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多項策略性措施,香港作為亞洲盛事之都的地位正逐步鞏固。啟德體育園的開幕,為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吸引了包括Coldplay和Blackpink等世界級演唱會主辦單位,還成功舉辦了WST斯諾克大獎賽和廣受歡迎的香港七人欖球賽。據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的說法,過往許多國際盛事的主辦方因場地容量問題而不考慮香港。然而,隨着啟德體育園的啟用,香港成為主辦方的潛在首選地之一,這不僅是場地設施升級的成果,更是香港在後疫情時代振興經濟的重要一步。
旅遊業一直是香港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而盛事則是推動旅遊業增長的核心之一。從演唱會到展覽再到體育賽事,這些活動對香港經濟的貢獻有目共睹。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估算,2025年上半年舉辦的盛事預計吸引約84萬名遊客,同比增長超過50%,帶來33億港元的消費和18億港元的經濟新增價值(數據來源按此)。
設立專責盛事辦公室的必要
目前,香港的盛事協調工作主要由黃偉綸主持的盛事協調小組負責,該小組協調跨部門努力以吸引和支持重大活動。在推廣層面,香港旅遊發展局成立了盛事發展及推進部,作為盛事主辦單位的首要聯絡窗口。這些措施毋疑是正確的方向。然而,現行架構在協助主辦方解決本地舉辦活動的挑戰,以及提升盛事商業價值和延長旅客在港逗留時間方面,仍缺乏清晰的定位和主動性。
根據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特區政府目前的策略相對被動,缺乏系統化的計劃來吸引全球盛事主辦單位。該基金副總裁水志偉建議,將現有的盛事協調小組,從一個高層策略框架升格為一個永久的「盛事辦公室」。這個專責辦公室不僅可戰略性地規劃活動日曆,還可優化成本結構、提升場地利用率,並加強與業界的協調,有助於快速應對市場變化並吸引更多高端活動(報道來源按此)。
雖然我們看到國際盛事主辦單位對香港開始感興趣,但他們也不是沒有顧慮,正是需要設立專責辦公室的重要原因之一。過去一些大型活動,如Creamfields Hong Kong 2025和數碼藝術博覽會,因一些「不可控因素」被迫取消,這些負面消息為香港的盛事形象蒙上陰影。即使是經驗豐富的主辦單位,也可能因場地安排、後勤或批核程序的問題而面臨不可預見的挑戰。因此,一個一站式的盛事辦公室能夠成為國際主辦單位的可靠夥伴,協助他們應對香港的法規複雜性,並簡化跨部門的批核流程。

硬件與軟件全方位發展
這個專責辦公室應採取整體方法,從硬件(場地)和軟件(專業活動管理服務)兩方面入手,將香港打造成真正的亞洲盛事之都。在硬件方面,啟德體育園的啟用大幅提升了香港舉辦國際活動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這些設施來最大化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
軟件方面,專業活動管理專才的不足,已成為制約香港盛事發展的一大瓶頸,例如最近在啟德體育園舉行的世界斯諾克大獎賽中,一場安排於晚上10點的比賽因場地午夜宵禁而未能完成,暴露了運營規劃的缺陷。雖然主辦方須為此承擔主要責任,但場地運營方ASM Global本應擔當把關者角色,提醒主辦方相關風險及後果。這反映了香港在專業活動管理人才方面的短缺。
政府雖然未必需要直接參與行業培訓,但應積極促進人才發展,確保有足夠的專業人力資源支持盛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這與《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 2.0》的願景高度契合,能提升香港作為世界級盛事中心的地位。
加強旅客體驗與活動溢出效應
盛事對航空、酒店及過境旅遊行業的正面影響毋庸置疑,但如何進一步促使旅客增加消費,則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例如,許多音樂會和體育賽事的觀眾僅為了活動而來港,活動結束後便迅速離開。若能深入了解這些旅客的需求,並提供針對的產品和服務,便有機會釋放這部分未開發的經濟潛力。
此外,「活動溢出效應」的概念亦值得香港借鑒。透過將會展活動(MICE,即會議[Meetings]、獎勵[Incentives]、討論會[Conferences]和展覽[Exhibitions])與音樂會或體育賽事結合,可有效延長旅客的逗留時間,例如在疫情前,國際企業房地產協會CORNET Global亞洲太平洋峰會曾安排在香港七人欖球賽前後舉行,成功吸引了大量商務旅客延長留港行程,提升消費水平。這正是香港需要一個中央機構來協調這些協同效應的原因。
香港的盛事策略已初見成效,但要充分釋放其潛力,仍須更大的專注和投入。設立一個專責的盛事辦公室,配備明確的關鍵績效指標(KPI)、精簡的流程,以及推動經濟效益的使命,將確保香港不僅僅是活動的舉辦地,而是能夠戰略性地利用盛事帶來長遠的經濟和社會收益。增加遊客數量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機遇在於促使遊客增加消費,從而為香港帶來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動力。
作者簡介:
殷暉,香港恒生大學市場學系高級講師,擁有逾30年專業及學術經驗,曾在港鐵公司、怡和集團、貿易發展局、香港總商會及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擔任不同職務。1994年獲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商業學士,2011年獲香港浸會大學公司管治及董事學碩士。現任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政策倡議及研究委員會聯席主席、《中國日報》(香港版)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