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ug 07 2025 12:22:3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加強識詐意識 養成防詐體質

──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李蔚詩警司專訪

據香港警務處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共錄得318宗內地來港學生遭電話詐騙案,損失金額高達2.35億元。在政府努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的此時,針對內地來港留學學生的詐騙卻日益猖獗,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李蔚詩警司接受本社專訪,暢談香港執法機關針對內地留學生的反詐策略部署?與內地相關部門合作情況?以及同學若懷疑或已遭詐騙該如何處理?
採訪、撰文:何瑞莉 攝影:文灼峰

近幾年隨着來港升學內地學生人數的增多,這些「港漂」不知不覺中成為電話騙案的主要受害群體之一,7月初更有「港漂」學生被騙逾千萬元巨款,凡此種種,對政府努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印象的此時,影響不容小覷。據統計,有高達八成受害者是首年來港,部分受害者甚至開學前已收到騙徒接觸,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李蔚詩警司表示,「內地學生其實不是只有來香港留學才會受騙,我們看過許多案例,內地學生去加拿大、新加坡、美國、澳洲都有受騙的情況,提醒內地同學出國的時候,一定要特別留意,提高警覺,慎防被騙。」

防騙宣導無孔不入 提防詐騙人人有責

對執法單位來說,詐騙有時比毒品交易更棘手,原因在於它極具創新性,而且無法透過合法化、監管或治療來緩解,教育或許是能起到有效幫助的方法之一。因此,香港執法部門與國家反詐中心、國家移民局及教育部合作,希望讓同學在來港留學前就已接受第一輪防騙教育,「在我們與內地聯合推出的防騙短片裏,便涵蓋了許多常見的騙案手法,譬如假冒官員、假冒公安、廉價租屋、假中介等,希望同學在申請簽證來港之前就已看過這些宣導短片。」李警司說。

反詐騙協調中心亦積極參與內地防騙教育講座,「每一場講座都會提供同學在香港生活的小貼士,好像如何租房、如何申請提款卡等。」2025年6月便參與了遼寧瀋陽的一場萬人分享會,「由於留學生的金錢都來自家長,所以學生家長也是重點宣導對象,除了剛才所說的分享會,也會透過教育部致函給所有來港留學的學生家長,提醒他們若子女遇到某些情況,或出現某些行為時,就要特別留意,子女很可能已經遇到詐騙。」

受到美國收緊國際學生留學簽證影響,估計未來會有更多內地生來港升學,對此李警司表示,「當同學來到香港之後,我們會有第二輪宣傳教育,譬如跟各大院校合作,在同學註冊入學前完成一個反詐騙網上學習套件(http://www.adccquiz.org),讓同學知道不同的騙案手法,提高警覺。」香港警方也已與香港的地產、銀行、保險業界合作,協助派發防騙宣傳資料,提醒注意香港常見的騙案手法。

內地來港學生開學前一定要完成的反詐騙網上學習套件。
內地來港學生開學前一定要完成的反詐騙網上學習套件。
 

即使政府已不乏防詐相關宣導,但詐騙集團總能以專業表演和精巧設計,讓人掉入陷阱,譬如冒充警務機關,聲稱受害人涉及非法活動,必須立即提供資訊核對;或假冒協助辦案為由,利用公權力身份,製造緊張氣氛,讓受害者感到恐慌,進而交出個人資料與錢財。隨着AI人工智能的進步,詐騙集團也變得更加聰明老練,AI技術結合變聲、換臉、翻譯工具等「深偽」(deepfake)技術,以及大量在黑市出售的遭竊個資,詐騙者便能輕鬆地在更多地方、針對更多受害者詐騙。

假官員真騙案 眼見未必為真

李警司指出,「針對內地學生最常見的詐騙手法,便是假冒內地官員或公安致電給學生,騙徒會自稱是公安或出入境管理局等內地執法機關,說同學的銀行賬戶或簽證有問題,要同學配合調查。」騙徒甚至會用一個與內地某公安局相同的電話,取得同學信任,相信自己是與真的公安對話。之後騙徒會穿上公安制服、製造公安局場景,讓同學在與其視像通話時取得進一步信任,「接下來就會叫同學配合調查,將存款匯入一個所謂安全帳戶核實查驗,實際上已將你的錢轉移至騙徒的戶口。」

李警司指出,針對內地學生最常見的詐騙手法,便是假冒內地官員或公安致電給學生。
李警司指出,針對內地學生最常見的詐騙手法,便是假冒內地官員或公安致電給學生。
 

今年開始,警方發現同學受騙較多的是一些假客服騙案,「譬如假冒網上購物或微信支付、支付寶這些平台的客服人員,以同學購買或取消某項服務為餌,讓你提供個人資料,澄清自己沒有購買某項服務。接着將電話轉接至假冒的銀行職員處,要求提供銀行密碼等相關資料,聲稱這樣才能完成退款或訂單處理。或要求受害人轉帳至一個指定戶口,或依據他提供的連結,輸入某些個資驗證,藉以盜取受害人的銀行帳戶等資訊。」

