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本土生產的貨物對美出口甚少,故關稅對港影響小。美國當前政策的失敗,卻並不意味着香港經濟可安枕無憂,香港經濟應尋求多元化,與更多的地區發展經貿關係,才是應變之道。

資金正試圖突破框框,炒作行情亦已開始偏離基本面,但究竟什麼水平才是基本面?現實中股票的價格又幾時才會剛剛好站在基本面水平?

特朗普執政以來打出的貿易戰、俄烏和談等組合拳都接連失利,外交戰略的操盤可能便要返回美國傳統精英之手。

中美貿易戰月前雙方貿易要員在日內瓦會議,達成90日關稅暫緩執行,以促成更廣泛的貿易協議。這緩衝期間,美方動作不斷,為世界政局添變數。本社專訪港大經濟及政治學者劉寧榮教授指出兩國科技戰不會停止,中國宜開放接收人才,並可調較產業和提振政策,爭取發展。

美國貿易逆差愈來愈嚴重,特朗普削貿赤與引外資不可兼得?為什麼說特朗普打貿易戰是下錯棋?相較歐盟,中國沒有一個較統一的市場,貿易戰如何倒逼中國改革,提升產業及出口?一起聽聽劉寧榮教授的分析。

在今天的國際局面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自有能力構建一個新國際秩序。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應當跳出簡單的「誰贏誰輸」或者「誰贏得多誰輸得多」的簡單思維。我們不僅要追求國家利益,也需要追求國際利益。只有把追求國家利益和追求國際利益結合起來,中國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

面對美國長期的貿易欺壓,中國以堅定决心、頑强鬥志和戰略定力,在風雨中鍛造出完整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雖然中國現階段算是小勝,但實際上,雙方的爭持仍未結束。 90天冷靜期之前或之後仍然充滿變數,現階段很難就貿易戰的長遠影響作定論。

美國對中國發動的關稅戰反而會加快中國的崛起。特朗普的戰略失誤,將誕生一個讓中國更有發揮空間的新國際秩序。

有商界朋友對我說,他們變成驚弓之鳥,皆因中美表面上暫時停戰,但實際在背後繼續打仗。商界仍在吃驚風散,不是經商的朋友也感到做人很難。英國最近又收緊移民政策,最要命的是,其實英國經濟已不斷下滑,在英國生活並不容易。

以關稅、貿易戰為題的研討會上,莊太量教授及施永青博士指,香港宜乘機發展教育產業及旅遊業,相信可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AI晶片出口管制的新版本仍在草擬階段,重點是如何監管向中國境外地區的半導體物流運輸。由於美方擔心先進晶片和AI技術可能為中國帶來軍事優勢,特朗普和拜登團隊都試圖打擊北京的半導體野心。

中美貿易談判暫時得到共識,關稅戰暫停。但特朗普要壓迫中國仍有很多技倆? 一起聽聽政治學者陳文鴻教授的分析。

論關稅戰,中國的戰鬥力毋庸置疑;唯對抗美元霸權,中國的實力仍遠遠未足。要真正打贏貿易戰、能夠跟美國平起平坐,打破美元霸權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有一些民間的討論說,AI會代替老師,以筆者的了解,AI不但不會取代老師,在運用AI促進學與教方面,教師的位置更重要了。

美國對中國發展有什麼恐懼? 貿易戰關乎國運之爭 如何定輸贏?一起聽聽資深傳媒人、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教授陳景祥的分析。

Trump霸點知我們幾十年來練就「鐵布衫」,紮穩馬步,屏息運功,不跪不退。霸王的毒拳有若打到鐵板,反彈回自己身上,雪雪呼痛。這才覺得不好惹,想借勢降調。

美國財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將於5月8日前往瑞士,並於本周稍後時間與中國最高級經濟官員會面。中國外交部宣布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是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在訪問瑞士期間,與美方牽頭人貝森特會談。

大家唔好五十步笑一百步。當日業主買新樓時有高達30%回贈,是地產商為新買家代付高達30%印花稅,全部包括在成交價之內,並沒有將成交價與印花稅分開,令人誤會樓價是非常之高,令市民對於真正樓價沒有知情權。

當美國與中國有機會坐下來就關稅戰展開談判之際,特朗普又再掀起新火頭,今回扯到電影業。他於周日(4日)揚言,會向美國境外製作的電影徵收100%關稅。

中國不可能放棄本國利益,自我抑制產能發展,這對社會的發展與人類的進步全無好處。中國進步得快,就會刺激其他國家努力追趕,你爭我奪,人類的潛能才會得到充分發揮。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從時間緊迫性來看,特朗普及其團隊必須在90天內完成與超75個國家的談判,以應對債務到期,以及從7月開始的2026年美國中期選舉。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明年就是美國立國250周年,有人形容特朗普在100天內,摧毁了250年基業。很多人把美國跟古羅馬的共和年代(Roman Republic)沒落作比喻,認為特朗普如帝王般愈來愈專權,破壞法治、民主制度和傳統,或將令到美國走向衰落。

狗仔粉以前是家庭主婦用麵粉、開水自家按壓出來的粉團,有不同的形態,現今已有麵廠供應,像一些粗短的白麵條,像上海粗炒麵,但烹煮時間較長,所以急不來。

中國《不跪》促成抗美新戰線,貿易戰香港能危中有機?租金回報趨穩,樓市購買力何時復甦?一起聽聽資深投資專家邵志堯博士談談。

中美貿易戰持續,雙方似有重啟談判意願。美方姿態放軟,中國則堅稱未有對話。分析指,即使談判,也只是解決燃眉之急,貿易戰不會停止。美國長遠目標是遏制中國,中國需有長遠應對策略。此次中國敢於和美國正面交鋒,提升了國際形象,真正的G2格局已然形成。

商務部發言人稱,關稅戰由美方單方面發起,美方必須先取消單邊加徵關稅,雙方才有談判可能,強調任何可能的對話展開前,美方必須先糾正錯誤,不能說一套、做一套,甚至試圖以談判為幌子搞脅迫訛詐是行不通。

IMF看淡關稅戰對全球影響,為何美國受傷最重?特朗普揚言要美國再次偉大,何以美元走弱?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怎說。

中國不理睬特朗普,懶得跟他談判,十分明智。誰會願意跟一名反覆無常、談好了協議又秒速不認帳的人談判?搞笑的是,既然美國明白現時的高關稅不可持續,為何還敢提出來?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教授認為,就算沒有中國對東盟的加大力度的支持,也不認為美國依靠揮舞關稅大棒便能夠迫使東盟各國向美國屈服,並參與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孤立。美國其實是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一起聽聽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