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會談上周(5月12日)出現突破性的進展,雙方同意90天降溫期內大幅減稅,恒指衝破23000 點關口,市場氣氛旺熱。
我曾經在專欄上提到中美貿易戰戰果會分階段:第一階段,因為兩國政治體制上的分別,估計中國會佔上風;第二階段,當條款落實後,雙方的經濟調整,中國蒙受的陣痛會比美國深重;最終階段,如果美國未能夠及時「撥亂返正」,美元和美國的金融資產將喪失其傳統的避險價值,國家和企業的融資成本都會上升,國力受損。
相對起來,中國反而會受益於多邊主義抬頭,加重了她在環球經濟上的地位。(所以,相比拜登,特朗普絕對是中國的朋友。正如「侵侵」掛在嘴邊:習主席是他老友。)
雖然中國現階段算是小勝,但一如既往,特朗普仍然會堅持他是勝利者。實際上,雙方的爭持仍未結束。大家都領教過特朗普的善變, 90 天冷靜期之前或之後仍然充滿變數,現階段很難就貿易戰的長遠影響作出定論。

特朗普善變 貿易戰仍充滿變數
恒指的牛氣,其實並沒有很堅實的經濟底因。特朗普在4月2日(解放日)宣布他的關稅大攻勢,嚇破了全球股市,當天的恒指大約在23000點,與今日相近。如今股市收復失地,是否代表特朗普會取消所有的關稅呢?
雖然股市從來都不是緊貼經濟表現,一般說法是股市先行6至9個月。那麼,中國又會否長遠在這博弈上得益呢?這又回到多邊主義會否為中國創造商機的討論。
今次中方的小勝,坊間有一說法:如果美國人在感恩節前買不到禮物,特朗普的民望便會進一步遭殃。有的分析家甚至用貨運船期,來估算中國出口的消費品最遲要在什麼時候登上貨船,才能合時送抵美國,從而推測特朗普的談判時間表和底線。
打貿易戰,中美雙方在短期都要付出代價,但中國體制上的忍痛能力絕對比美國強。此外,若我們比較兩位領導人的作風,特朗普的指鹿為馬能力絕對較高,他更能夠義無反顧地推翻自己之前的言論,在談判桌上讓步。但說到底,這小勝只是漫長博弈中的一個階段而已。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