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認為中國正處於崩潰的邊緣。他也這樣多次表示,北京正因他的關稅戰而「受到重創」,聲稱中國工廠正在關閉,失業率也在飆升。
作為一名撰寫中美關係超過30年的新聞人,通過觀察特朗普的誇張言辭和虛張聲勢如何未能迫使中國在貿易戰中屈服的過程,頗有些心得。
更重要的是,他的霸凌手段似乎反映出對中國及其領導層的重大誤解,這可能對未來的雙邊討論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引發了一個有趣的話題:特朗普是否就其對華戰略獲得了合理的建議?
特朗普誤解中國及其意圖
有人可能會說,在特朗普積極推進「美國優先」議程的過程中,他根本不在乎世界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如何看待他的行為。雖然這可能有一定道理,但回顧特朗普的公開演講和社交媒體帖子,就會發現他對中國及其意圖的深刻誤解。
例如,當北京在4月初開始針對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增加報復時,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媒體平台上宣稱:「中國做錯了,他們驚慌失措──這是他們不能承受的。」他把每個字都大寫,來強調他的觀點。

當中國堅定立場並誓言「戰鬥到底」時,特朗普在5月的一次採訪中聲稱「現在中國正在受到重創」,「他們完全被摧毀了。」他還聲稱中國的經濟「正在崩潰」。
他的說法顯然誇大其詞。官方數據顯示,雖然5月份中國出口確實放緩,但在對美出口下降34.5%的情況下,同比仍增長4.8%。儘管工業生產增長從4月份的6.1%放緩至5月份的5.8%,但仍然強勁,而作為衡量消費者需求的關鍵指標的零售額5月份飆升6.4%,超出預期。
雖然中國可能面臨通貨緊縮壓力,但其經濟遠未如特朗普所想像的那樣崩潰。總體而言,他嚴重低估了北京的政治策略及其忍受短期經濟挑戰的意願。
特朗普依賴偏頗信息
上個月,據報道,特朗普大幅縮減了國家安全委員會(該委員會就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事務向總統提供建議)的規模,解僱了大部分中國團隊,這似乎是為了減少那些可能反對其「美國優先」議程的人的影響力。這就引出了另一個重要問題:他是從哪裏獲得關於中國的訊息的?
特朗普對霍士新聞的喜愛是眾所周知的;在他第二個任期內,他任命了十多位霍士新聞的前主持人、記者和評論員擔任政府高級職位。這些人包括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霍士前評論員和美國眾議員圖爾茜·加巴德(Tulsi Gabbard)擔任國家情報局局長,以及霍士前商業主持人肖恩・達菲(Sean Patrick Duffy)擔任交通部長。

與此同時,像章家敦(Gordon Guthrie Chang)這樣的人──他在2001年出版的《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一書中預測中國將在2011年崩潰──繼續在霍士新聞上宣傳他的已被證實大錯特錯的理論。
4月份,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引用了章家敦的一句話,呼籲對中國徵收更激進的關稅。章曾在採訪中聲稱,中國在與特朗普的關稅戰中將輸掉一切。
這樣的誤導性觀點毋疑使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雙邊討論變得複雜。在五月的日內瓦會談後,雙方同意暫停關稅戰並建立進一步談判的框架。然而,這一框架很快就破裂了。
特朗普想主導談判 中國卻欲事先商定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中國對包括稀土在內的關鍵礦產品出口施加了限制,與此同時,中國認為美國繼續推出不利措施,例如威脅撤銷中國學生簽證和暫停銷售用於組裝中國C919飛機的技術和產品。
僵局最終在6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意與特朗普通話後得以解決。諷刺的是,就在前一天,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條帖子,稱與習近平「非常難以達成協議」。
這句話再次表明對中國政治的理解有限。雖然特朗普明確表示他想親自主導談判,但中國更希望事先商定結果。
習近平和特朗普的通話為本月早些時候在倫敦舉行的談判鋪平了道路,雙方似乎同意建立一個新的框架來實施日內瓦協議。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已經與中國達成了協議,待他和習近平最終批准。他似乎暗示中國同意向美國公司供應磁鐵和稀土金屬,而美國將放鬆對中國學生簽證的限制。

然而,事情並非表面那麼簡單。很難相信中國會僅僅為了繼續發放中國學生簽證而同意恢復稀土供應。畢竟,稀土的控制權──中國佔全球加工的90%──已成為對抗美國的重要籌碼。
更有可能的是,中國將繼續推動美國放鬆對先進芯片出口的限制,儘管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關於放鬆對中國AI芯片出口限制與稀土獲取之間不會存在「互惠交易」。
與此同時,據信,中國企業正在獲取最新人工智能芯片,因為美國的限制無意中為這些供應創造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黑市。一位業內人士將美國對人工智能芯片的限制,比作美國禁酒時代的徒勞。
正如一個流行的表情包所示,特朗普宣稱「牌都在我手裏」,習近平回答說「牌是中國製造的」。
英文版原刊於CNA網站,中譯版發布於作者Substack專頁,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