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ug 19 2025 23:26:1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可再生柴油香港新篇章:審視機遇與挑戰

可再生柴油目前是企業綠色轉型的關鍵減碳工具。儘管市場需求殷切,但香港可再生柴油發展仍處於「政策等待期」,在實際應用層面上,前路依然充滿挑戰。
撰文:劉敏智(政策及研究主管)、韓思琦(政策及研究助理經理)

可再生柴油(Renewable Diesel或HVO),是重工業與運輸業等難以減排的行業減碳和邁向碳中和的主要過渡方案。商界環保協會於2025年5月發布香港生物柴油及可再生柴油最新研究,深入探討了生物柴油和可再生柴油在香港的發展潛力、在地應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可行的發展路線圖。

市場潛力獲證實 減排效益顯著

商界環保協會深入分析了市場需求,發現企業對於使用可再生柴油存在顯着的興趣,當中物流、建造及公共交通等高度依賴柴油發動的行業,均普遍認同這是一種可行的減碳方案。可再生柴油最大吸引力在於其「即用」特性,化學性質與傳統柴油幾乎無異,可在無需改裝常規柴油引擎或更換現有設備的情況下作替代燃料直接使用。這大大降低了企業綠色轉型的門檻與前期成本。

可再生柴油另一項更關鍵的優勢在於其環保效益。從原材料種植或廢油回收到最終燃燒的整個生命周期計算,使用可再生柴油(依原材料類型及測算方法而定)可較常規柴油減少高達90%的溫室氣體排放。對於那些需要履行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責任,卻又難以一步到位全面電氣化的企業而言,這無疑是當下最實際的過渡方案。能源供應商亦已意識到市場潛力,並表示將致力提升燃料的可及性及加強公眾教育,與市場一同推動這場能源轉型。

香港現行法律尚未正式承認可再生柴油為合法的車用燃料。(Shutterstock)
 

國際成功案例的啟示

放眼國際,可再生柴油的應用已相當成熟。在歐洲,尤其在瑞典等北歐國家,強而有力的政策《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I)與清晰的減碳目標,驅動了可再生柴油在公共交通和重型貨運領域的廣泛應用。這些先行者的經驗證明,只要有明確的法規框架和有效的經濟誘因,可再生柴油的市場潛力便能轉化為實質的環保貢獻,為香港的推廣路徑提供了寶貴參考。

在港擴大用可再生柴油的挑戰

儘管市場需求殷切,但在香港的實際應用層面,前路依然充滿挑戰。當前市場面臨四大核心障礙:

  1. 法律法規滯後
    香港現行的《空氣污染管制(汽車燃料)規例》(Cap 311L)尚未正式承認可再生柴油為合法的車用燃料,其技術標準仍基於較舊的柴油標準,未能與國際通用的HVO標準(如EN15940)接軌。法律地位的不明確,阻礙了道路交通的商業應用。

  2. 成本差距顯著
    目前,可再生柴油的價格遠高於傳統柴油。在缺乏政府政策方向、補貼、稅務寬減等有效經濟鼓勵措施的情況下,高昂的成本讓絕大多數企業望而卻步。

  3. 供應鏈與基礎設施不足
    香港目前缺乏本地生產能力,完全依賴進口,令使用者對供應穩定性存疑慮。同時,可再生柴油的加注點太少,不便於車隊的日常營運,也限制了其普及化。

  4. 資訊不透明與認知不足
    市場對可再生柴油的認知仍存在混淆,常與原有的第一代生物柴油(Biodiesel)搞混。關於其原料來源、可持續性認證及真實減排數據等關鍵資訊的透明度不足,影響了潛在用戶的採購信心。

企業用戶也應更積極地將採用綠色燃料納入自身的ESG策略中,以實際行動支持減碳。(Shutterstock)
 

未來展望:多方協作共闢新路

香港可再生柴油發展仍處於「政策等待期」。儘管企業意願增強,但若法規與供應鏈未有突破,這項關鍵減碳工具恐難發揮潛力。在電動商用車與綠氫等技術發展成熟前,可再生柴油是重工業脫碳的務實選擇。

政府、供應商和用戶等多方持份者需要協同努力。政府的角色至關重要,包括修訂相關法例,使本地可再生柴油標準與國際可持續性和碳認證(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 Carbon Certification或ISCC)及歐盟最新標準看齊;同時促進各部門協作,以承認可再生柴油在道路上的使用。此外,將生物燃料納入香港的氣候轉型計劃,推出經濟誘因以縮小價格差距,並提高混合比例要求,以及建立可追溯性及第三方驗證的披露標準等,都是促進可再生柴油和生物柴油使用的重要舉措。

另一方面,供應商需肩負起提升資訊透明度及擴建供應網絡的責任,透過詳細的產品數據和宣傳活動來提高資訊透明度,特別是教育公眾可再生柴油的好處和兼容性。而設立新油站和提供出行解決方案,對提升環保柴油的可及性也同樣重要。企業用戶也應更積極地將採用綠色燃料納入自身的ESG策略中,以實際行動支持減碳。

展望未來,商界環保協會將繼續促進政府機構、業界和各方持份者之間的合作,以加快香港採用可再生柴油的進程。透過促進建設性的交流,協會期望各界能應對挑戰,為可持續能源未來奠下穩固基礎,確保能源轉型對社區和環境都能產生有效和深遠的正面影響。

商界環保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