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M&A的世界,協同效應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場動態的平衡遊戲。有時候,最大的協同效應,其實是不要讓加法變成減法。

AI為企業帶來不確定性,同時它亦大概率帶來改變遊戲格局的機會。企業家在這個大浪潮來臨之際,都必須準備好,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

港大經管學院「全球經濟與決策選擇」論壇探討香港於AI時代及全球變局下的新定位,並從貿易、科技、金融三方面,剖析香港在國際市場的優勢。

今期「CFA論金融」邀請了兩位香港上市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擔任嘉賓,分别是恒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暨財務總監李偉樑先生(Martin Li)以及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投資者關係總監林慧敏女士(Christy Lam),他們將與香港特許金融分析師學會會員、主持人鄧浩然先生(Mike Tang)一起暢談香港上市公司高管關注的重點領域,當中包括如何做好一個上市公司高管、市值管理、公司管治、多元化政策等,有助投資者從多角落認識上市公司。

好奇、開放及冒險,是創意的三頭馬車,然而缺乏了最後一里的切實執行,便大有可能功虧一簣。

香港恒生大學舉辦第14屆君子企業獎頒獎禮暨論壇,探討君子五德與ESG融合。灼見名家傳媒獲頒君子企業獎(中小企),表彰其秉持中立客觀,提供深度內容,為香港帶來正面影響。

隨着香港落實稅基侵蝕及轉移利潤的應對方案(BEPS 2.0)及其相關措施,註冊會計師出身的稅務局局長陳施維表示,致力確保香港的稅制能夠保持簡單、具競爭力及公平。

在AI時代,企業真正的護城河不再是掌握知識,而是持續生產知識和創造洞見的能力。唯有在AI協同支持下不斷產出新知識與新洞見,企業才能實現知識的價值循環與價值躍遷。

企業若欲在AI時代脫穎而出,必須不只是擁抱AI技術,更要真正重塑整體的組織邏輯與文化範式,建構出能與AI一起進化的內在機制。

生產建築材料及樓宇建造施工過程的能源消耗是建造業主要的碳排放來源。因此,推動建築工地減碳策略應聚焦於改善建材選擇和建築設計,並提升工地能源效益和施工效率。

現時, 香港已對塑膠購物袋、廢電器電子產品和玻璃飲料容器實行了生產者責任計劃並取得積極成效。我們相信,透過建立適用於各類產品的生產者責任計劃的統一法律框架, 並結合全面的專項實施方案,香港定能更高效地推動城市的減廢進程。

曹寶記第四代傳人曹慰德決定擔任善經濟聯盟主席,他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特朗普2.0的做法是破壞與利己主義,善經濟聯盟的信念是利他,不過空談無用,要知行合一,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show and tell,所以他要站出來創立聯盟。

選對有心有力的適當人選,訂好遊戲規則和合理底線,計及萬一失手的成本風險,並自問在權責下有能力承擔,就有把握打響創新的如意算盤。

中小型執業會計師事務所如何積極於可持續發展服務領域中定位?本文就此訪問了數家已正在為中小企業提供可持續發展指導的中小型事務所,以及一名關注中小型執業會計師事務所利益之全球代表。

本文中圍繞機會、能力與跳躍這三大要素,系統闡述企業如何在不確定性中辨識機會、構建能力,實現有效跳躍,為企業家們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提供一套更清晰、更可操作的戰略範式。

偶爾也會出現幾乎不用討論就能直接過關的草案。我曾經冷眼旁觀,心中又覺得好生羨慕。不過,那種企劃十之八九都會在執行過程出問題,不是整個專案觸礁,就是出現整個企劃砍掉重練的狀況。

所有企業領導者都應具備「AI思維」。這意味着必須從組織的各個維度全面擁抱AI。不會存在例外,只是深度不同,差異取決於所處行業的特性。

我相信在特朗普總統的第二個任期內,不排除他在附加持股與投資條件的前提下,開放美國市場予中國車企。

港大校長張翔今早(14日)電郵港大教職員及校友,公布現任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及數學學者汪揚教授於8月1日履新,將出任港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於3月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分享科研理念,並認為AI和跨學科不僅是研究、也是大學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

香港如能以科技為槓桿,整合資本、數據與創新能量,不僅能實現碳中和目標,更可成為全球城市綠色發展規劃的引領者。

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岳強調,貿發局正以創新外展活動、深耕東盟市場、應對地緣挑戰,並促成三贏合作,鞏固香港作為亞洲經貿樞紐的核心地位。

全球格局快速演變,中國企業正經歷重大轉型。技術創新、出海戰略和企業家精神是成功的三大關鍵。

缺乏創意?首要注意的,是有意料之外和跳出框框的心理準備。再者,與其煩惱什麼才算是創新點子,以及如何應用等,倒不如簡單一點,先從本身以往經驗出發,回想創意會在哪裏或哪些場合較多出現,便大可順水推舟。

滿漢全席有多種迥異版本,但共通點是非家廚可以駕馭,更非單一廚子可以成宴。家族要更新換代,要收購得好,不單只是要公司買得好,更要收納人才。自稱謀臣如兩, 戰將如雲,只不過是達到三國時的三分天下;要到春秋四君子水平,備食客三千,才有機會打開新局。

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外資企業將不僅把中國視為一個重要市場,更將其視為創新與靈感的來源。而這種差距不僅體現在技術本身,還涉及企業運營的根本性變革,包括組織理念、管理模式與人才培養機制。

香港成為首批將本地可持續披露要求與ISSB可持續披露準則接軌的司法管轄區之一,香港會計師公會居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公會會長歐振興談及其賦予會員承擔領導可持續發展的使命,以及對會計行業如何邁向新階段的看法。

政策落地與技術突破是行業未來走向的關鍵因素。DeepSeek等前沿AI技術正加速智能駕駛和智慧交通的發展,重塑行業競爭格局。決策者必須具備前瞻性,精準把握政策和技術趨勢。

隨着技術進步和消費者意識提升,我們相信包裝減量與資源循環將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隨着中國成為汽車創新中心,外資企業愈來愈意識到,他們不能再放棄中國市場。如果沒有接觸中國的技術進展,他們可能會在他們的本國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競爭中落後。

隨着生物多樣性成為優先討論的議題,企業逐漸意識到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關聯,以及其帶來的風險,並視之為商業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