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Jul 05 2025 22:57:2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灼見名家作者黃賢評論 再度入圍亞洲出版業協會卓越評論獎

灼見名家專欄作者黃賢博士,繼2022年獲中文組卓越評論獎後 、2024年獲同一項目的優異獎後,今年再度獲得SOPA嘉許,入圍同一項目。
整理:劉思鉻 圖片:灼見名家

亞洲出版業協會(The Society of Publishers in Asia, SOPA)6月26日公布2025年度卓越新聞獎得獎名單,表彰過去一年來在亞太地區的卓越新聞作品。 今年,來自全球、區域和華文等媒體機構共提交了超過700份參賽作品,競逐21個類別的獎項,有120位義務評審。灼見名家專欄作者黃賢博士的〈從《基本法》23條說國家安全〉系列文章入圍中文組卓越評論獎。

參賽作品高質量 助塑造公共話語

SOPA表示,來自區域和當地出版物的參賽數量大幅上升,展示出小型媒體在這些地區日益增強的聲音。 另外,中國與美國在經濟和科技領域的緊張關係,成為今年參賽作品的焦點,同時,許多國際層面上醞釀的問題,也增加了與印度相關的報導作品。

《經濟學人》亞洲版數位編輯、SOPA編輯委員會聯席主席Bill Ridgers 恭喜所有獲獎者、榮譽提名者和入圍者,並表示「高質量參賽作品證明了媒體在亞太地區及其他地區繼續發揮着關鍵作用,幫助塑造公共話語。」 

黃賢博士的文章(中)再度入圍中文組卓越評論獎。
 

黃賢點出法理問題再度入圍

灼見名家專欄作者黃賢博士,繼2022年憑〈談首宗《國安法》案件控方專家報告〉系列文章獲中文組卓越評論獎後 、2024年憑文章〈好學生李克強〉獲同一項目的優異獎後,今年再度獲得SOPA嘉許,入圍同一項目。

入圍的〈從《基本法》23條說國家安全〉系列文章,點出香港在建立維護國家安全體系上的法理問題,以及《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公眾諮詢文件當中有哪些錯誤,點出有關的建議「囿於香港本位的小格局,未能從國家高位思考」。

黃賢博士在香港出生,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及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獲法律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最大的國際事務法律事務所工作。

他自上世紀70年代參與保衛釣魚台運動,1978應邀回國到北大(77、78級法律系)和外經貿大學(1979碩士班)講授國際經濟法、公司法、兼任中信和多個中央部委法律顧問,也參與多項立法工作。曾擔任北京吉普車、訊達電梯、平朔煤礦等等眾多涉外談判的法律顧問。主持翻譯《美國標準公司法》,目前在兩岸三地從事策略顧問工作。

延伸閱讀:

〈國安50年:23條立法的罩門〉(3-1)
〈國安50年:23條立法的數典忘洋祖〉(3-2)
〈國安50年:23條立法的事在人為〉(3-3)

《海峽時報》奪評論獎  劉倩兒獲新人獎

新加坡《海峽時報》的〈無處可去的年輕人:馬來西亞的下一代領導者在哪裏?》(No country for young men: Where is Malaysia’s next generation of leaders?)獲得區域/本地組首獎,評審稱其「揭示了塑造馬來西亞政治的複雜人際網絡」。 

The Information的劉倩兒則獲頒發SOPA最佳新人記者大獎,因其對美中科技競爭的獨特見解。《華爾街日報》的報道"A Vicious New Scam Industry Metastasizes"(一個正在蔓延的新型惡性詐騙產業)獲得 SOPA公共服務新聞獎,其報道詳細描述了全球「殺豬盤」網絡犯罪的殘酷現實。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