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Tag: 灼見原創

寫在6月上旬
作者:黃冬柏2025-06-06
教師絕不應抽離於時空,只着眼於歷史上的一點,或只向學生闡述自己篩選過的資訊;歷史長河總是往前流,在適當的時空跨度後會有更清晰明亮的觀點去解讀歷史往事。
90日關稅休戰美動作不斷 劉寧榮倡中國取消產業補貼 包容人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5
中美貿易戰月前雙方貿易要員在日內瓦會議,達成90日關稅暫緩執行,以促成更廣泛的貿易協議。這緩衝期間,美方動作不斷,為世界政局添變數。本社專訪港大經濟及政治學者劉寧榮教授指出兩國科技戰不會停止,中國宜開放接收人才,並可調較產業和提振政策,爭取發展。
陳景祥教授:向頂尖學府宣戰 特朗普何故自毀美國百年基業? 政府以反猶示威打壓哈佛 竟封殺中國留學生有何陰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5
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反猶太示威施壓哈佛大學,禁止招收國際學生。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專業應用教授陳景祥認為,此舉將自毀美國百年基業,又質疑針對中國留學生的決定與理由不符。
詩詞道出人生歷練
作者:張灼祥2025-06-05
透過閱讀150首詩/詞,讓我們對元好問這個人認識多了,知道他是怎樣走過他的一生。那年代的文人寫詩填詞,就像寫日記,短短幾行字,記錄了他們的際遇、家庭生活、工作情況。
馬斯克無能成為特朗普的郭子儀
作者:張建雄2025-06-05
馬斯克能成為特朗普的郭子儀嗎?當然不會,只能開個告別會,由一字並肩王變回庶民。日後特朗普班子要報仇,擋得住嗎?
談黃大仙祠:一級歷史建築與兩大新建設
作者:陳家偉2025-06-05
多年來,黃大仙祠香火鼎盛,不但受港人歡迎,近年更是內地旅客來港必到的打卡熱點。每逢周末,來祠善信川流不息。國內同胞知道黃大仙有求必應,故專誠來祈福、求財、求姻緣。
附帶民事訴訟應否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作者:劉玫2025-06-05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38條規定,「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這一規定一直以來飽受爭議。
古建築積木拼砌比賽 傳承文化激發創意
作者:馮穎匡2025-06-05
此次比賽不僅是一場技藝競逐,更是一堂生動的國民教育課。學生在方寸積木間,重現了中華建築的千年智慧,也為香港的文化土壤播下新的種子。
梁劍平教授:跟美國算算帳 為何關稅戰損人不利己? 特朗普野心建金穹防禦系統自欺欺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4
美企海外利潤豐,卻沒有回饋本土?特朗普建設「金穹」,為何保護力不及「鐵穹」?一起聽聽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梁劍平教授的分析。
黃錦輝教授:以色列為何要對巴勒斯坦趕盡殺絕? 重提兩國方案是否可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4
受以色列控制及美國支持的基金在加沙派發糧食及救援物資,一直被聯合國及人道組織抨擊違反人道原則。以美兩國怎樣在密謀奪取加沙城?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關於翡翠的一些硬道理
作者:謝淑芬2025-06-04
人們常說「黃金有價,玉無價」,正是因為翡翠不像黃金、鑽石那樣有明確的國際定價機制,因此買得是否划算,往往取決於你的知識與判斷力。
粵韻傳薪 吟誦的詩心與文化認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4
粵語吟誦在香港薪火相傳。董就雄教授以身作則,三個兒子自幼耳濡目染。羅劍創老師則融入南音技巧並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鍾明浩體會古詩韻味。吟誦有助於詩詞記憶、正音及文化傳承,展現了當代的價值。
內向教師變形記:香港幼教界愛的方程式
作者:陳許華2025-06-04
學校的愛與支持是營造溫暖校園文化的基石,也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即使老師不擅長用言語表達愛,他們仍能透過行動去展現愛。
何耀光慈善基金捐科大宿舍 何世柱:冀助學生學習 大學育人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3
何世柱在本社訪問時希望學生:「在任何環境下,不要怕貧窮,要爭取學識,勤力做事,會有發展機會。」
葉秀亮教授:我不是末日博士 數據分析為何樓市仍會下跌? 我更擔心銀行會出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3
