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來說,中美出現直接的衝突,總的是要在歐洲與中東結束俄烏戰爭和伊以之戰後才可能。中國不會主動與美國衝突,台海之戰不過是美國軍方的宣傳。美國在歐洲、中東的戰局未能平息之際,不會冒大風險與華開戰。
美軍不易同時在兩個戰場作戰。歐洲、中東已是兩個戰場,若在東亞與中國衝突,三個戰場同時有戰爭,美國是無法應付,戰敗的機會極大,美國不會這樣愚蠢。即使有特朗普一類總統,或比他更為狂妄的,美軍亦不會不反對總統戰令而甘冒戰敗的風險。美國不敢在台海引發衝突,中國也不急需武統,中美之戰不可能在短、中期內爆發,中國便有足夠的時間備戰,以及在和平時期加快建設。美國開戰的機會更小。
不過,美國對華還是不安心,特朗普在貿易戰中壓不倒中國,被迫讓步,怕的是中國停供稀土。故此,美國暫時只對中國徵收各國都要交的10%「對等關稅」,要延至8月12日才考慮開徵對華的特別對等關稅。延期的目的,是希望可在期內與中國談判成功,達成協議。
與華貿易國家關稅上調
可是,以中國現時的態度,還是不會有明顯的讓步。因而,美國在7月公布對部分國家徵收高於一般10%的對等關稅時,便繼續加重與華貿易關係密切國家的特別稅率,如緬甸、老撾40%,柬埔寨、泰國36%,孟加拉35%,印尼32%,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25%。
這些國家都在中國周邊,也都是與中國有最大的貿易交易和擴大潛力。俄羅斯、北韓不在此列,因已被美國全面制裁。越南則因早已讓步,取消美國進口關稅,故由原來46%降至20%,可是轉口加工出口仍要支付40%關稅。讓步之後,越南的待遇仍與東盟其他國家相近。
此外,日本、南韓仍要支付25%的對等關稅,不因她們是美國政軍盟友而獲豁免,主因是她們與中國貿易數額大,打擊她們也含有間接打擊中國的作用,且可迫使她們減少與華貿易。
美國在歐洲、中東休戰之前,對華圍堵還在加強。今次的關稅戰便是用經濟來圍堵打擊中國,並企圖藉關稅要挾,從政治上打擊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破壞中國以經貿推動的周邊國家命運(利益)共同體的發展。
特朗普的關稅戰不是胡亂一招,而是背後有更大的戰略配合,不能輕視。
原文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