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美貿易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但美對華AI產業的打壓未曾手軟。美國商務部祭出霸王條款,聲稱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華為AI晶片,都會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此舉將打擊華為於AI晶片的研發及應用。
此外,特朗普政府計劃徹底改革AI所用半導體的出口法規,拋棄了拜登時代的做法。該「AI擴散規則」於去年拜登任期屆滿前最後一周發布,原本於今年5月15日生效,但遭到美國盟友、英偉達和甲骨文等激烈反對。
根據拜登政府的倡議,將美國晶片的出口管制分為三級,第一級沒有出口限制,有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意大利、日本、荷蘭、紐西蘭、挪威、南韓、西班牙、瑞典、台灣和英國等地區。第三級則完全被禁止出口,有中國、俄羅斯、古巴、朝鮮和委內瑞拉等,第一和第三級以外的將歸入第二級,美將為晶片供應設置上限。
AI晶片出口分三級管制 遭激烈反對
美國商務部周二(13日)宣布,美國將廢除總統拜登倡議的AI擴散規則,稍後時間會發布替代方案。據美媒引述消息報道,特朗普政府正草擬新的AI晶片出口管制法規,並可能轉向與各國談判個別協議。
根據商務部的指導意見,明確「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升騰(Ascend)AI晶片都違反了美國的出口管制」。它還計劃警告公眾,允許使用美國AI晶片開發中國AI模型的潛在後果。商務部的指導意見等同於警告任何使用了含美國技術成份晶片的用家,便不能使用升騰AI晶片,這舉措無疑扼殺華為海外市場的商機。
美國商務部在聲明中解釋,由於拜登的規定「將把美國與數十個國家的外交關係降級為二線地位,從而損害美國與這些國家的外交關係」。
美國於2022年首次對向中國銷售高端晶片實施全面限制,包括禁止其他國家向中國非法途徑取得美國高端晶片,2023年出口禁令擴展至40多個國家,包括海灣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和東南亞部分地區,拜登團隊懷疑中國可以透過這些國家的中間人取得被禁止的晶片技術。

美懷疑華透過第三國走私AI晶片
根據2023年法規,這些國家必須獲得美國政府批准才能進口先進晶片。它也首次對印度、馬來西亞和波蘭等數十個國家實施晶片管制。對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等地的先進晶片總出貨量設定上限。
美國商務部強調,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將是美國AI技術與其值得信賴的盟友協作的一項大膽、包容性戰略,美方致力不讓這些技術落入美國對手的手中。
AI晶片出口管制的新版本仍處草擬階段,重點是如何監管向中國境外地區的半導體運輸。由於擔心先進晶片和AI技術可能為中國帶來軍事優勢,特朗普和拜登團隊都試圖打擊北京的半導體野心。
廢除AI擴散框架不會改變特朗普全方位針對中國的戰略方針。相反,隨着世界各國政府尋求發展國內AI能力,這將為其他國家談判自己的晶片准入提供新的機會,預計這些交易可能帶來更多投資美國的承諾,或者有助美國發揮考慮貿易談判和外交的籌碼。
拜登政府自推出AI擴散規則,便遭到AI晶片龍頭英偉達的激烈反對,並推動全面廢除該規則,英偉達認為對第三國的限制只會將他們推向中國的AI晶片產品。首席執行官黃仁勳最近表示,美國公司應該能夠向中國出售產品,他預計中國將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價值500億美元的AI晶片市場。

英偉達需為庫存減值55億美元
儘管如此,特朗普政府還是加大了針對北京科技野心的限制。它已經禁止英偉達在中國銷售其H20晶片,此舉導致該公司總值55億美元的晶片庫存減值。英偉達已向中國客戶派定心丸,將會按新技術規格要求為內地市場度身訂造新AI晶片,代替舊版的H20晶片。
據《紐約時報》披露,特朗普的中東之旅,AI晶片將成為討論的中心話題。沙特和阿聯酋等海灣國家渴望從美國公司獲得先進的AI晶片,且受到限制更少,而特朗普政府願意借AI外交促進與沙特的軍售等交易。
目前沙特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地位,雙方亦未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原本特朗普希望雙方正式建交為美阿軍售合作的先決條件,但他為爭取沙特與阿聯酋兩大產油國支持增產、打壓油價而作讓步。
白宮周二表示,美國將與沙特達成交易協議,總額為6000億美元,而其中國防軍售的部分,就達到是1420億美元,被稱為「史上最大的國防銷售協議」。來自十幾家美國國防公司將提供沙特最先進的作戰設備和服務。
而CNN有線新聞報道指白宮方面稱,軍事投資包括防空和飛彈防禦、太空系統、海軍和海岸安全以及軍事設備現代化。這是比較寬泛的說法,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設備與品項。
沙特爭取F-35戰機 遭以色列反對
沙特一直爭取獲得F-35戰機,但是仍然很困難。該戰機是JSF聯合打擊戰機計劃的成果,而以色列佔開發協力的角色,他們不會同意如此先進的戰機被潛在衝突者獲得。即使如此,白宮表示該計劃還包括「廣泛的培訓和支持,以建立沙特阿拉伯武裝部隊的能力,包括加強沙特阿拉伯軍事學院和軍事醫療服務」。
中美貿易戰宣布休戰90天後,全球股市反應正面。該協議將美國對中國進口貨的關稅由145%減至30%,而中國則將美國貨的關稅從125%降至 10%,即原本24%。
白宮稱讚最近取消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是美國的「歷史性貿易勝利」,但《華爾街日報》 將此舉形容為恥辱性的撤退,該報編委會的評論文章批評互減關稅「與其說是勝利,不如說是投降」,認為美方讓中方在談判中取得優勢。評論文章認為,儘管中美雙方將關稅稅率還原至4月2日的水平,但外國企業所詬病的中國的非關稅壁壘等貿易爭端仍未獲得解決,包括中國增值稅、針對出口的退稅和扶持戰略性產業的各類補貼。
此外,《央視》公眾號「玉淵譚天」於周二在微博發帖稱,指中國近日開展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案行動,近期還將組織一系列行動,包括早前實施出口管制的中重稀土。美國研究機構早前擔憂地指,中國稀土管制使美國無力填補稀土缺口,畢竟當下有超過九成的稀土是由中國冶煉加工。