為何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兼任講師葉秀亮教授不甘被封「末日博士」?他曾經入市低撈星洲樓?為何港樓租金尚未能夠撐樓市?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古調今聲 文心共鳴──粵語吟誦在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3
蕭振豪副教授編撰《香港粵語吟誦手冊》,冀望保存並推廣粵語吟誦這門結合音樂與文學的嶺南傳統藝術,讓大眾認識此種以粵語吟唱古典詩文的獨特韻味,並了解其與廣東音樂的淵源。
邁向淨零排放:港建造業減碳策略
作者:商界環保協會2025-06-03
生產建築材料及樓宇建造施工過程的能源消耗是建造業主要的碳排放來源。因此,推動建築工地減碳策略應聚焦於改善建材選擇和建築設計,並提升工地能源效益和施工效率。
祖師禪
作者:常霖法師2025-06-03
近年一直推行的「停一停 心呼吸」,其實就是禪修之中「止」和「觀」的理念,「停一停」就是「止」,「心呼吸」就是「觀」。
劉寧榮教授:白宮為什麼害怕與北京打科技戰?2049年中國科技將趕上美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2
白宮為什麼害怕與北京打科技戰?2049年中國科技將趕上美國?一起聽聽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劉寧榮教授的分析。
關品方:21世紀世界和平的定海神針是什麼? 中俄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 抗衡美國武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2
21世紀世界和平的定海神針是什麼? 中俄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 抗衡美國武裝?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辦案表現即最佳履歷──新晉大狀成長路
作者:黃海榕2025-06-02
脫離新晉行列雖是一個階段的結束,但大律師們本身的價值與追求,則不會隨時間改變。
孫中山在倫敦深造
作者:馮應標2025-06-02
孫中山的遺願,是華人能在一個民主、自由、開放、法治、不用終日惶恐被拘禁的社會生活。革命是否已成功?同志是否仍須努力?
全球貶美
作者:張建雄2025-06-02
日本:世界「未來」不再來自西方包括美國,未來不再具有驅動人和社會的力量,只是投機的對象,未來來自西方的時代已經結束。
環境.空間.具穿透力的價值觀教育
作者:江浩民2025-06-02
單向、從上而下的知識灌輸無法有效建立學生的道德判斷與價值體系。為了讓學生真正活出正確價值,學校需要進行整體規劃,創設能培育情意的環境,使學生內化成個人信念與價值觀。
超越門檻:低 GPA 求職者的破局策略
作者:英智傑2025-05-31
職場的核心競爭力從來不僅僅來自數字,而在於一個人能否以智慧和行動,將自身的潛能轉化為不可替代的價值。
群豪首領的車中女子
作者:楊興安2025-05-31
車中女子出自皇甫氏《原化記》,情節起伏,匪夷所思。筆下人物活脫,跳動出眾。說車中此女子「年可十七八,容色甚佳,花梳滿髻,衣則紈素」。作者將此一妙齡少女,形容得嬌俏可人。眾人對她恭謹,她亦傲然接受。
王毅出席公約簽署儀式:國際調解院成法治領域創新之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5-30
《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的簽署儀式今早於香港舉行,在聯合國及各國嘉賓見証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及其他32個簽署國代表逐一上台簽署,象徵香港正式成為國際調解院總部選址。
巨痛令《異形》編劇寫出爆肚產獸  中大:炎症性腸病30年增30倍、料醫療負擔年逾四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5-30
炎症性腸炎(IBD)又稱不死的癌症,伴隨病者終身,治療費用每年近5.5萬港元,比糖尿病者還要高兩倍。中大於29日發布AI輔助流行病學研究指,預測2014至2034年這20年間,整體患者人口將上升150%,冀政府及早制定防治策略,應對人口老化下帶來的沉重醫療負擔。
感創共學善養路
作者:張惠侶2025-05-30
做父母這個孕育生命的任務,從來都是邊做邊學。今天孩子多不用捱苦,但情緒病卻如疫症般纏繞。 我們與Robin Grille合作,製成一套共12個單元的整全網上自學課程,以期解構我們的教養盲點,並一起學習如何建構能連結心靈,提升互信的和諧關係。
加煙稅推煙民幫襯黑市 智庫倡需求管理代控煙辣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5-29
海關近期屢破大宗億元走私煙案,數字更預期繼續上升。徐家健認為港府應加強全面健康教育,教育煙民重視生命價值及長遠健康,以取代長年推行的靠嚇式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