李警司印象深刻的案件之一,是有位來港留學生配合假公安辦案的事例,這位女同學聽從指示,隻身離開香港前往泰國,抵達所謂安全屋後,被要求交出手機等通訊器材,並切斷與外界聯繫。騙徒就在同一時間打電話給受害人父母,稱其女遭綁架須付贖金。幸而,香港警方在其父母報警求助後,連同泰國警方成功救出了這名女同學。「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原因是,我問她為何對騙徒深信不疑?她自己都無法解釋,配合騙徒指示只為自證清白。甚至過程中父母詢問她是否遭詐騙時,她都深信自己不是被騙。」

「實際上,騙徒會用盡不同心理手段洗腦,讓同學不會發現原來自己是被騙了。」李警司說,讓警方也因此意識到家長教育及國際合作執法的重要。當犯罪分子在多個司法管轄區間轉移資金和人員時,全球執法機制往往無法跟上罪犯的腳步,中國每年逮捕數十萬名詐欺犯,是最了解詐騙集團規模與複雜度的國家,她呼籲全球執法機關應通力合作打擊騙案。

保護自己協助他人 善用警方防騙資訊

內地生如何避免墮入詐騙陷阱?如何提高防騙意識?她提醒,「同學自我保護的第一步,就是不要洩漏個人隱私。以網購為例,若這個網站保安程度不高,個人資料就很容易被盜取;收網購包裹時也要注意不要外洩個人資料。如果有陌生人叫你轉賬,那一定是假的。」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同學在香港一定要謹記18222這個電話號碼,「如果收到任何覺得可疑的電話,儘管打18222,使用警方24小時免費諮詢服務,家長若懷疑子女受騙也可撥打這個電話求助。同時記得下載警方防騙視伏App,裏面有非常多防詐資訊。」

另一方面,許多內地同學習慣找留學中介協助申請香港的學校,「但其實中介可能也是洩漏個資的一個管道。」她說。甚或有留學中介會以80萬、100萬保證入讀港大或香港其他的大學為招攬,李警司提醒,「這些不良中介案例通常在內地發生,同學首先要查證這些留學中介機構是否合法、有信譽;其次,其實申請來香港讀書是不需要靠中介的,可以直接向學校提交申請,學生簽證也可直接在入境處網站辦理,費用也已明列其上,自己處理這些申請較委託中介辦理無疑更加安全。」

「提子,提子,提防騙子」已成為市民耳熟能詳的口號。
「提子,提子,提防騙子」已成為市民耳熟能詳的口號。
 

香港警務處、入境事務處,聯同國家移民局及國家反詐中心,自6月起已啟動「兩地聯動 天下無詐」防騙宣傳專案,「也成立了中港兩地預警群,當我們在香港發現同學受騙時,可透過這個預警群,讓內地執法機關聯繫學生家長,請家長跟子女聯繫核實是否受騙。若是內地發現同學受騙,也會將個案轉介給我們跟進,譬如今年6月就成功攔截了一名內地同學被假冒內地官員詐騙的案例。」李警司說。「如果同學已收到或懷疑是詐騙的電話,第一要立即終止通話,不可繼續跟騙徒聯絡;第二立刻撥打18222,查詢遇到的情況是不是騙案,如果你肯定自己已經受騙,要立刻到警署或透過網上電子報案中心報案。」

在兩地執法機關積極合作下,今年首5個月在警方接獲的2,574宗電話騙案中,有49人是「港漂」大學生,損失金額4,400萬港元,無論受騙人數或損失金額均較上年大幅下降四成,顯示警方的宣傳策略已取得一定成效。

反詐騙中心已訂定2025年9月為防騙月,將會到各大專院校進行防騙講座,在校園舉辦不同的實體活動推廣防騙資訊,並進行防騙成果的調研,同時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發放免費防騙錦囊。但防騙工作任重道遠,必須持續打擊及防範,「針對內地來港留學學生,香港警方今年特別與在內地非常受歡迎的『乖巧寶寶』IP合作,設計了一系列新的饅頭人宣傳品,希望吸引內地同學更加有興趣接受我們的防騙資訊。」

香港警務處準備了琳瑯滿目的防詐宣傳品,目的就是希望同學留心詐騙訊息。
 

內地留學生也可以留意香港反詐騙協調中心的小紅書、抖音以及YouTube平台,中心會持績更新針對港漂群體的反詐信息。

按此進入香港反詐騙協調中心小紅書   按此進入香港反詐騙協調中心抖音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