04
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4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員、行業領袖和財經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澳門回歸25周年、全球經濟變局、中國企業出海、資本市場破局等多個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譚新強:新加坡外交家馬凱碩怎樣建議中國應對美國不停的攻擊? 最擔心亞太地區哪些矛盾與衝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3
新加坡外交家馬凱碩教授到訪香港大學與李成教授對話。譚新強以觀眾身份參與,他認為聽馬凱碩一席話,「勝讀十年西方偏頗宣傳」。一起聽聽他怎樣理解馬凱碩的觀點。
陳啟宗:港人不能再依賴政府照顧 要發揚創業精神? 香港競爭力不再 須放棄高地價政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3
恒隆集團及恒隆地產榮譽董事長陳啟宗,回顧過往半世紀香港繁榮的兩大因素,表示回歸後港人不再拚搏,轉而對政府要求多多,是時候放棄高地價政策,擁抱創業精神。
國家統計局:1至7月住宅銷售跌近26% 葉秀亮直斷房價續跌 莊太量:人口回升,樓市便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15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透露出房地產市場景氣未恢復的信息,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也在發布會上表示,內地7月部分房地產相關指標降幅繼續收窄,但多數房地產指標仍處於下降之中,房地產市場仍處於調整中。
譚新強:美國正加速分裂 對全球經濟如何影響深遠? 民主黨臨危換馬 有哪些不確定隱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05
譚新強指出,整個美國正加速分裂,政治充滿暗湧,甚至社會出現動亂的風險也正在上升。此發展對美國固然不利,不幸對全球經濟和安全也絕非好事,可有極大和深遠影響。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譚新強:特朗普副手萬斯為何被相中做接班人? 賀錦麗支持度回升 奧巴馬妻子為何不參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26
中環資產投資基金創辦人譚新強認為,槍擊案成為特朗普最有效的宣傳廣告,選擇萬斯為副手更是神來之筆。至於民主黨是否輸定,又有什麼對策?聽聽譚新強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