互減關稅致中國出口激增
無論如何,中美降低彼此關稅已經引發中國製造商的出口活動激增,中國企業為趕出貨至美國急忙安排船期。
據外媒引述蘇州北昂科技聯合創辦人張艷透露,當美中經濟貿易聲明發布,美國大客的訂單立即湧入公司系統。她:「我們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但她警告說海關實施的細節仍不清楚。為了滿足需求,她的團隊已經開始預訂船位,但高需求導致貨運能力短缺,一些貿易航線報告船舶超額預訂。
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稱,美國將中國進口貨從加徵關稅145%降至30%,中國則將美國貨由125%降至10%,兩者減幅同樣為115個百分點,美方由始至終堅持芬太尼的20%關稅,雙方各自都找到下台階。
他認為,對於10%的基本關稅,中方可以理解,至於與芬太尼問題相關的20%關稅,中方雖不認同,但也明白這部分懲罰性關稅與芬太尼有關,未來可因應芬太尼的處理是否得宜而調整,但對美方其後叠加的關稅,中方堅持要有站得住腳的理由。
趙雨樂指出,如果從特朗普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談判,似乎未反映他刻意留難中國,也沒有新增任何先決條件,反映雙方已經取得一些共識。他有信心中美在未來休戰的90天,能在貿易摩擦上達成一些協議,讓各方舒一口氣。長遠而言,中美仍然會在一些關節上討價還價,但至少衡量關稅的標準已經非常清晰,美國與其他國家談判時便有據可依,如果關稅收入能在一定程度紓緩美國的債務問題,他相信美國對各國最終徵收的關稅會介乎兩成至兩成多。
趙雨樂表示:「中方從開始向美方說不,至雙方會談修好作結,為其他國家的談判提供了參考,令外界更好理解事件始末。」他說從官員簡報內容,以至股市,市場的反應屬於正面。
美眷顧英汽車業 日本感不是味兒
上月日本出口至美國的汽車已開始被徵關稅,累計為1800億日圓(約95.6億港元),日本的鋼鋁產品亦受影響,美國與日本的貿易談判立場強硬,堅持不予日本車零關稅的優惠,令談判陷入僵局。作為日本工業支柱的汽車業,一直配合美國政策,積極於當地設生產線及提供就業崗位,美國向日本汽車業加徵10%和向鋼鋁產品徵收25%,將影響日資車廠加大美國投資的計劃。
趙雨樂稱,中美貿易談判有進展,美國對英國進口汽車亦沒有刻意留難,但美國拒絕給與日本進口車「零關稅」的優惠,令作為美國鐵杆盟友的日本感到不是味兒。
日本首相石破茂日前揚言不急於與美達成貿易協議,媒體傳出他將於緩徵關稅90日限期屆滿(即7月9日)前後赴美,希望向特朗普作最後遊說。趙雨樂認為當中美談判出現突破,其他國家如日本更覺得與美國談判有議價能力,更加難以在談判退讓。
美英貿易協議附帶「毒丸條款」
不過,美英貿易協議中,針對鋼鐵與汽車的關稅減免也附帶「毒丸條款」,英國須「迅速滿足美方對供應鏈安全及相關生產設施所有權的要求」。英國官員表示,美方提出這些條件針對的是中國大陸。該協議指出,對英商品的關稅減免將取決於「第232條調查」,該調查旨在判斷特定進口產品是否及如何影響美國國家安全。
據熟悉貿易事務的政府顧問透露,儘管英國首相施紀賢政府正試圖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但今次倫敦接受華盛頓的安全條款,仍讓北京感到意外與不安。據一名不願具名的北京顧問表示:「中方需要做出回應──英國不該如此倉促就同意這項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