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的博弈規則是老子天下第一,而中國堅持平等互惠的現代國際關係準則,如今美方仍試圖通過單邊施壓獲取不對稱利益,尤其是拚命糾纏於打台灣牌,這種帶根本性的結構性矛盾如不解決,不可能有任何實質性的突破性進展。

細看《天行健》,荒荒亂世才是多元英雄出台之時,天堂地獄,全乎一心,培育子女,根本沒有預設方程式,身段多變,方為上着。

香港本土生產的貨物對美出口甚少,故關稅對港影響小。美國當前政策的失敗,卻並不意味着香港經濟可安枕無憂,香港經濟應尋求多元化,與更多的地區發展經貿關係,才是應變之道。

現在很多公眾討論的相反,中美這兩個大國面臨的不是「誰打敗誰」的問題。從歷史上看,從來沒有一個大國打敗另一個大國的案例,大國的失敗,大部分都是自己打敗自己。

現時中國全球評好感度是8.8,而美國是−1.5,打破美國一直領先的局面。

教育局早於2021年已經制訂《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上周更公布了更新版。筆者細看,更新版是與時俱進,當中涵蓋總體國家安全觀,由此帶出大安全的重要概念。

特朗普新政府自上任以來的多項財政舉措,備受關注。相對地被忽略,卻是悄然而至的另一具根本意義的新政。

美國關稅戰只是對華攻略的切入點,美國長遠是希望產業回流本土、遏制中國科技發展,逐步與中國供應鏈脫鈎,甚至在國際上孤立中國。這些目標,非十年八載不為功。真正的成與敗,到時候方會分曉。

當前,中美貿易戰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緊張,香港作為「中國香港」在世界貿易組織與亞太經合組織中的獨立成員地位,使其在挑戰中擁有獨特機遇。香港應參考韓戰經驗,應對當前局勢。

自21世紀以來,科技創新成為中國軍武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中國軍武在多個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不僅提升了自身國防實力,有效捍衛了國家主權和安全,還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競爭力,讓世界見證了中國軍武從追趕者到超越者的崛起歷程。

交易規模的小額化成為中國併購市場的主要趨勢,儘管國內資本力量現正崛起,但地緣政治風險和國內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依然是中企未來發展的重要挑戰。

今年全國人大會議,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港澳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因此,如何合情合理也合法合規地處理長和事件,關乎釐清原則與利害關係、穩定企業界信心,對國際交往及投資合作具指標作用。

長和集團擬出售海外港口經營權,引發爭議。有人認為此舉呼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立場,但忽略了事件始於波蘭格丁尼亞港口拒絕美軍艦卸貨,觸動美國及歐盟神經,進而波及巴拿馬。香港特區行一國兩制、執行國家定下的「深化國際合作」要求;若要成功,必須嚴格區分對待港資、民企、國企,必須化政治為經濟、大事化了,而不是拔高攀比,犯左傾幼稚病。

美式帝國衰頹,霸權難以為繼。國際組織影響力下降,單邊主義抬頭,盟友離心,中國崛起。多國尋求自主,世界秩序重塑。美國能否再次偉大?歷史或將改寫。

儘管特朗普經常胡來及語不驚人死不休,美國確實也到了一個必須改變其一貫二戰後角色的時候。與此同時,二戰後或冷戰後的世界秩序亦面臨重大變遷,我們可能將迎來一個「後單極霸權時代」。

特朗普總統上任滿月,勤政簽署百餘項行政命令,褒貶不一。美國內多數民眾支持其「美國優先」政策,但國際社會對其霸凌行徑多有批評。特朗普聯手魯比奧、馬斯克大力推行其理念,顛覆國際秩序,引發市場恐慌。

DeepSeek效應持續,帶動中港股市上揚。兩會在即,刺激經濟或結構性改革的爭論白熱化。筆者建議中國應把握時機推動結構性改革,包括:解決地方債、刺激內需、開放資本帳、開放互聯網及改善國際關係。

巴拿馬運河歷史回顧:開鑿源於航運需求,美曾長期控制,現由巴拿馬管轄。中國企業參與運營引發美方擔憂,特朗普言論突顯中美在該區域的競爭。

特朗普揚言併吞加拿大、格陵蘭,取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改名墨西哥灣,挑戰二戰後國際規則。美國意圖擴張版圖,抗衡中國崛起,或為峰會增加籌碼,手段強硬,恐引發國際爭端。

根據和富社會企業去年12月發表的調查,香港整體開心指數只有5.63分(以10 分為滿分),是近7年最低;經濟狀况成為最困擾市民的因素。

歷史上發生大戰的原因諸如爭奪資源(中東戰爭)、爭奪土地(俄烏戰爭)、宗教衝突(以色列跟哈馬斯之戰)、大國爭霸(中美)等衝突都漸趨激烈。小規模戰爭其實已打起來,積少成多,這些局部衝突會否為世界大戰埋下伏線?

踏入特朗普2.0的今後四年,由於變數極多,中歐之間現在有極佳的機會在新的層面上建立戰略對接,不論是德國、法國還是意大利,甚至第二層級的歐盟國家(例如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等,以及北歐和中歐部分國家)都值得認真考慮。

美中對抗加劇,全球經濟下行,烏克蘭及中東戰火延燒,國際局勢動盪。中國雖勵精圖治,然內外挑戰重重,盛世恐受衝擊。此際更需審慎應對,方能化解危機。

全球南方明白在中美對立的背景下,只要保持中立,就可得經濟利益,中國不求獨霸,美國卻不然,那已經輸了。

敘利亞變天,反對派掌權。然內有派系鬥爭,什葉派遜尼派矛盾難解,庫德族獨立訴求未絕。外有美土角力,以色列虎視眈眈。新政府挑戰重重,和平之路漫漫。

當地方武裝節節勝利,它所為近似敍利亞的沙姆解放組織(HTS),大有機會趁勢奪取政權。在它們背後的美國等會讓它們放棄這大好機會嗎?中國或許要吸取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教訓。

「讓美國再次強大」與削減政府開支,很難說是正關聯還是負關聯;唯再次突破債務上限的後果,必然是由其他國家來埋單。真正懂得改革真諦的是特朗普;真正懂得如何改革的是馬斯克。

2024年10月22至24日,金磚峰會在俄羅斯的喀山舉行,資深傳媒人張翠容認為,這次峰會還有很多特別之處。

先師預先列出了10多個未來常規戰爭的假設場景,當中自然不乏中俄軸心對美國、中國對美國等例子,現已不幸一一成為事實,背後充分展示出「格雷流」戰略體系的優勢與價值。

第11屆香山論壇主題是「共築和平、共享未來」。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儘管該論壇代表了中國為各國之間軍事與安全的對話建立多邊平台,以促進區域繁榮和穩定,但軍事外交也有其限性。